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埃及
基础主干落实
一、地跨两洲
【填图绘图】
·填图:在图中填注地中海、红海、西奈半岛、开罗、亚历山大。
·绘图:
(1)在图中用运河符号标注苏伊士运河。
(2)在图中用蓝笔描绘尼罗河。
1.位置、组成:位于非洲 部,领土还包括 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 半岛,地跨亚非两洲。
2.居民:
(1)人种、语言和宗教:90%以上是阿拉伯人,多信奉 教, 语为官方语言。
(2)分布:主要分布在 下游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3.城市:首都 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亚历山大是埃及最大的海港。
二、沙漠广布
1.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
2.河流:
(1) 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和 ,缩短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各港口之间的航程。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工业 工业地位突出,工业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
农业 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主要农产品中尤以盛产 而著称
旅游业 名胜古迹多分布在尼罗河沿岸,主要有 、狮身人面像、卢克索古城以及旅游胜地阿斯旺水坝
【质疑判断】
1.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其领土主要位于热带。( )
2.埃及属于阿拉伯国家,人口、语言、宗教与西亚地区相似。( )
【图解知识】
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及影响
立德树人—古老文明
古埃及人建立起宏大的金字塔、威严的神庙,除此之外,璀璨的文学作品、精深的数学成就、最早的天文历法以及成熟的医学文稿等,与神秘的木乃伊、不朽的象形文字一起,共同成就了别具一格的古老文明。
【名师提醒】
1.埃及地理位置重要性:
埃及既是亚、非两洲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扼守着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
2.尼罗河的作用:
(1)形成肥沃的平原。
(2)提供几乎是唯一的地表水源。
(3)提供便利的水运。
(4)提供旅游资源:尼罗河沿岸风光。
(5)修建阿斯旺大坝,提供丰富水电。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尼罗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探究情境 埃及示意图
尼罗河流经11个国家,为数亿人提供了所需的大部分供水。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他们唯一的水源。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埃及人口、城市、农业区的分布有何特点
2.(能力探究—原因)分析形成以上分布的原因。
3.(高阶探究—作用)简要分析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沙漠广布,尼罗河纵贯南北。读埃及略图,完成1、2题。
1.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中纬度 B.地跨亚非两洲
C.北临北冰洋 D.地处西半球
2.埃及农业生产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原因是( )
①灌溉水源充足 ②气候温和 ③地形平坦 ④土壤肥沃
⑤降水充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023年,埃及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2023年入境游客达到1 49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50亿美元,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埃及文化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下图为埃及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埃及的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 )
A.尼罗河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热带地区 D.开罗周围
4.埃及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是( )
①旅游资源丰富且集中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距欧洲近,靠近客源地
④发达的工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到埃及旅游,对当地气候特征和需要携带的装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防暑药、饮用水——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②羽绒服——气候寒冷
③遮阳伞、墨镜——光照充足、晴天多
④氧气袋——空气稀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约4个月),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在泛滥后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如图示意埃及概况,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该地区每年“播种季”的月份是( )
A.3-6月 B.6-9月
C.6-10月 D.11月-次年2月
7.“绿色长廊”发展农业生产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降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8.该地区盛产长绒棉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气温年较差大
C.雨热同期 D.年降水量丰富
【关键能力·提升练】
埃及绝大多数电力供应来自传统的发电模式,自2018年开始,中国帮助埃及政府在阿斯旺西北部建设了本班光伏产业园,利用太阳能发电,助力埃及实现能源结构升级。下图为本班光伏产业园项目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尼罗河被埃及人民盛赞为“生命之河”,下列地理事物不沿尼罗河分布的是( )
A.城市和人口 B.主要人文景观
C.长绒棉种植 D.热量资源
10.本班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 B.降水少,晴天多
C.距海近,吸热多 D.海拔高,空气稀薄
11.本班光伏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 )
A.改变埃及人口分布格局
B.增加大气湿度
C.改良尼罗河航运
D.优化埃及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
12.(2023·陕西学业考)【思维推演 以古鉴今】同学们在地理课上学习《埃及》时,通过老师播放的视频感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辉煌成就。随即老师提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曾经辉煌的古埃及文明会衰落呢 ”经过学习和深入分析,同学们从地理角度归纳出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思维线索。读埃及及周边地区简图,补全线索并回答问题。
线索一:埃及的位置与范围。
(1)埃及西邻 沙漠,东濒红海,北临 ,南有东非高原,地域相对闭塞,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
(2)埃及地跨 两洲,扼守 运河,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导致这里战乱频繁,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线索二:埃及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3)埃及大部分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沙漠广布,农业活动集中在 谷地和三角洲地带,农业发展空间受限。河水的泛滥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粮食供应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我的建言献策:
(4)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思维线索,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提出你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建议。(至少答出两点)第二节 埃及
基础主干落实
一、地跨两洲
【填图绘图】
·填图:在图中填注地中海、红海、西奈半岛、开罗、亚历山大。
·绘图:
(1)在图中用运河符号标注苏伊士运河。
(2)在图中用蓝笔描绘尼罗河。
1.位置、组成:位于非洲东北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地跨亚非两洲。
2.居民:
(1)人种、语言和宗教:90%以上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2)分布: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下游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3.城市:首都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亚历山大是埃及最大的海港。
二、沙漠广布
1.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
2.河流:
(1)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各港口之间的航程。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地位突出,工业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
农业 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主要农产品中尤以盛产长绒棉而著称
旅游业 名胜古迹多分布在尼罗河沿岸,主要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古城以及旅游胜地阿斯旺水坝
【质疑判断】
1.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其领土主要位于热带。(×)
2.埃及属于阿拉伯国家,人口、语言、宗教与西亚地区相似。(√)
【图解知识】
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及影响
立德树人—古老文明
古埃及人建立起宏大的金字塔、威严的神庙,除此之外,璀璨的文学作品、精深的数学成就、最早的天文历法以及成熟的医学文稿等,与神秘的木乃伊、不朽的象形文字一起,共同成就了别具一格的古老文明。
【名师提醒】
1.埃及地理位置重要性:
埃及既是亚、非两洲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扼守着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
2.尼罗河的作用:
(1)形成肥沃的平原。
(2)提供几乎是唯一的地表水源。
(3)提供便利的水运。
(4)提供旅游资源:尼罗河沿岸风光。
(5)修建阿斯旺大坝,提供丰富水电。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尼罗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探究情境 埃及示意图
尼罗河流经11个国家,为数亿人提供了所需的大部分供水。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他们唯一的水源。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埃及人口、城市、农业区的分布有何特点
答: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
2.(能力探究—原因)分析形成以上分布的原因。
答:埃及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少,水资源贫乏;尼罗河为埃及塑造了平坦的地形,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3.(高阶探究—作用)简要分析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答:河流在区域发展中可冲积形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提供水源、水能、水运、养殖、旅游等。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沙漠广布,尼罗河纵贯南北。读埃及略图,完成1、2题。
1.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地处中纬度 B.地跨亚非两洲
C.北临北冰洋 D.地处西半球
2.埃及农业生产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原因是(B)
①灌溉水源充足 ②气候温和 ③地形平坦 ④土壤肥沃
⑤降水充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023年,埃及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2023年入境游客达到1 49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50亿美元,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埃及文化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下图为埃及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埃及的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A)
A.尼罗河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热带地区 D.开罗周围
4.埃及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是(C)
①旅游资源丰富且集中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距欧洲近,靠近客源地
④发达的工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到埃及旅游,对当地气候特征和需要携带的装备的叙述,正确的是(C)
①防暑药、饮用水——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②羽绒服——气候寒冷
③遮阳伞、墨镜——光照充足、晴天多
④氧气袋——空气稀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约4个月),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在泛滥后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如图示意埃及概况,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该地区每年“播种季”的月份是(D)
A.3-6月 B.6-9月
C.6-10月 D.11月-次年2月
7.“绿色长廊”发展农业生产的水源主要来自(B)
A.降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8.该地区盛产长绒棉的优势条件是(A)
A.光照充足 B.气温年较差大
C.雨热同期 D.年降水量丰富
【关键能力·提升练】
埃及绝大多数电力供应来自传统的发电模式,自2018年开始,中国帮助埃及政府在阿斯旺西北部建设了本班光伏产业园,利用太阳能发电,助力埃及实现能源结构升级。下图为本班光伏产业园项目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尼罗河被埃及人民盛赞为“生命之河”,下列地理事物不沿尼罗河分布的是(D)
A.城市和人口 B.主要人文景观
C.长绒棉种植 D.热量资源
10.本班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B)
A.纬度低,气温高 B.降水少,晴天多
C.距海近,吸热多 D.海拔高,空气稀薄
11.本班光伏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D)
A.改变埃及人口分布格局
B.增加大气湿度
C.改良尼罗河航运
D.优化埃及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
12.(2023·陕西学业考)【思维推演 以古鉴今】同学们在地理课上学习《埃及》时,通过老师播放的视频感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辉煌成就。随即老师提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曾经辉煌的古埃及文明会衰落呢 ”经过学习和深入分析,同学们从地理角度归纳出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思维线索。读埃及及周边地区简图,补全线索并回答问题。
线索一:埃及的位置与范围。
(1)埃及西邻撒哈拉沙漠,东濒红海,北临地中海,南有东非高原,地域相对闭塞,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
(2)埃及地跨亚非或非洲、亚洲(顺序可调换,其他答案不得分)两洲,扼守苏伊士运河,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导致这里战乱频繁,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线索二:埃及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3)埃及大部分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沙漠广布,农业活动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带,农业发展空间受限。河水的泛滥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粮食供应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我的建言献策:
(4)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思维线索,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提出你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建议。(至少答出两点)
答:发展旅游业;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拓宽苏伊士运河,增加过船税收;出口棉花或利用棉花发展纺织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