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目录
CONTENTS
新课教学
New course teaching
课堂反馈
Classroom feedback
3
2
1
4
新课导学
New course guidance
课堂总结
Classroom summary
PART 01
新课导学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请大家把双手伸出来,五指分开,然后双手自然交叉,握紧。相互观察,找出和其他的同学的异同点。
其实双手交叉时拇指的位置就是人的一种性状,也就是区别于他人的一种特征。
性状: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导入新课
PART 02
新课教学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格雷戈尔·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今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尔诺)的修道院担任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贰
叁
中学毕业后,考入大学继续学习,后因家境贫寒被迫中途辍学
1840年
1843年在布吕恩的一所修道院当修道士,4年后任神父。
1843-1847年
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系统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毕业后回到布吕恩修道院后,被聘为布吕恩技校的代理教员。他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做了许多植物和动物方面的杂交实验。
1851~1863年
他将豌豆性状表现的科研成果写成了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这篇论文于1866年发表在布吕恩自然科学协会会刊上。
1865~1866年
壹
肆
》一、格雷戈尔·孟德尔简介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柱头
(花粉)
花药
雄蕊
雌蕊
(有卵细胞)
闭花传粉
一朵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只有两性花才同时具有花粉和柱头)
异花传粉
指花在花未开时已经完成了受粉。
自花传粉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二、豌豆的优点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
》二、豌豆的优点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优点2:豌豆植株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豌豆的优点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总是高茎的。
杂交实验第一代结果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一般是指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对植物来说,一般是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正交
反交
杂 交
自 交
正交和反交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把一个亲本组成称为正交,那么仅交换性别的亲本组合就称为反交。如将高茎(♀)× 矮茎(♂)的组成定义为正交,则高茎(♂)× 矮茎(♀)的组合为反交。
遗传有关的概念-交配类
杂交
自交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子一代(F1)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的,还有矮茎的。
杂交实验第二代结果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显、隐性性状
一般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遗传有关的概念-性状类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子二代出现了______________现象,并且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_______。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杂交实验结果
子一代只表现出______________,没有表现出______________;
想一想:
F2中的3 : 1是不是巧合呢?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3 : 1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孟德尔还对豌豆的其他6对相对性状进行了杂交实验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思考1:
大家能从中推断出F1都表现为高茎的原因吗?
因为显性遗传因子(D)和隐性遗传因子(d)在一起时,只表现控制豌豆高茎的遗传因子所控制的性状,可见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性状,而矮茎是隐性性状,而隐性性状是在F1表现不出来的。所以,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F1全部表现高茎。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思考2:
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的遗传行为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F1(Dd)在形成生殖细胞时,产生比值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由于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机会均等,因此,在F2体细胞中出了三种类型的遗传因子的组合,即DD、Dd、dd,它们的比值是1∶2∶1。由于DD和Dd表现高茎,dd表现矮茎。所以F1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F2个体数目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是接近3∶1的理论值。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________存在;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_________;
受精时,雌雄配子_________结合。
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决定的;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因子
成对
一个
随机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五、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两个小桶,分别标记甲、乙;两种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彩球各20个,一种彩球标记D,另一种彩球标记为d;记录用的纸和笔。
★实验用具
★实验步骤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
5.按步骤3和4重复做30次以上。
甲
乙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五、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思考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
2.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
3.从两个小桶内各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入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4重复做30次以上的原因是什么?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五、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统计实验结果:
彩球组合有几种?每种组合的数量是多少?
2.统计全班实验结果,求平均值。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
讨论
1.如果孟德尔当时只对F2种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2.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六、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预测:
测交后代的分离比应为1:1。
结果:
在得到的166株后代种,87株是高茎的,79株是矮茎的。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
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验证过程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七、分离定律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law ofsegregation):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例如,小麦的高杆和矮杆、家鸡的羽腿和光腿等相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两只白色绵羊生出黑色的小羊,父母正常而其子女患白化病等性状分离现象,也是控制相关性状的遗传因子遵循分离定律遗传的结果。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PART 03
课堂反馈
A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1.如果一株红果番茄的花(RR),接受了一株黄果番茄的花粉(rr),那么在红果番茄上结的果是( )
C.红黄相间
A.红色
B.黄色
D.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
X
RR
rr
Rr
》课堂问答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2.某人是双眼皮(此为显性性状 ,用A表示),但是她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那么她的基因组成为( )
C.AA
B.aa
D.AA或Aa
C
A.Aa
》课堂问答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3.下列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 )
C.Dd × Dd
A.DD × Dd
B.DD × dd
D.Dd × dd
B
4.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B
》课堂问答
PART 04
课堂总结
—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优点1: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优点2:
有多对易于区分的性状。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新课导学
新课教学
课堂反馈
课堂总结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材料:
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
过程: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