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优测评卷(一)(第五、六章)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024·合肥期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完成1~3题。
1下列我国地理分界线中,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吻合的有(B)
A.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B.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2下列诗句中,描写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是(C)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下列农产品的主要产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有(A)
A.苹果 B.香蕉 C.柑橘 D.椰子
(2024·扬州期中)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分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5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描述错误的是(C)
A.“黄色中国”与“金色中国”——夏季风的影响
B.“金色中国”与“银色中国”——地势的高低
C.“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气候的差异
D.“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气候的差异
读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及年均温分布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北方地区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年均温自南向北不断递增
B.年均温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C.年降水量呈现东多西少
D.年降水量呈现北多南少
7造成延安年平均气温小于石家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B)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温室效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右图是北方地区的常见食品,读图,完成8、9题。
8由食品可推断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D)
A.水稻 B.油菜 C.青稞 D.小麦
9根据右图推断,该地最容易发生的灾害是(D)
A.寒潮
B.洪涝
C.台风
D.春旱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刚刚建立时,仅有的四艘大驱逐舰中有三艘是用东北三省工业城市命名的,分别是“鞍山号”“抚顺号”“长春号”。由此可见,当时东北工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如图为东北三省略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D)
A.市场 B.森林资源
C.科技 D.矿产资源
11据图中矿产资源条件分析,鞍山市主要的工业部门是(B)
A.纺织工业 B.钢铁工业
C.造纸工业 D.风电工业
12近年来,传统工业衰落,东北三省大力发展旅游业,适合该地冬季发展的旅游项目是(B)
A.去沼泽湿地保护区观鸟 B.欣赏冰雕,体验冰雪运动
C.骑马驰骋在绿色的草原 D.乘船欣赏松花江两岸风光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当地的村庄和耕地主要分布在高原面和缓坡上。反坡梯田是田面坡向和山坡坡向相反、向内倾斜的梯田。结合下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村庄
B.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C.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
D.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14如图乙所示,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是(C)
A.防止滑坡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某县某校初中学生为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同学们进行了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读图,完成15、16题。
15仔细观察模拟实验,以下结论不恰当的是(B)
A.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B.植被覆盖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
C.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D.土壤越松散,水土流失越严重
16我国下列地区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是(D)
A.长江中下游平原农耕区
B.东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区
C.新疆塔里木盆地沙漠区
D.黄土高原陡坡的耕作区
(2024·泰安一模)这是一处宅院,曾居住过24位帝王;这是一座宫城,它汇集了四方物华天宝;这也是一个符号,承载了中国悠悠千年的文化精髓。这就是北京故宫。读北京故宫部分建筑材料来源地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六百多年前,建造北京故宫的材料可通过水路运抵北京的有(B)
①苏州御窑金砖 ②房山汉白玉料
③门头沟琉璃瓦 ④川西巨型木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近年来故宫文创让人们“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北京市政府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契合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中的(B)
A.全国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2023·陕西学业考)陕西J村位于关中平原腹地,曾经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近年来,J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关中特色传统饮食文化为基础发展打造“J村”品牌,吸引了周边地区大量游客,并先后在河南、江苏、四川等多个省区开发了民俗旅游体验地,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读J村周边地区简图,完成19、20题。
19J村发展关中特色传统饮食文化旅游的优势条件是(D)
A.地处汉江流域,水源充足 B.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C.依托高科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D.邻近国道、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20 J村走乡村振兴之路的意义是(B)
①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 ②宣传陕西品牌,提升陕西省知名度
③加强了陕西省的对外经济联系 ④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二、综合题(共30分)
2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我国的人口多集中分布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甲和乙区域,原因是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人文条件: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好,科技先进,信息发达,开发历史早等。(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回答,2分)
(2)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B—A是秦岭—淮河一线,其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2分)
(3)①②③④是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和经济活跃区,它们代表的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分布在沿海地区,联系②地区和③地区之间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2分)
(4)北京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甲(填代号)。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体现了北京的政治职能。(2分)
(5)黄土高原主要位于甲区域,其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是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梯田,修挡土坝,护坡等;人类活动:退耕还林还草,减少载畜量,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等。(至少写两点,4分)
22读东北地区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因产业结构单一,技术、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为此,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材料二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东北平原经过50多年大面积开荒,耕地面积扩大了,但是湿地面积锐减。
材料三 图1为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图2为东北工业基地分布图。
(1)读图1,沈阳、齐齐哈尔、漠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雪期越来越长。(1分)
(2)观察图1,纬度相近的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36厘米,导致这种差异产生的因素是地形地势。(2分)
(3)2024年初,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冰雪节,这次冰雪节陆续开展冰雪旅游、冰雪体育等5大类活动。每天有近10万人来此旅游,其中有众多的游客来自南方。分析哈尔滨开展国际冰雪节的优势及南方游客到哈尔滨旅游应注意的事项。(2分)
答:哈尔滨开展国际冰雪节的优势:哈尔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降雪量大,积雪厚,积雪时间长,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应注意的事项:保暖,哈尔滨气温低,且早晚温差大,游客应根据温度加减衣服,带好防寒服、手套、帽子等保暖衣物;护肤,哈尔滨室外天气十分干燥,室内多用暖气取暖,空气流通性差,湿度较低,游客应准备好油性较大且具保湿功效的脂类护肤品,可防止皮肤干燥、皱裂;防雪盲,哈尔滨冬季雪地上阳光反射强烈,长时间不戴墨镜就会产生雪盲,对眼睛伤害很大。(注意事项答案合理即可)
(4)图2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据图判断该工业基地适合发展的工业部门有哪些。(1分)
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
(5)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试分析原因。(1分)
产业结构单一,重工业为主,市场适应性差;技术、设备更新慢,与其他产品比竞争力弱;以资源消耗为主,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质量下降;资源日渐枯竭。
(6)湿地面积锐减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1分)
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23活力京津冀、协同谱新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北京某中学的同学们开展了“探究京津冀共建朋友圈”活动。图一为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图二为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定位图,下表为京津冀及全国2019年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均GDP及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项目 京 津 冀 全国
人口数量/ 万人 2 154 1 562 7 592 140 005
人口密度/ (人/km2) 1 312 1 178 394 147
人均GDP/ (元/人) 164 220 90 371 46 348 70 892
多年平均水 资源量/亿m3 37.4 15.69 204.69 29 041.0
(1)根据材料可推知,京津冀地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京津冀“建立朋友圈”,可发挥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河北的资源优势,加强区际联系,缓解北京市和天津市由于人口密度大(大/小)、城市规模庞大而产生的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分)
(2)探究京津冀发展的自然条件,同学们可能利用到京津冀地区的A。(单项选择,1分)
①位置图 ②地形水系图 ③交通图 ④工业分布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京津冀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据图可知,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劳动力丰富等。(2分)
探究活动期间,某同学在活动日志上记下了自己的收获:“我了解了京津冀之间的交通联系,有高速公路和高铁贯通、有黄骅港和天津港,还有机场和无人机产业园,太方便了!还知道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联合治理的措施,建了太阳能发电站和京津冀防护林、湿地公园等,环境越来越美了!”
(4)请结合日志,联系地理知识,概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措施。
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促进城镇功能合理分工,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等。(2分)
(5)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将建成知识型区域,这体现北京的城市职能有BC。(双项选择,2分)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单元提优测评卷(一)(第五、六章)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024·合肥期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侧的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完成1~3题。
1下列我国地理分界线中,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吻合的有( )
A.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B.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2下列诗句中,描写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下列农产品的主要产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有( )
A.苹果 B.香蕉 C.柑橘 D.椰子
(2024·扬州期中)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分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5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描述错误的是( )
A.“黄色中国”与“金色中国”——夏季风的影响
B.“金色中国”与“银色中国”——地势的高低
C.“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气候的差异
D.“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气候的差异
读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及年均温分布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北方地区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均温自南向北不断递增
B.年均温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C.年降水量呈现东多西少
D.年降水量呈现北多南少
7造成延安年平均气温小于石家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温室效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右图是北方地区的常见食品,读图,完成8、9题。
8由食品可推断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 B.油菜 C.青稞 D.小麦
9根据右图推断,该地最容易发生的灾害是( )
A.寒潮
B.洪涝
C.台风
D.春旱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刚刚建立时,仅有的四艘大驱逐舰中有三艘是用东北三省工业城市命名的,分别是“鞍山号”“抚顺号”“长春号”。由此可见,当时东北工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如图为东北三省略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市场 B.森林资源
C.科技 D.矿产资源
11据图中矿产资源条件分析,鞍山市主要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工业 B.钢铁工业
C.造纸工业 D.风电工业
12近年来,传统工业衰落,东北三省大力发展旅游业,适合该地冬季发展的旅游项目是( )
A.去沼泽湿地保护区观鸟 B.欣赏冰雕,体验冰雪运动
C.骑马驰骋在绿色的草原 D.乘船欣赏松花江两岸风光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当地的村庄和耕地主要分布在高原面和缓坡上。反坡梯田是田面坡向和山坡坡向相反、向内倾斜的梯田。结合下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村庄
B.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C.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
D.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14如图乙所示,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
A.防止滑坡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某县某校初中学生为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同学们进行了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读图,完成15、16题。
15仔细观察模拟实验,以下结论不恰当的是( )
A.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B.植被覆盖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
C.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D.土壤越松散,水土流失越严重
16我国下列地区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农耕区
B.东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区
C.新疆塔里木盆地沙漠区
D.黄土高原陡坡的耕作区
(2024·泰安一模)这是一处宅院,曾居住过24位帝王;这是一座宫城,它汇集了四方物华天宝;这也是一个符号,承载了中国悠悠千年的文化精髓。这就是北京故宫。读北京故宫部分建筑材料来源地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六百多年前,建造北京故宫的材料可通过水路运抵北京的有( )
①苏州御窑金砖 ②房山汉白玉料
③门头沟琉璃瓦 ④川西巨型木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近年来故宫文创让人们“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北京市政府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契合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中的( )
A.全国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2023·陕西学业考)陕西J村位于关中平原腹地,曾经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近年来,J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关中特色传统饮食文化为基础发展打造“J村”品牌,吸引了周边地区大量游客,并先后在河南、江苏、四川等多个省区开发了民俗旅游体验地,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读J村周边地区简图,完成19、20题。
19J村发展关中特色传统饮食文化旅游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处汉江流域,水源充足 B.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C.依托高科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D.邻近国道、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20 J村走乡村振兴之路的意义是( )
①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 ②宣传陕西品牌,提升陕西省知名度
③加强了陕西省的对外经济联系 ④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二、综合题(共30分)
2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我国的人口多集中分布在四大地理区域中的甲和乙区域,原因是 。(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回答,2分)
(2)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B—A是 一线,其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2分)
(3)①②③④是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和经济活跃区,它们代表的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联系②地区和③地区之间的铁路干线是 。(2分)
(4)北京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填代号)。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体现了北京的 职能。(2分)
(5)黄土高原主要位于甲区域,其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治理措施是 。(至少写两点,4分)
22读东北地区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因产业结构单一,技术、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为此,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材料二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东北平原经过50多年大面积开荒,耕地面积扩大了,但是湿地面积锐减。
材料三 图1为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图2为东北工业基地分布图。
(1)读图1,沈阳、齐齐哈尔、漠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 。(1分)
(2)观察图1,纬度相近的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 厘米,导致这种差异产生的因素是 。(2分)
(3)2024年初,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冰雪节,这次冰雪节陆续开展冰雪旅游、冰雪体育等5大类活动。每天有近10万人来此旅游,其中有众多的游客来自南方。分析哈尔滨开展国际冰雪节的优势及南方游客到哈尔滨旅游应注意的事项。(2分)
(4)图2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据图判断该工业基地适合发展的工业部门有哪些。(1分)
(5)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试分析原因。(1分)
(6)湿地面积锐减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1分)
23活力京津冀、协同谱新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北京某中学的同学们开展了“探究京津冀共建朋友圈”活动。图一为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图二为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定位图,下表为京津冀及全国2019年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均GDP及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项目 京 津 冀 全国
人口数量/ 万人 2 154 1 562 7 592 140 005
人口密度/ (人/km2) 1 312 1 178 394 147
人均GDP/ (元/人) 164 220 90 371 46 348 70 892
多年平均水 资源量/亿m3 37.4 15.69 204.69 29 041.0
(1)根据材料可推知,京津冀地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京津冀“建立朋友圈”,可发挥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河北的 优势,加强区际联系,缓解北京市和天津市由于人口密度 (大/小)、城市规模庞大而产生的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分)
(2)探究京津冀发展的自然条件,同学们可能利用到京津冀地区的 。(单项选择,1分)
①位置图 ②地形水系图 ③交通图 ④工业分布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京津冀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据图可知,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有 。(2分)
探究活动期间,某同学在活动日志上记下了自己的收获:“我了解了京津冀之间的交通联系,有高速公路和高铁贯通、有黄骅港和天津港,还有机场和无人机产业园,太方便了!还知道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联合治理的措施,建了太阳能发电站和京津冀防护林、湿地公园等,环境越来越美了!”
(4)请结合日志,联系地理知识,概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措施。
。(2分)
(5)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将建成知识型区域,这体现北京的城市职能有 。(双项选择,2分)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