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罗斯福新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1932年罗斯福与胡佛竞选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时两人的得票数比对。其中罗斯福以2 280万票击败胡佛,当选为总统。在罗斯福与胡佛竞选演说PK中,罗斯福最有可能的演说主张是( )
A.解除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
B.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政府将会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
2.“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
A.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法西斯专政
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事件与之有关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才开始承认贫困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个人的素质低劣,贫困本身会给个人与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政府要承担起济贫的责任,依托联邦政府的行政能力完善福利系统。这一认识源于( )
A.三权分立的确立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南北战争的爆发 D.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5.观察《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图,导致美国某一时期失业率大增的原因是( )
A.经济危机 B.政治腐败 C.恐怖袭击 D.世界大战
6.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7.下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罗斯福新政( )
评价 学者
新政没有解决下列根本问题:如何使巨大的自然财富和令人吃惊的生产潜能为所有美国人造福 霍华德·津恩
新政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起了一些麻烦的新问题。他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 洛克腾堡
罗斯福新政是失败的,因为它保护(美国)信用(制度)胜过保护其人民 桑托斯
A.最终以失败告终 B.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C.具有阶级局限性 D.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
8.1932年.罗斯福竞选资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政治捐款,但到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时,这一比例下降到4%。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推行( )
A.在工业复兴中为劳工立法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以国家补贴促成农民减产 D.以工代赈实现社会救济
9.“作为资本主义经济支柱的金融信贷业几乎全面瓦解,美国有1万多家银行破产,德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五分之四,英国第一次出现了1亿多英镑的国际收支赤字。危机过后,各国的经济直到1936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这次“危机”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0.到1939年,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措施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的远景规划。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A.面对经济危机时要采取政治军事措施 B.国家的干预手段不利于应对经济危机
C.摆脱危机的主要措施是进行远景规划 D.解决问题时要做到谋近和谋远相结合
二、填空题
11.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美国经济开始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 控制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2.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迅猛发展。
13.罗斯福新政的弊端:新政是在维护 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14.危机: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 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出现。
15.1929年10月下旬, 股票价格突然下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三、综合题
16.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疏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摘自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
材料二: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摘自《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材料三:
根据本法令和一般法律,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和家务农奴可以享有自由农村居民身份的各项权利,包括人身的和财产的权利……——摘自《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总法令》 “农民使用这块份地,必须替地主完成‘法令’中规定的义务”……“在两年期满之前,农民和家仆要和从前一样替地主服役,并且毫无怨言地完成自己从前的义务。”——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四: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摘自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主张“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是谁?同时期,中国已开始主动吸收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请列举出这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举出一例即可)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哪个重要国际组织,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并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正确。
①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
②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③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
④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
⑤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4)材料四是美国哪次改革的措施?依据材料概括此次改革用什么手段扭转国家经济形势?
17.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
第四条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
——俄国《解放法令》1861年2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材料三 1931—1932年美国经济指标(部分)(以1925年为100)
时间 工业生产 工厂就业 工厂工资额
1931年3月 87 78 75
1931年9月 76 73 62
1932年6月 59 60 43
——摘编自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指标下降的原因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四、材料题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20世纪部分国家的重大政策简表(部分)
时间 政策
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33年 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
1950年 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53年 新中国实行“三大改造”
20世纪70年代末 中国开始农村改革
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3.罗斯福新政》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A A C A C D
1.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在竞选演说中提出“新政”的口号,就任总统后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有所上升,故D项符合题意;而面对1932年的经济危机,为解决经济危机的影响,胡佛、罗斯福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是胡佛的主张,但是没有缓解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C
【详解】根据题干“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指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与苏联有关,排除AB项;应对经济大危机,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这是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B项正确;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排除C项;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解析】略
5.A
【详解】依据《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图片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失业。1933年,美国开始实行罗斯福新政。此后,失业人数开始逐步减少,故导致美国某一时期失业率大增的原因是经济危机,A正确;政治腐败、恐怖袭击、世界大战与《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图信息不符,故BCD错误。综上故选A。
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9年-1938年期间,苏联通过“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其工业总产值取得了很大提升;而这一时期美国遭遇了经济大危机,工业总产值在一定时间内有所下降,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缓解经济危机,有助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总体来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高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A项符合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A项正确;美国在1929年遇到经济大危机,工业总产值在一段时间内有所下降,不是一直上升,因此1929—193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上升是错误的,排除BD项;美国在1929年遇到经济大危机,但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缓解经济危机,有助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因此1929—193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下降是错误的,排除C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结合图表可知,霍华德 津恩认为罗斯福新政没有为所有美国人造福,洛克腾堡认为新政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桑托斯认为新政主要维护的是政府的信用而不是保护人民,三位学者观点的共同点是都认为新政维护了美国政府或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故具有阶级局限性,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挽救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罗斯福新政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罗斯福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及劳工立法协调了公私关系及劳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因此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推行在工业复兴中为劳工立法,A项正确;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特点,与题干内容“1932年.罗斯福竞选资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政治捐款,但到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时,这一比例下降到4%”不符,排除B项;以国家补贴促成农民减产,是农业方面的措施,与题干内容“1932年.罗斯福竞选资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政治捐款,但到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时,这一比例下降到4%”不符,排除C项;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可以直接减少失业,社会救济,是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与题干内容“1932年.罗斯福竞选资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政治捐款,但到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时,这一比例下降到4%”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大危机始于1929年,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金融信贷业的崩溃、银行破产、黄金储备减少和国际收支赤字等现象,与材料中的描述高度一致,危机过后经济恢复的时间节点也与历史记载相符,C项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与金融信贷业的瓦解、银行破产等经济现象无关,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军事冲突,与材料中描述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不完全吻合,且时间节点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有深远影响,但它主要是一场全球性的军事冲突,且时间节点晚于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措施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的远景规划”可知,罗斯福新政既有谋近的一面以帮助美国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又有谋远的一面,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作出了一些远景规划,这启示我们解决问题时要做到谋近和谋远相结合,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政治军事措施,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的成就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有利于摆脱经济危机,B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从“多数措施是……具体考虑”“有一些措施则是……远景规划”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大部分措施是从谋近的层面减轻经济危机,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1.宏观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空格处应填“宏观”。
【点睛】
12.新兴产业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世界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汽车制造、现代化学工业有关的石油化学工业、现代塑料工业等
13.资本主义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14.购买力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虽然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出现。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15.美国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以上,贸易额减少了三分之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故答案为:美国。
16.(1)洋务运动;张謇;蒸汽机车或火车或轮船或汽船或汽车或飞机(答出一点即可)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或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或改革开放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答出一点即可);世界贸易组织或世贸组织或WTO(答出一点即可)
(3)②(正确)⑤(正确)
(4)罗斯福新政或新政;国家干预手段或国家干预或国家干预经济(答出一点即可)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疏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
实业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是张謇。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已开始主动吸收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成果有:蒸汽机车、火车、轮船、汽船、汽车、飞机。
(2)会议:根据材料“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可知,这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决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改革开放。
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彼得一世的改革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彼得一世的改革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②(正确)⑤(正确)其他错误。
(4)措施:根据材料“: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可知这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手段: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手段扭转了国家的经济形式。
17.(1)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苏俄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3)原因: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措施: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4)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等等。(答出言之有理的一点即可)
【详解】(1)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并结合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知识可知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背景:根据材料“ 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可知苏俄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3)原因:根据材料“1931—1932年美国经济指标(部分)”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措施: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上台,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4)认识:根据材料中俄国农奴制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可知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等等。
18.观点: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说明:相似点:(1)从背景看,两者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法西斯势力嚣张;苏俄经过七年战争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2)从内容看,两者都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整。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3)从特点看,两者都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4)从作用看,两者都缓和了矛盾,恢复了经济,巩固了统治。不同点:(1)从目的看,美国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苏俄是为了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从性质看,美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苏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详解】【考查点】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题思路】开放性设问,围绕两个示例论述观点,可从异同点比较分析,也可从两者联系分析,注意史论结合。如观点: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说明:相似点:(1)从背景看,两者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法西斯势力嚣张;苏俄经过七年战争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2)从内容看,两者都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整。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3)从特点看,两者都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4)从作用看,两者都缓和了矛盾,恢复了经济,巩固了统治。不同点:(1)从目的看,美国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苏俄是为了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从性质看,美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苏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