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素养评估(二)(第七至第九章) (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素养评估(二)(第七至第九章) (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06 17:41:05

文档简介

期末素养评估(二)(第七至第九章)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景观丰富多样,文化荟萃。下图为小蒋搜集的亚洲不同地域居民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蒋给出的佐证是亚洲(D)
①语言丰富多样 ②面积最大
③濒临世界最大洋 ④东西距离最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经过对图中两地居民运输工具及其穿着的分析,小蒋认为造成两地居民生产、生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下图为非洲大陆年降水量和某动物分布图。完成3、4题。
3.关于非洲大陆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年降水量都低于250mm
B.整个大陆年降水量大致自南向北递减
C.赤道穿过的地区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向西递减
D.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降水量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4.根据图中某动物分布地区可知,该动物主要适宜生活在(C)
A.高温多雨的雨林地区 B.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
C.干湿分明的草原地区 D.温暖湿润的沿海地区
  (2024·郑州模拟)2024年2月3日至4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龙舞新春”生肖主题快闪暨欢乐春节活动在遥远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成功举办。图1为墨西哥地形图,图2为墨西哥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5、6题。
5.墨西哥位于(B)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美洲
6.墨西哥人口主要分布地区及原因(C)
A.沿海地区,气候湿润 B.内陆地区,气候干燥
C.高原地区,气候凉爽 D.低纬地区,气候温暖
  读南亚地区略图,完成7、8题。
7.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印度半岛南部地势总体特征为(C)
A.北高南低 B.南高北低
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
8.引起南亚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D)
A.东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
B.东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
C.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
  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冬奥会举办次数最多的地区。2026年2月6日至22日第25届冬奥会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下图为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从地形看,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多分布在(C)
A.安第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10.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有利于雪上项目开展的自然条件是(C)
①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②开展冰雪运动的历史悠久
③冬季降雪多,积雪量大
④有适宜开展雪上项目的山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标志中国跻身全球极地研究“第一梯队”。秦岭站是一个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先进的南极常年考察站。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图1)和南极秦岭站图(图2),完成11、12题。
11.“绿色考察”理念贯穿秦岭站设计、建设全过程,秦岭站利用的能源最有可能是(A)
A.风能和太阳能 B.核能和太阳能
C.水能和地热能 D.石油和天然气
12.队员们应该将考察过程中产生的垃圾(D)
A.就地掩埋 B.焚烧处理
C.丢弃野外 D.带回站内处理
  日本和俄罗斯都是我国的邻邦。下图为日本和俄罗斯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两国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B)
A.均位于高纬度地区 B.均位于北半球
C.都是地跨两个大洲 D.都濒临大西洋
14.关于两国工业区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C)
A.日本的工业区靠近内陆地区
B.俄罗斯的工业区集中在沿海地区
C.俄罗斯工业区靠近资源产地
D.两国的工业区都集中在河流沿岸
  读法国(图1)和埃及(图2)农业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两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都位于大西洋西岸 B.都是地中海沿岸国家
C.都属于低纬度 D.都属于热带国家
16.关于两国粮食作物分布及原因的说法,不合理的是(D)
A.法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
B.埃及的水稻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
C.法国粮食作物分布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
D.埃及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地区地势平坦、降水丰富,机械化水平偏低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读美国本土工业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B)
①煤、铁资源丰富 ②肥沃的土壤
③湿润的气候 ④便利的水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美国工业体系完整
B.纽约——美国的首都
C.太平洋沿岸——以发展农业为主
D.墨西哥湾沿岸——美国汽车工业中心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读图完成19、20题。
19.澳大利亚的首都是(D)
A.东京 B.悉尼 C.华盛顿 D.堪培拉
20.澳大利亚(D)
A.气候类型呈对称分布
B.西部热带雨林茂密
C.北部分布地中海气候
D.中西部沙漠面积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雨燕迁徙,人地和谐之美。
  北京雨燕是北京地区典型的候鸟,每年七月中下旬,它们离开北京开始迁徙,向西北方向飞行,进入西北地区,跨越天山,然后途经中亚、西亚,再向西南飞行,最后于10月底11月初抵达非洲南部越冬地,次年2月份,它们如朝圣般向着北京重新启程,于4月中上旬“到站”。如图为雨燕迁徙路线及部分板块图、相关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北京雨燕沿“北京—中亚—西亚—非洲南部”一路迁徙,跨越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是途中所经两大洲的分界线。(2分)
(2)迁徙途中经过亚洲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这里的气候相比北京更加干燥(凉爽/湿润/干燥),依据图中信息,写出判断理由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看出,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3分)
(3)在北京步入深秋之时,雨燕到达了非洲南部的越冬地,该地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是黑种人的故乡,B(选择正确选项)能够促进当地昆虫的大量羽化,为雨燕提供充足的食物以补充能量。(3分)
A.炎热多风的干季 B.温暖多雨的湿季
C.寒冷干燥的冬季 D.凉爽干燥的秋季
(4)雨燕在迁徙途中飞过被称作“地球上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一直延伸到死海,关于东非大裂谷成因,正确的是A。(2分)
①南部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
②北部由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③由河流冲刷形成
④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元代民间著名航海家汪大渊有“东方的马可波罗”之称,他游历“东洋”“西洋”,撰写了《岛夷志略》一书。下图为汪大渊航海路线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汪大渊经三佛齐附近的A马六甲海峡西行进入“西洋”,即今天的印度洋。(2分)
(2)在八节那间附近,汪大渊记载了当地“谷米富饶,人烟稠密,田土沃美,气候暖,春夏常雨”,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其“谷米富饶”的原因气候高温多雨/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答两点即可,2分)
(3)当时船只一般借风航行,但在高郎步附近海域,船队“更值风逆,漂流至北溜”,其原因可能是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此时盛行风向为偏北/东北风。(2分)
(4)汪大渊随船队最远到达了天堂、阿思里等地,看到当地居民“穿细布长衫,系细布梢”,这主要与当地太阳辐射强(强/弱)有关。(1分)
23.(2024·日照一模)区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运用比较法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区域特点。世界各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经济。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读图比较两国地理位置的差异:俄罗斯完全位于北半球,被北极圈穿过,地跨北寒带和北温带,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与亚洲国家相邻,西与欧洲国家接壤,濒临波罗的海;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地跨热带和南温带,四面临海。(3分)
(2)图中A、B两地是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人口和城市稀少的地区,从气候角度分析两地人口和城市稀少的原因。(2分)
A地: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B地:纬度高,气候寒冷。
(3)两个国家东部地区地形都以山地为主,东欧平原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2分)
(4)由于自然环境差异,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植被和农产品有很大不同,请将下列树木种类和农产品分别填在对应的位置上。(填序号)
①桉树       
②松树
③土豆、春小麦   
④羊毛、冬小麦
澳大利亚①④;俄罗斯②③。(2分)
(5)澳大利亚因大量出口煤(煤炭)、铁矿石等矿产品,被称为“坐在矿车里”的国家,俄罗斯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获得“世界加油站”的美誉。(2分)
  钢铁工业是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主要的工业部门之一,钢铁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铁矿石和煤炭,耗水量大,需要充足的劳动力。澳大利亚的铁矿品质优,但是本国钢铁工业规模小。
(6)结合图和文字信息分析澳大利亚钢铁工业规模小的原因。(2分)
答:澳大利亚劳动力短缺,水资源贫乏;机械工业规模小,钢铁需求量小。期末素养评估(二)(第七至第九章)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景观丰富多样,文化荟萃。下图为小蒋搜集的亚洲不同地域居民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蒋给出的佐证是亚洲( )
①语言丰富多样 ②面积最大
③濒临世界最大洋 ④东西距离最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经过对图中两地居民运输工具及其穿着的分析,小蒋认为造成两地居民生产、生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下图为非洲大陆年降水量和某动物分布图。完成3、4题。
3.关于非洲大陆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年降水量都低于250mm
B.整个大陆年降水量大致自南向北递减
C.赤道穿过的地区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向西递减
D.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降水量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4.根据图中某动物分布地区可知,该动物主要适宜生活在( )
A.高温多雨的雨林地区 B.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
C.干湿分明的草原地区 D.温暖湿润的沿海地区
  (2024·郑州模拟)2024年2月3日至4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龙舞新春”生肖主题快闪暨欢乐春节活动在遥远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成功举办。图1为墨西哥地形图,图2为墨西哥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5、6题。
5.墨西哥位于( )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美洲
6.墨西哥人口主要分布地区及原因( )
A.沿海地区,气候湿润 B.内陆地区,气候干燥
C.高原地区,气候凉爽 D.低纬地区,气候温暖
  读南亚地区略图,完成7、8题。
7.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印度半岛南部地势总体特征为( )
A.北高南低 B.南高北低
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
8.引起南亚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A.东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
B.东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
C.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
  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冬奥会举办次数最多的地区。2026年2月6日至22日第25届冬奥会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下图为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从地形看,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多分布在( )
A.安第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10.欧洲西部冬奥会举办地有利于雪上项目开展的自然条件是( )
①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②开展冰雪运动的历史悠久
③冬季降雪多,积雪量大
④有适宜开展雪上项目的山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标志中国跻身全球极地研究“第一梯队”。秦岭站是一个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先进的南极常年考察站。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图1)和南极秦岭站图(图2),完成11、12题。
11.“绿色考察”理念贯穿秦岭站设计、建设全过程,秦岭站利用的能源最有可能是( )
A.风能和太阳能 B.核能和太阳能
C.水能和地热能 D.石油和天然气
12.队员们应该将考察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
A.就地掩埋 B.焚烧处理
C.丢弃野外 D.带回站内处理
  日本和俄罗斯都是我国的邻邦。下图为日本和俄罗斯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两国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 )
A.均位于高纬度地区 B.均位于北半球
C.都是地跨两个大洲 D.都濒临大西洋
14.关于两国工业区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日本的工业区靠近内陆地区
B.俄罗斯的工业区集中在沿海地区
C.俄罗斯工业区靠近资源产地
D.两国的工业区都集中在河流沿岸
  读法国(图1)和埃及(图2)农业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两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位于大西洋西岸 B.都是地中海沿岸国家
C.都属于低纬度 D.都属于热带国家
16.关于两国粮食作物分布及原因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法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
B.埃及的水稻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
C.法国粮食作物分布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
D.埃及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地区地势平坦、降水丰富,机械化水平偏低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读美国本土工业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煤、铁资源丰富 ②肥沃的土壤
③湿润的气候 ④便利的水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工业体系完整
B.纽约——美国的首都
C.太平洋沿岸——以发展农业为主
D.墨西哥湾沿岸——美国汽车工业中心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读图完成19、20题。
19.澳大利亚的首都是( )
A.东京 B.悉尼 C.华盛顿 D.堪培拉
20.澳大利亚( )
A.气候类型呈对称分布
B.西部热带雨林茂密
C.北部分布地中海气候
D.中西部沙漠面积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雨燕迁徙,人地和谐之美。
  北京雨燕是北京地区典型的候鸟,每年七月中下旬,它们离开北京开始迁徙,向西北方向飞行,进入西北地区,跨越天山,然后途经中亚、西亚,再向西南飞行,最后于10月底11月初抵达非洲南部越冬地,次年2月份,它们如朝圣般向着北京重新启程,于4月中上旬“到站”。如图为雨燕迁徙路线及部分板块图、相关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北京雨燕沿“北京—中亚—西亚—非洲南部”一路迁徙,跨越亚洲和 洲, 运河是途中所经两大洲的分界线。(2分)
(2)迁徙途中经过亚洲最大的半岛—— 半岛,这里的气候相比北京更加 (凉爽/湿润/干燥),依据图中信息,写出判断理由 。(3分)
(3)在北京步入深秋之时,雨燕到达了非洲南部的越冬地,该地以 气候为主,是 种人的故乡, (选择正确选项)能够促进当地昆虫的大量羽化,为雨燕提供充足的食物以补充能量。(3分)
A.炎热多风的干季 B.温暖多雨的湿季
C.寒冷干燥的冬季 D.凉爽干燥的秋季
(4)雨燕在迁徙途中飞过被称作“地球上的伤疤”的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南起 河口向北一直延伸到死海,关于东非大裂谷成因,正确的是 。(2分)
①南部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
②北部由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③由河流冲刷形成
④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元代民间著名航海家汪大渊有“东方的马可波罗”之称,他游历“东洋”“西洋”,撰写了《岛夷志略》一书。下图为汪大渊航海路线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汪大渊经三佛齐附近的A 海峡西行进入“西洋”,即今天的 洋。(2分)
(2)在八节那间附近,汪大渊记载了当地“谷米富饶,人烟稠密,田土沃美,气候暖,春夏常雨”,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其“谷米富饶”的原因 、 。(答两点即可,2分)
(3)当时船只一般借风航行,但在高郎步附近海域,船队“更值风逆,漂流至北溜”,其原因可能是该地属于 气候,此时盛行风向为 风。(2分)
(4)汪大渊随船队最远到达了天堂、阿思里等地,看到当地居民“穿细布长衫,系细布梢”,这主要与当地太阳辐射 (强/弱)有关。(1分)
23.(2024·日照一模)区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运用比较法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区域特点。世界各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经济。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读图比较两国地理位置的差异: 。(3分)
(2)图中A、B两地是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人口和城市稀少的地区,从气候角度分析两地人口和城市稀少的原因。(2分)
A地: ;
B地: 。
(3)两个国家东部地区地形都以 为主,东欧平原地势特点是 。(2分)
(4)由于自然环境差异,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植被和农产品有很大不同,请将下列树木种类和农产品分别填在对应的位置上。(填序号)
①桉树       
②松树
③土豆、春小麦   
④羊毛、冬小麦
澳大利亚 ;俄罗斯 。(2分)
(5)澳大利亚因大量出口煤(煤炭)、铁矿石等矿产品,被称为“ ”的国家,俄罗斯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获得“ ”的美誉。(2分)
  钢铁工业是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主要的工业部门之一,钢铁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铁矿石和煤炭,耗水量大,需要充足的劳动力。澳大利亚的铁矿品质优,但是本国钢铁工业规模小。
(6)结合图和文字信息分析澳大利亚钢铁工业规模小的原因。(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