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6 18:2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为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2.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推动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战争的到来。“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指(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与反法联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A.三国同盟形成 B.三国协约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4.有资料记载:“若无战车(坦克),则在1918年8月8日的上午,德军就不会受到那样严重的奇袭而发生不可收拾的恐怖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战车,逐渐感觉到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于是,不是投降就是逃走。”这说明( )
A.科技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B.战争促进科技的进步
C.德国军事力量十分薄弱 D.战争会带来严重的灾难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可见,判断战争性质的重要依据是( )
A.战争的动机 B.战争的规模 C.战争的胜负 D.战争的后果
6.如下图是“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图中所表示的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同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三国协约 D.华沙条约组织
7.一战所带来最直接、明显的后果就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其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达900万人,另有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留下终身残疾。据此可知,一战( )
A.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性战争 B.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C.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D.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觉醒
8.参与刺杀的卡布林诺维奇说道:“我为他的死而感到深深的悔恨,我们不知道(斐迪南)大公其实还是一个父亲。”当时,他更不会想到,因为这次的刺杀行动而掀起的战争,会让数以千万计的孩子失去父亲,最终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指的是( )
A.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C.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法西斯同盟对外疯狂侵略扩张
9.有学者认为,1914—1918年的这场大战“就像可怕的火山爆发……这场人为大祸留下的痕迹无处不在”。这场大战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越南战争 D.阿富汗战争
10.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美国后来加入了协约国一方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二、填空题
11.一战的主要战场: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进行,在欧洲战场形成了 三条战线。
12.意大利叛变: 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 一方作战。
13.一战结束:1918年11月, 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4.一战扩大:战争后来逐渐扩大到了非洲、 等地。
15.三国同盟: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 组成三国同盟。
三、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单位:%)
国家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年 31.8 23 13.2 10
1913年 14 38 16 6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利用战争带来的天赐良机,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市场。
——据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变化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状况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二者有何内在关联性
17.近代以来,世界重大历史事件都会对人口的流迁和变化带来显著影响,这种现象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500年后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
材料二 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有7个,曼切斯特已达35万人。18世纪,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到1841年下降为20%,初步实现了城市化。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等欧洲国家已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
——余伟民主编:《历史》(上海版)
材料三 据统计:1910年欧洲人口由3.44亿人下降到1920年的3.29亿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4%。
——布鲁克:《世界人口——民族与人口手册》
材料四 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包括允许西方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因为应募者要订立契约,名为“契约华工”,俗称“卖猪仔”、“当苦力”。由此,“下南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代至1911,为契约移民期,即苦力贸易阶段。第二阶段:1911年至1949年,为自由移民期,是“下南洋”的高峰时期。
——参考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规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00年之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以及促进该时期世界人口迁徙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19世纪上半叶英国人口流动的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以及后来带来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11年基本结束“契约华工”和1949年外迁基本停滞的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四、材料题
18.以下漫画反映的是某国历史的变迁。结合所给信息及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图一:“女战士”创作于1776年 图二:“林肯的两难”创作于1862年 图三:“军队需要你”创作于1917年
要求:(1)题目自拟。
(2)短文内容须包含每幅图片反映的战争名称、背景、影响,以及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3)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8.第一次世界大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A A C A A A D
1.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 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可以看出,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D符合题意;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表述与史实不符,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无产阶级革命,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解放运动,C排除。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回答。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注意但是这类的转折,重点在后面,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成立,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轴心国集团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中的两大集团,与题干时间“20世纪初”不符,排除B项;反法联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是二战后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与题干时间“20世纪初”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个偶发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项正确;三国同盟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不是导火线,排除A项;三国协约建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不是导火线,排除B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一次重要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若无战车(坦克),则在1918年8月8日的上午德军就不会受到那样严重的奇袭而发生不可收拾的恐怖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战车,遂感觉到自己是无能为力了,于是,不是投降就是逃走”可知,坦克的发明和应用,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说明科技影响了战争进程,A项正确;材料强调科技发明对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一战的战局,无法说明德国军事力量十分薄弱,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科技影响了战争进程,未涉及战争会带来严重的灾难,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题干中提到德国大臣的话表明德国发动战争的动机是为了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霸权和利益而发动战争的本质,A项正确;一战的规模空前,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材料中没有体现一战的规模,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战争的动机,没有体现战争的胜负,一战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团失败,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战争的动机,没有体现战争的后果,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三国协约由俄国、英国和法国组成。ABD和题意无关,C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选C。
7.A
【解析】略
8.A
【详解】根据“(斐迪南)大公”“因为这次的刺杀行动而掀起的战争,会让数以千万计的孩子失去父亲,最终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项正确;1931年9月18日夜制造的九一八事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B项;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一战的导火线,没有涉及法西斯同盟对外疯狂侵略扩张,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1914-191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年爆发,排除B项;越南战争是在1955年爆发,排除C项;阿富汗战争有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开始,有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发动阿富汗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排除B项;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被称为绞肉机,排除C项。故选D项。
11.东线、西线和南线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战的主要战场主要在欧洲战场进行,在欧洲战场形成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点睛】
12. 意大利 协约国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和俄、英、法等国很快参战。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故①是意大利,②是协约国。
【点睛】
13.德国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点睛】
14.亚洲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主要在欧洲进行,后来逐渐扩大到了非洲、亚洲等地。
【点睛】
15.意大利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 意大利三国组成三国同盟,核心是德国。
【点睛】
16.(1)英、法两国下降,美、德两国上升。美、德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2)欧洲是“一战”的主战场;美国长期为交战双方提供高额贷款并出售军火;日本借机扩张势力。
(3)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源等。
【详解】(1)变化状况:据材料“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单位:%)”可知,1870年英法分别是31.8%、10%;而1913年英法分别是14%、6%;即英、法两国呈下降趋势;而美、德分别由23%、13.2%上升到38%、16%,即呈上升趋势。
原因:据所学可知,美、德两国工业生产迅速上升,是因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2)原因:据材料“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可知,欧洲是“一战”的主战场,削弱了欧洲诸国家的实力;据材料“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长期为交战双方提供高额贷款并出售军火;据材料“日本利用战争带来的天赐良机,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市场”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日本借机扩张势力。
(3)关联性:据所学可知,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源等。
17.(1)从欧洲和非洲迁往美洲新航路开辟或三角贸易
(2)从英国农村到城市工业革命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
(3)第一次世界大战。
(4)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1949年,新中国成立
(5)人口流迁和变化受国内或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人口流迁和变化呈现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500年后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可知,1500年之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欧洲和非洲迁往美洲。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促进该时期世界人口迁徙的事件有新航路开辟或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全程呈现三角形,因而称为“三角贸易”。
(2)据材料二“18世纪,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到1841年下降为20%,初步实现了城市化。”从中可以获取到英国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从农村到城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城市需要大批自由的劳动力。根据“英国等欧洲国家已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可知,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等。
(3)根据材料“1910年欧洲人口由3.44亿人下降到1920年的3.29亿人”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基本结束“契约华工”的原因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所以清政府统治时期被迫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包括允许西方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等停止实行;1949年外迁基本停滞的原因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5)综合上述材料内容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的辛亥革命的发生等都影响了人口流动,说明人口流迁和变化受国内或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从“契约华工”“自由移民”可知,人口流迁和变化呈现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18.题目如:“美国与战争”
内容要点:美国独立战争 背景: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 背景: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之间的矛盾 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一战 背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影响: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力量,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影响答出一点即可给分)
感悟: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详解】本问是小论文题,只要内容包含每幅图片反映的战争名称、背景、影响以及感悟,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图一信息“美国”“‘女战士’创作于1776年”、图二信息“‘林肯的两难’创作于1862年”、图三信息“‘军队需要的’创作于1917年”结合所学知识,看拟定题目:“美国与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根据图一信息“美国”“‘女战士’创作于1776年”可知反映的战争是: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是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根据图二信息“‘林肯的两难’创作于1862年”可知反映的战争是美国内战,美国内战的背景是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之间的矛盾,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根据图三“‘军队需要的’创作于1917年”可知反映的战争是一战,一战的背景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一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力量,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通过以上战争的描述,我认识到,我们要有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