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草原和荒漠
1.主要地形区:A天山、B昆仑山、C大兴安岭、D准噶尔盆地、E内蒙古高原。
2.河流:①塔里木河;②额尔齐斯河。
3.自然特征:该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
读西北地区图,完成1、2题。
1下列山脉中,属于西北地区边界山脉的是(B)
①昆仑山脉 ②祁连山脉
③天山山脉 ④大兴安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西北地区内部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体现在(A)
A.东西跨度大,降水差异显著
B.南北跨度大,热量差异显著
C.地势起伏大,海拔差异显著
D.平原占比大,气温差异显著
东风着陆场,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这里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沙漠戈壁广布,是我国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地之一。据此回答3、4题。
3东风着陆场,位于我国(A)
A.内蒙古高原 B.黑土广布区
C.第一级阶梯 D.长江三角洲
4东风着陆场所在地,可描述为(B)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域辽阔,沙漠广布
C.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D.地狭人稠,高楼林立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轮廓像一个“哑铃”,中间部分位于黄河以西,像一条走廊,古称“河西走廊”,省内的许多城市如兰州、敦煌、武威和张掖等都有悠久的历史。据图,完成5、6题。
5有关敦煌描述正确的是(C)
A.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B.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C.所在省份有黄河干流经过
D.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6敦煌文化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原因之一可能是(C)
A.沿海地区,距海较近
B.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C.气候干燥,不容易受潮变质
D.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2024·信阳期中)读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三地降水分布的特点是(B)
A.自东向西递增
B.自东向西递减
C.①③两地降水多,②地降水少
D.①③两地降水少,②地降水多
8影响该地区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9暑假,小明乘坐火车沿兰新线开启了西北之旅。阅读图文材料,完善旅行见闻。
(1)兰新线连接了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火车过兰州后,地表变得干旱荒凉,这里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受山脉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2)行经玉门,常可看到景观A,其利用的清洁能源是风能。
(3)进入新疆境内,查阅地图发现,河流多为内流河(填“内流河”或“外流河”),铁路多位于盆地的边缘(填“内部”或“边缘”)。
新情境·人地协调 (2024·临沂一模)京新高速公路(G7)是目前世界上穿越戈壁、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被自驾“驴友”誉为“世界最美色彩大道”。读京新高速沿线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沿途先后可欣赏到的色彩可能是(A)
A.林海绿、草原青、沙漠黄
B.草原青、林海绿、沙漠黄
C.林海绿、沙漠黄、草原青
D.沙漠黄、草原青、林海绿
11G7沿途色彩多样的主要原因是(B)
A.气温差异大 B.降水差异大
C.纬度差异大 D.海拔差异大
12额济纳地区的人民坚持与风沙搏斗,在沙漠边缘修建“草方格”和植树造林来遏制沙漠的扩大。下图能正确反映当地人们利用“草方格”科学治沙的是(A)
A.①草方格 ②削弱风力 ③稳固沙子 ④阻挡沙漠流动
B.①削弱风力 ②草方格 ③阻挡沙漠流动 ④稳固沙子
C.①稳固沙子 ②阻挡沙漠流动 ③草方格 ④削弱风力
D.①阻挡沙漠流动 ②稳固沙子 ③削弱风力 ④草方格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草原和荒漠
1.主要地形区:A 山、B 山、C 、D 盆地、E 高原。
2.河流:① 河;② 河。
3.自然特征:该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
读西北地区图,完成1、2题。
1下列山脉中,属于西北地区边界山脉的是( )
①昆仑山脉 ②祁连山脉
③天山山脉 ④大兴安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西北地区内部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体现在( )
A.东西跨度大,降水差异显著
B.南北跨度大,热量差异显著
C.地势起伏大,海拔差异显著
D.平原占比大,气温差异显著
东风着陆场,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这里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沙漠戈壁广布,是我国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地之一。据此回答3、4题。
3东风着陆场,位于我国( )
A.内蒙古高原 B.黑土广布区
C.第一级阶梯 D.长江三角洲
4东风着陆场所在地,可描述为(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域辽阔,沙漠广布
C.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D.地狭人稠,高楼林立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轮廓像一个“哑铃”,中间部分位于黄河以西,像一条走廊,古称“河西走廊”,省内的许多城市如兰州、敦煌、武威和张掖等都有悠久的历史。据图,完成5、6题。
5有关敦煌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B.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C.所在省份有黄河干流经过
D.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6敦煌文化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原因之一可能是( )
A.沿海地区,距海较近
B.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C.气候干燥,不容易受潮变质
D.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2024·信阳期中)读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三地降水分布的特点是( )
A.自东向西递增
B.自东向西递减
C.①③两地降水多,②地降水少
D.①③两地降水少,②地降水多
8影响该地区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9暑假,小明乘坐火车沿兰新线开启了西北之旅。阅读图文材料,完善旅行见闻。
(1)兰新线连接了 (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火车过兰州后,地表变得干旱荒凉,这里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2)行经玉门,常可看到景观A,其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3)进入新疆境内,查阅地图发现,河流多为 (填“内流河”或“外流河”),铁路多位于盆地的 (填“内部”或“边缘”)。
新情境·人地协调 (2024·临沂一模)京新高速公路(G7)是目前世界上穿越戈壁、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被自驾“驴友”誉为“世界最美色彩大道”。读京新高速沿线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沿途先后可欣赏到的色彩可能是( )
A.林海绿、草原青、沙漠黄
B.草原青、林海绿、沙漠黄
C.林海绿、沙漠黄、草原青
D.沙漠黄、草原青、林海绿
11G7沿途色彩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差异大 B.降水差异大
C.纬度差异大 D.海拔差异大
12额济纳地区的人民坚持与风沙搏斗,在沙漠边缘修建“草方格”和植树造林来遏制沙漠的扩大。下图能正确反映当地人们利用“草方格”科学治沙的是( )
A.①草方格 ②削弱风力 ③稳固沙子 ④阻挡沙漠流动
B.①削弱风力 ②草方格 ③阻挡沙漠流动 ④稳固沙子
C.①稳固沙子 ②阻挡沙漠流动 ③草方格 ④削弱风力
D.①阻挡沙漠流动 ②稳固沙子 ③削弱风力 ④草方格二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牧场:A呼伦贝尔草原;B锡林郭勒草原。
2.农业区:①天山绿洲农业、②河西走廊、③河套平原、④宁夏平原。
如图是徐先生途经某地区时拍摄的“草捆子”景观图片。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该图片拍摄的地区最有可能是(C)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2当地居民之所以打“草捆子”,最主要的目的是(D)
A.作为生活燃料 B.作为建筑材料
C.为草场提供肥料 D.为牲畜准备越冬饲料
(2024·宿迁期中)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饮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地区的居民所使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至今在农业灌溉系统中仍发挥着作用。读坎儿井示意图,完成3~5题。
3据材料推测,坎儿井最初建设的主要用途是(B)
①发展旅游业 ②能引流地下水
③提供生活生产用水 ④过滤水中杂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新疆“坎儿井”分布众多,体现了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
A.气候干旱,蒸发量较大
B.降水丰富,土壤肥沃
C.石灰岩广布,溶洞众多
D.黄土广布,直立性好
5关于新疆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甜
B.地形格局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
C.主要优良畜种为伊犁马、哈萨克羊
D.夏季降水丰富,塔里木河迎来汛期
西北地区天然草场广布,畜牧业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读西北地区略图,完成6、7题。
6①②③地放牧方式对应正确的是(C)
A.①-游牧为主,②-定居放牧,③-季节轮牧
B.①-季节轮牧,②-游牧为主,③-定居放牧
C.①-定居放牧,②-游牧为主,③-季节轮牧
D.①-定居放牧,②-季节轮牧,③-游牧为主
7该区域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是(D)
A.过度放牧,植被少
B.气候变暖,蒸发量大
C.四周环山,降水少
D.地处非季风区,降水少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45°N~50°N的优质奶源带,被誉为“乳都核心区”。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植被分布。据此完成8、9题。
8“乳都核心区”地处(B)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9乙区域过度放牧导致的问题是(D)
A.水土流失严重 B.冰川退化
C.森林过度砍伐 D.土地荒漠化
10草原牧场、戈壁大漠,成群的牛羊、成片的农田,展现了一幅西北地区壮美的画卷。图1为西北地区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以西,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2)西北地区东西差异较大,东部距海相对较近,降水较多。甲地地表景观以草原(荒漠/荒漠草原/草原)为主,主要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乙地以荒漠草原为主,主要畜种是阿拉善骆驼。
(3)完成结构图,体会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深居内陆,②以下,③干旱,
④河流,⑤高山冰雪融水,⑥坎儿井。
三北防护林建设四十多年来成绩斐然。图2为三北防护林成就示意图。
(4)依据图中信息,列举两项三北防护林建设以来的成就。
答: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地沙化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等。
新考法·思维拓展 (2024·福州期中)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下图是对我国某区域地理特征的归纳。完成11、12题。
11甲区域是我国(C)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2该区域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A)
①内蒙古牧区 ②新疆牧区
③西藏牧区 ④青海牧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牧场:A 草原;B 草原。
2.农业区:① 绿洲农业、② 走廊、③ 平原、④ 平原。
如图是徐先生途经某地区时拍摄的“草捆子”景观图片。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该图片拍摄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2当地居民之所以打“草捆子”,最主要的目的是( )
A.作为生活燃料 B.作为建筑材料
C.为草场提供肥料 D.为牲畜准备越冬饲料
(2024·宿迁期中)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饮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地区的居民所使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至今在农业灌溉系统中仍发挥着作用。读坎儿井示意图,完成3~5题。
3据材料推测,坎儿井最初建设的主要用途是( )
①发展旅游业 ②能引流地下水
③提供生活生产用水 ④过滤水中杂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新疆“坎儿井”分布众多,体现了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气候干旱,蒸发量较大
B.降水丰富,土壤肥沃
C.石灰岩广布,溶洞众多
D.黄土广布,直立性好
5关于新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甜
B.地形格局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
C.主要优良畜种为伊犁马、哈萨克羊
D.夏季降水丰富,塔里木河迎来汛期
西北地区天然草场广布,畜牧业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读西北地区略图,完成6、7题。
6①②③地放牧方式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游牧为主,②-定居放牧,③-季节轮牧
B.①-季节轮牧,②-游牧为主,③-定居放牧
C.①-定居放牧,②-游牧为主,③-季节轮牧
D.①-定居放牧,②-季节轮牧,③-游牧为主
7该区域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植被少
B.气候变暖,蒸发量大
C.四周环山,降水少
D.地处非季风区,降水少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45°N~50°N的优质奶源带,被誉为“乳都核心区”。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植被分布。据此完成8、9题。
8“乳都核心区”地处(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9乙区域过度放牧导致的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冰川退化
C.森林过度砍伐 D.土地荒漠化
10草原牧场、戈壁大漠,成群的牛羊、成片的农田,展现了一幅西北地区壮美的画卷。图1为西北地区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 (山脉)以西,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
(2)西北地区东西差异较大,东部距海相对较 ,降水较 。甲地地表景观以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为主,主要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乙地以荒漠草原为主,主要畜种是 。
(3)完成结构图,体会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三北防护林建设四十多年来成绩斐然。图2为三北防护林成就示意图。
(4)依据图中信息,列举两项三北防护林建设以来的成就。
新考法·思维拓展 (2024·福州期中)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下图是对我国某区域地理特征的归纳。完成11、12题。
11甲区域是我国(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2该区域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 )
①内蒙古牧区 ②新疆牧区
③西藏牧区 ④青海牧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