第二篇章 力学
第六讲 机械运动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微警示】(1)分度值越小越精确,但并不是越小越好;
(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也可以使用,只需重新规定一个新的“零刻度线”即可;
(3)当物体的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时,必须估读“零”;
(4)停表读数时,应先读分再读秒,即先小圈再大圈读数。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微警示】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
【微警示】(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此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平均速度是某段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是各段速度的平均值。
命题点一 长度的测量与估测
1. (人教八上P15T1改编)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细铜丝的直径,则细铜丝的直径是(D)
A.15.00 cm B.5.00 cm
C.0.75 cm D.0.20 cm
2. (人教八上P15T2改编)警方在案发现场发现一个脚印,如图所示。根据医学研究,通常人站立时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1.757 0 m。
命题点二 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状态的判断
3. (人教八上P17图1.2—3原创)小强坐在停在站台上的火车中,以旁边驶过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 运动 的;坐在旁边的小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她是以 站台(或地面) 为参照物的。
4. (沪粤八下P47图7-19)如图所示,以 地面 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以 电梯 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命题点三 速度的理解
5. (人教八上P19图1.3—1原创)如图所示是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场景。裁判员是利用 相同路程比时间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观众是利用 相同时间比路程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物理学上采取 观众 (选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命题点四 速度的计算
6. (人教八上P20图1.3—2改编)如图是小轿车的速度表,其速度为80 km/h ,以此速度行驶100 km的路程需要 1.25 h。
7.(人教八上P21图1.3-3)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运动情况。图甲中汽车做 匀速直线 运动,其速度为 108 km/h,在0~40 s内甲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8.(人教八上P76T5改编)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56 s后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
(1)月球距离地球多远 (光速c=3×108 m/s)
(2)现在普通的客机飞行速度为900 km/h,若它能从地球飞向月球,则需要以该速度飞行多少小时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1)由题知,激光从月球传到地球所用的时间:t=×2.56 s=1.28 s,
由v=可得,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s=vt=3×108 m/s×1.28 s=3.84×108 m=3.84×105 km;
(2)普通的客机以900 km/h的飞行速度从地球飞向月球需要的时间:
t==≈426.67 h。
主题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一题式探究】小芳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设计实验】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和停表。
(3)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目的是 延长小车的运动时间 。
(4)金属片的作用是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
【进行实验与得出结论】
(5)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图中装置和表格中已有的数据把表格补充完整。(停表显示的时间格式:时:分:秒)
过程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AB s1=30cm t1=7 s v1=4.28 cm/s
BC s2=30 cm t2= 3 s v2=10 cm/s
AC s=60 cm t=10 s v= 6 cm/s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7)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答: 不正确 。理由是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
【拓展创新】
(8)(装置创新)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1所示)。屏幕图像如图2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加速 (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0.12 m/s。
考点一 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
【典例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物体的长度为 2.80 cm 。
【提分必备】
(1)物体长度=物体末端对应刻度-物体起始端对应刻度。
(2)记录测量结果时,估读值“0”不可以省略。
【中考挑战】(2024·广东中考)测量地图上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读数为 2.35(2.33~2.37均可) cm。
考点二 参照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
【典例2】小明爸爸乘汽车前往武汉出差,汽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小明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 汽车 (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而小明看到爸爸远去是以 地面 (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以汽车为参照物,爸爸又是静止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 。
【提分必备】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该物体是静止的;若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该物体是运动的。
【中考挑战】(2024·自贡中考)2024年3月20日,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共同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C.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运动的,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考点三 运动图像的理解
【典例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则(B)
A.甲车的速度为0.5 m/s
B.4 s时,乙、丙两车相距4 m
C.甲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
D.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1∶2
【提分必备】
s -t图像 v -t图像
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从图像可获取的信息有: (1)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跟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判断物体速度的大小:如图斜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甲的斜率大,则v甲>v乙。 (3)判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s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 (4)判断两物体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大小:如图,在t0时刻,s1v1
【中考挑战】
(2024·自贡中考)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 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经过P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则(D)
A.甲车速度为2 m/s
B.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C.乙车先到达Q点
D.甲车到达Q点时,甲、乙两车相距4 m
考点四 速度的有关计算
【典例4】如图中的交通标志牌表示“距离贺州大桥8 km,最大限速40 km/h”。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贺州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多少分钟
(2)若一辆高铁的速度为250 km/h,在这个时间内可以通过多少路程
解:(1)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所需要的时间:
t===0.2 h=12 min。
(2)由v=得,在这个时间内高铁可以通过的路程:
s'=v't=250 km/h×0.2 h=50 km。
【提分必备】
1.计算公式:
(1)求速度:v=。
(2)求路程:s=vt。
(3)求时间:t=。
2.解答步骤的注意事项:
(1)对应性: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路程、时间、速度必须针对同一物体在同一段路程或时间内的运动。
(2)统一性: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对应统一。
①m、s m/s;②km、h km/h。
【中考挑战】(2023·济宁中考)济宁内环高架项目由高架路和地面快速路两部分组成,其中高架路36 km,设计速度80 km/h,合 22.2 m/s。小明跟随爸爸开车行完高架路全程用时36 min,则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60.0 km/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广西三年中考
题组一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 (2024·广西中考)如图所示,2024 年广西“民族体育炫”板鞋竞速比赛中,运动员看到广告牌向后退,所选择的参照物是(B)
A.跑道 B.板鞋 C.观众席 D.广告牌
2.(2023·广西中考)在行驶的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C)
A.地面 B.远山 C.动车 D.树木
3. (2021·柳州中考)中国设计制造的高铁列车,其平稳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有外国记者将硬币竖立在车厢的窗台上(如图所示),发现硬币能长时间保持静止,他选择的参照物是(C)
A.站台 B.铁轨
C.车厢的窗台 D.路边的树木
题组二 运动图像的解读
4. (2021·玉林中考)如图所示是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绘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0~t1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
B.t1~t2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
C.t1~t2时间内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t2~t3时间内汽车做减速运动
5. (2022·梧州中考)2022年1月26日,梧州市西堤公园正式开园,为群众提供了锻炼的好去处。甲、乙两位同学沿着西堤公园直线跑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其s-t图像如图所示,则第12 s时甲的运动状态为 静止 (选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从出发到甲、乙相遇的这段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4 m/s。
题组三 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6.(2022·贺州中考)小明从贺州园博园出发返回到贺州一高,通过路程为1 000 m,骑共享单车用了200 s,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5 m/s;骑行中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7.(2021·柳州中考)在纸板上扎一个小孔,将纸板与地面平行放置,当阳光直射地面时,在地面上可观察到圆形的光斑。经测量,光斑的直径为2 cm,纸板与地面距离为2 m。已知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500 s,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根据以上信息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1.5×1011 m,太阳的直径为 1.5×109 m。
题组四 速度的测量
8.(2021·北部湾中考)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已有的器材:小车、停表、长木板及小木块各一个,还需要的器材有 刻度尺 ;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
9.(2022·百色中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v=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3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80.0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
全国一年中考
10. (2024·扬州中考)宁扬城际铁路将于2026年建成,全长约58 km,快车全程用时约30 min,则快车全程平均速度约为(C)
A.54 km/h B.77 km/h
C.116 km/h D.190 km/h
11.(2024·大庆中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D)
A.t=0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4 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乙运动2 s追上甲
C.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D.甲比乙先出发2 s,甲运动4 s和乙相遇
12.(2024·上海中考)塔吊吊起重物,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此重物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3. (2024·无锡中考)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 地面 ,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大 。 第二篇章 力学
第六讲 机械运动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微警示】(1)分度值越小越精确,但并不是越小越好;
(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也可以使用,只需重新规定一个新的“零刻度线”即可;
(3)当物体的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时,必须估读“零”;
(4)停表读数时,应先读分再读秒,即先小圈再大圈读数。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微警示】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
【微警示】(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此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平均速度是某段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是各段速度的平均值。
命题点一 长度的测量与估测
1. (人教八上P15T1改编)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细铜丝的直径,则细铜丝的直径是( )
A.15.00 cm B.5.00 cm
C.0.75 cm D.0.20 cm
2. (人教八上P15T2改编)警方在案发现场发现一个脚印,如图所示。根据医学研究,通常人站立时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m。
命题点二 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状态的判断
3. (人教八上P17图1.2—3原创)小强坐在停在站台上的火车中,以旁边驶过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 的;坐在旁边的小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她是以 为参照物的。
4. (沪粤八下P47图7-19)如图所示,以 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以 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命题点三 速度的理解
5. (人教八上P19图1.3—1原创)如图所示是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场景。裁判员是利用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观众是利用 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物理学上采取 (选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命题点四 速度的计算
6. (人教八上P20图1.3—2改编)如图是小轿车的速度表,其速度为80 ,以此速度行驶100 km的路程需要 h。
7.(人教八上P21图1.3-3)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运动情况。图甲中汽车做 运动,其速度为 km/h,在0~40 s内甲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图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8.(人教八上P76T5改编)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56 s后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
(1)月球距离地球多远 (光速c=3×108 m/s)
(2)现在普通的客机飞行速度为900 km/h,若它能从地球飞向月球,则需要以该速度飞行多少小时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主题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一题式探究】小芳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设计实验】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停表。
(3)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目的是 。
(4)金属片的作用是 。
【进行实验与得出结论】
(5)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图中装置和表格中已有的数据把表格补充完整。(停表显示的时间格式:时:分:秒)
过程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AB s1= cm t1=7 s v1=4.28 cm/s
BC s2=30 cm t2= s v2=10 cm/s
AC s=60 cm t=10 s v= cm/s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选填“偏大”或“偏小”)。
(7)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答: 。理由是 。
【拓展创新】
(8)(装置创新)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1所示)。屏幕图像如图2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s。
考点一 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
【典例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物体的长度为 cm 。
【提分必备】
(1)物体长度=物体末端对应刻度-物体起始端对应刻度。
(2)记录测量结果时,估读值“0”不可以省略。
【中考挑战】(2024·广东中考)测量地图上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读数为 cm。
考点二 参照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
【典例2】小明爸爸乘汽车前往武汉出差,汽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小明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 (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而小明看到爸爸远去是以 (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以汽车为参照物,爸爸又是静止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
【提分必备】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该物体是静止的;若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该物体是运动的。
【中考挑战】(2024·自贡中考)2024年3月20日,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共同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C.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运动的,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考点三 运动图像的理解
【典例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则( )
A.甲车的速度为0.5 m/s
B.4 s时,乙、丙两车相距4 m
C.甲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
D.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1∶2
【提分必备】
s -t图像 v -t图像
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从图像可获取的信息有: (1)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跟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判断物体速度的大小:如图斜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甲的斜率大,则v甲>v乙。 (3)判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s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 (4)判断两物体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大小:如图,在t0时刻,s1v1
【中考挑战】
(2024·自贡中考)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 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经过P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则( )
A.甲车速度为2 m/s
B.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C.乙车先到达Q点
D.甲车到达Q点时,甲、乙两车相距4 m
考点四 速度的有关计算
【典例4】如图中的交通标志牌表示“距离贺州大桥8 km,最大限速40 km/h”。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贺州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多少分钟
(2)若一辆高铁的速度为250 km/h,在这个时间内可以通过多少路程
【提分必备】
1.计算公式:
(1)求速度:v=。
(2)求路程:s=vt。
(3)求时间:t=。
2.解答步骤的注意事项:
(1)对应性: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路程、时间、速度必须针对同一物体在同一段路程或时间内的运动。
(2)统一性: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对应统一。
①m、s m/s;②km、h km/h。
【中考挑战】(2023·济宁中考)济宁内环高架项目由高架路和地面快速路两部分组成,其中高架路36 km,设计速度80 km/h,合 m/s。小明跟随爸爸开车行完高架路全程用时36 min,则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广西三年中考
题组一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 (2024·广西中考)如图所示,2024 年广西“民族体育炫”板鞋竞速比赛中,运动员看到广告牌向后退,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跑道 B.板鞋 C.观众席 D.广告牌
2.(2023·广西中考)在行驶的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远山 C.动车 D.树木
3. (2021·柳州中考)中国设计制造的高铁列车,其平稳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有外国记者将硬币竖立在车厢的窗台上(如图所示),发现硬币能长时间保持静止,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站台 B.铁轨
C.车厢的窗台 D.路边的树木
题组二 运动图像的解读
4. (2021·玉林中考)如图所示是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绘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
B.t1~t2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
C.t1~t2时间内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t2~t3时间内汽车做减速运动
5. (2022·梧州中考)2022年1月26日,梧州市西堤公园正式开园,为群众提供了锻炼的好去处。甲、乙两位同学沿着西堤公园直线跑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其s-t图像如图所示,则第12 s时甲的运动状态为 (选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从出发到甲、乙相遇的这段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m/s。
题组三 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6.(2022·贺州中考)小明从贺州园博园出发返回到贺州一高,通过路程为1 000 m,骑共享单车用了200 s,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骑行中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7.(2021·柳州中考)在纸板上扎一个小孔,将纸板与地面平行放置,当阳光直射地面时,在地面上可观察到圆形的光斑。经测量,光斑的直径为2 cm,纸板与地面距离为2 m。已知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500 s,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根据以上信息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m,太阳的直径为 m。
题组四 速度的测量
8.(2021·北部湾中考)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已有的器材:小车、停表、长木板及小木块各一个,还需要的器材有 ;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9.(2022·百色中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全国一年中考
10. (2024·扬州中考)宁扬城际铁路将于2026年建成,全长约58 km,快车全程用时约30 min,则快车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
A.54 km/h B.77 km/h
C.116 km/h D.190 km/h
11.(2024·大庆中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t=0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4 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乙运动2 s追上甲
C.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D.甲比乙先出发2 s,甲运动4 s和乙相遇
12.(2024·上海中考)塔吊吊起重物,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此重物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3. (2024·无锡中考)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 ,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