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9课《弈喻》(37张PPT)》(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9课《弈喻》(37张PPT)》(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0 15:4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弈喻 清 钱大昕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9课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弄懂 各段讲 的主要内容。 ?2、领会作者以弈为喻所阐明的道理,并能指出记叙和议论的句段。 ?3、体会本文借 故事讲道理,意思逐层深入写法的好处。 ?4 .写作:学习用故事阐述道理的方法写作文。作者简介 钱大昕,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逝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18世纪中国的杰出学者,乾嘉时代的史学大师。青少年时代成长在文化氛围浓郁的江南地区,就学于苏州紫阳书院,与王鸣盛(钱之妻兄)、王昶(chǎng)、曹仁虎等同学,诗名甚著,号称“江左七子”。 解题 “弈”就是下棋,《弈喻》题目的意思是用下棋来打比方。从题目可知这篇短文是用下棋来讲道理的。 清代学者钱大昕看人下棋,见一位客人屡败,就讥笑他失算,总想指点几招。过了一会儿,这位客人请他下棋,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就占了上风;快到中盘时,他就难以招架;棋局结束时,客人赢了他13个子儿。这件事引起了钱大昕的一番感悟,写下文章《弈喻》。 情景导入生字注音昕(xīn)数(shuò)嗤(Chī)
顷 (qǐng )辄(zhé )
赧(nǎn) 訾(zǐ)
度(duó)着(zhāo)
讳(huì) 暇( xiá) 第一段实词解释予:我。
弈:棋,这里指下围棋。
于:介词,在。
数:屡次。
嗤:嗤笑,笑话。
失算:算计失误。
辄:就。
易置之:代其下棋子,改变他下棋的路数。 易: 变易,取代。
逮:及,赶得上。
顷之:过了一会儿。
颇:很,非常。易:轻视。
甫:刚刚。
数:几个。
得先手:下围棋时掌握了棋的主动权。
益:更加。
苦;艰苦。
智:智谋,智力。
尚:还。
竟局:结束一局 ,竟: 结束。
数:计算。
赧:因羞愧而脸红。
出:说出。
而已:罢了。
第一段:
写自己下棋眼高手低的事实,为下文的议论作准备。
第二段实词解释今:现在。
学者:学习的人。
訾:诋毁。
失:过失。
居:相处。
乐:喜欢。
称:谈论。
固:本来,固然。
然:但是。
易地:交换,彼此交换地位。
度:推测,估计。
果:果真,果然。
指:指出。
求:寻找。
暇:闲暇,空闲。第二段:
由下棋联想到治学明理,也应多考虑自己的失误。
第三段实词解释弈之:棋艺的,之:助词,的。
定:标准。
一着:走一步。
护前:袒护所为,绝不认错。
讳:隐瞒。
是:前一个“是”是动词,肯定、赞成。后一个“是”是形容词,正确的、对的。
非:前一个“非”是动词,反对。后一个“非”是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定:确定,评定。
得:得到,获得。
已:停止。
曾:连……都。
第三段:
进一步说明,事理方面的是非不像下棋那样明显,不能自省就会更糟。
段落大意一:写自己下棋眼高手低的事实,为下文的议论作准备。
二:(今之学者~何暇论人哉)由下棋联想到治学明理,也应多考虑自己的失误。
三:(弈之优劣~最后)进一步说明,事理方面的是非不像下棋那样明显,不能自省就会更糟。课文分析1. 本文是以下棋作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作者是如何写下棋的?
  文章既没有抽象地介绍下棋的一般规则、一般情形,也没有详细具体地去铺写下棋者的年龄、表情、举动以及下棋过程中的种种情形和场面,而是十分简要地叙述了作者自己在友人寓所的一次下棋经过。并特别突出地叙述了自己由观棋到下棋过程中前后态度的不同变化。
  
2. 作者在由观棋到下棋的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观棋时的跃跃欲试,到因客人“数败”而内心讥笑他,“以为不逮己”的傲慢,到自己与客人下棋时的思竭智穷,不堪一击,因而内心十分羞愧,到“不能出一言”的狼狈。观弈时的态度变化“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终日默坐而已”一次下棋的经历对局前:“予颇易之”开局时:“客已得先手”局将半:“客之智尚有余”竟局: “客胜予十三子”自高自大,结果碰壁3. 这件事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观棋不语真君子。
4.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下棋呢?
  是为了后面的议论和说理作铺垫。
  
5. 作者写自己下棋时的切身感受有何好处? 作者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现身说法,使读者格外感到事实确凿,也使下面的议论说理有了坚实可靠的事实基础,而不致流于空洞浮泛。6. 本文作者以下棋为喻向我们揭示了生活中的一种怎样的现象?
 “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
 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
7.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公允地评价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人不可能总是正确的,也不能没有一点过失,因此,只要“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比较公允的评价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反之,就会导致无休止的争论,也就永远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8.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在于警戒那些主观臆断、盲目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从而教人领会做人的正确道理。问题讨论2、在第二段中作者竟然一句也没提到下棋的事,而是引发了“今之学者”的治学状况,这样写,你认为妥当吗?联想、类比对弈 判断事理(小)(大)治学层进式结构 引申问题讨论3、读了本文,在怎样正确地对待别人和自己方面,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表演小品)对自己:贵有自知之明,不妄自尊大对别人:贵有知人之明,不轻视译文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板书设计下棋不可小看对手      对弈
读书不可轻易指责古人    治学
辨明事理不应互相嗤笑    判断事理  由点到面 层层深入  主题
   
   本文由作者切身下棋的经历写起,由点到面,从下棋这件小事而联想、扩展到生活中许多现象,进而从为人处事的高度立论,揭示了生活中一个人们往往习焉不察的现象: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警戒那些主观臆断,盲目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教人领会正确的做人道理。总结 下棋事小,做人事大,多看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不足,方能强于观弈者,下好人生这盘棋。 1.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2. 智能的人珍惜拥有的一切,平庸的人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最美 3.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4.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
 5.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知识拓展~有关做人方面的警句6. 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是每个人都符合你的胃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符合所有人的胃口。
7. 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8.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出自 《增广贤文》 9.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1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一客数败(?)?
(2)嗤其失算(?)?
(3)予赧甚(?)
(4)不逮?己也(?)?
(5)多訾古人之失(?)?
(6)不能讳也(?)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一客数败(?)?(2)嗤其失算(?) (3)予颇易之(?)?(4)甫下数子(?) (5)竟局数之(?)?(6)予赧甚(?) (7)多訾古人之失(?)?(8)平心而度之(?)由下棋(长跑、游戏、打球……)想到的……1、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记录要点2、全班交流,进一步体会“缘事而发,以小见大”的特点作业:结合交流,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杂文”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