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5高中生物必修二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5高中生物必修二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07 13: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授课人人:XXXX
第二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20XX年XX月XX日
目 录
CONTENTS
自然选择在生物体的进化和适应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新课导学
01
NEW COURSE GUIDANCE
课堂总结
04
CLASSROOM SUMMARY
新课教学
02
NEW COURSE TEACHING
课堂反馈
03
CLASSROOM FEEDBACK
01
新课导学
NEW COURSE GUIDANCE
Part 01
林鸱善于伪装,被称为动物界的伪装大师。常采取直立的姿势站在树上,并用它羽毛上的花纹来伪装成一截树枝,这样既可以躲避危险,也可以等昆虫路过时突然出捕食昆虫。不过,你别以为林鸱站着不动就是睡着了,其实它随时保持着警戒的状态,眼睛虽然闭上了,但它却能偷看到四周的动静。
林鸱是如何做到闭眼观察周围环境变化呢?
原来,林鸱的上眼睑有几个小裂缝,当眼睛闭上时,可以通过眼睑上的裂缝观察四周,留意猎食者,掌握最新“情报”。
林鸱这种特别的生存方式说明什么?
这是林鸱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林鸱一样,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关于林鸱形态和习性的思考
02
新课教学
NEW COURSE TEACHING
Part 02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经过长时间的演化而形成的。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再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强化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可以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适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结构上的适应性
功能上的适应性
形态上的适应性
适应的普遍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有些动物还会改变它们本能的行为。
动物适应性特征
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
植物适应性特征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
微生物适应性特征
微生物形态、结构、代谢和繁衍和外部环境等方面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
虫媒花(entomophily flower)
靠昆虫为媒介进行传粉方式的称虫媒,借助这类方式传粉的花称虫媒花。
植物适应的普遍性
依靠昆虫传送花粉,比如蜜蜂、蝶、蛾、蝇等;
一般花冠大而显著,具有鲜艳的颜色,有香气或蜜腺;
花粉粒大,有黏性,容易黏附在昆虫的身体上;
花粉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作为昆虫的食物。
风媒花(anemophilous flower)
即利用风力作为传粉媒介的花,如玉米和杨树的花。据估计,约有1/10的被子植物是风媒的,大部分禾本科植物和木本植物中的栎、杨、桦木等都是风媒植物。
植物适应的普遍性
风媒花是借风力完成传粉的花。
花小,不鲜明;
花被退化或不存在;
无香气和蜜腺;
花粉干燥而轻,量多,外壁光滑。
适应是在动物中普遍存在的。
水母的保护色
瓢虫的警戒色
斑马的分割色
竹节虫的拟态
动物适应的普遍性
人体也存在适应性
小肠
小肠内表面
小肠很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肠的结构特点适于消化吸收,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等实例。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毛细血管

适应的相对性
鼠鼬毛色随着季节变化
隶属于食肉目鼬科,体长14-21厘米,尾长3-7厘米,体重35-130克。夏季背部体毛为棕色,腹部为白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尾尖为棕黑色。栖息与苔原,平原,山地森林,沼泽,草原和农田等地。
冬天,生活在雪地的鼠鼬毛色为白色,是一种保护色,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鼬反而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春天的雷鸟
冬天的雷鸟
雷鸟四季换羽。雷鸟的冬羽与大地的银装一致,全身雪白。春天头、颈和胸部换成栗棕色横斑的春羽。夏天雷鸟上体又换成了黑褐色,具棕黄色斑纹。秋季植被枯黄时,羽毛换成黄栗色。
如果冬季降雪延迟,已经换成一身白色羽毛的雷鸟反而容易被天敌发现。可见,适应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当环境条件改变时,适应可能会失去作用。适应具有相对性。
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说适应存在相对性
虽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多种多样的,但究其根本,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适应之所以具有相对性是由于遗传基础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它是不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的,这就导致已经形成的适应一般要落后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这是造成适应相对性的主要原因。
适应的相对性还表现在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而不是永久性的。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马克1774~1829)
主要内容:
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来的;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生物进化原因: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认为: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比如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就会造成眼睛退化。
食蚁兽
鼹鼠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未被接受的原因是什么?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德国的科学家魏斯曼(August Weisman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将雌、雄的老鼠尾巴都切断后,再让其互相交配来产生子代,而生出来的结果也依旧都是有尾巴的。再将这些有尾巴的子代互相交配产生下一代,而下一代的老鼠也仍然是有尾巴的。他一直这样重复进行至第二十一代,其子代仍然是有尾巴的,就此推翻了拉马克的学说。
拉马克所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适者生存
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能遗传的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
长颈鹿祖先族群大量繁殖。长颈鹿因个体差异,有的颈长些,有的颈短些,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
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因食物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被淘汰了。
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把颈长的基因遗传下去。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长颈鹿的祖先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
长颈、长前肢个体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积累
适者生存
(变异)
现代长颈鹿
达尔文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上,发现这里的昆虫一般呈现出两种类型:许多昆虫不能飞,而少数能飞的昆虫却翅膀异常发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达尔文观察到的适应实例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海岛上经常刮暴风,只有向这两个相反方向变化的昆虫个体才能生存下来。
一种是向着翅膀强大的方向变化,这样不容易被暴风刮到海里去,因而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另一种是向着翅膀退化的方向变化,翅膀退化后不能飞行的个体,也不致被暴风刮到海里去,也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在达尔文看来,岛屿上昆虫的这种特殊的适应性结构,是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长期影响而产生的。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祖先,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强调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无法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意义
局限性
03
课堂反馈
CLASSROOM FEEDBACK
Part 03
1、野外生物学家在印度洋西部群岛考察时发现,岛上的夜行性昆虫探测到食虫蝙蝠的回声定位信号后有两种防御类型:某些昆虫会通过改变飞行路线等行为被动防御,也有一些昆虫会释放出强烈的超声波进行积极反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岛上的夜行性昆虫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B.食虫蝙蝠的回声定位诱导夜行性昆虫产生了不同防御类型
C.某夜行性昆虫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
D.岛上的优势昆虫个体将因繁殖而积累成优势群体
C
课堂练习
2、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千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比较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C
课堂练习
3、下列有关雷鸟换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雷鸟在冬季来临时换上白色羽毛,是低温刺激的结果
B.基因是决定雷鸟换羽行为的内在因素
C.雷鸟夏季的棕褐色羽毛是- -种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冬季来时雷鸟已换成白色羽毛,但如果此时还未下雪,这体现适应的相对性
A
课堂练习
4、以下关于适应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C.达尔文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D.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说明适应具有普遍性
C
5、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感冒。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多,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课堂练习
6、下列不属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是( )
A.鲸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吞食浮游生物
B.长颈鹿的颈很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
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
C
04
课堂总结
CLASSROOM SUMMARY
Part 04
课堂总结
遗传和变异。
(1)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变异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2)遗传的作用:使生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从而形成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
外界环境(环境不是诱变因素而是选择因素),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
(1)直接对象是生物的性状。
(2)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3)根本对象是与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自然选择的对象
自然选择的因素:
自然选择的手段:
进化的内因:
选择的结果: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一般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越剧烈,选择越频繁,生物进化速度就越快。
课堂练习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用进废退
物种不变化
拉马克进化学说
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局限性
意义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不同
观点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