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牧区类型:本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我国的高寒牧区,有能适应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农业:本区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发展了河谷农业。
3.主要农业区:①雅鲁藏布江谷地;②湟水谷地。
1青藏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气候,其牧场属于________(C)
A.温带大陆性 温带草原牧场
B.温带季风 山地牧场
C.高原山地 高寒牧场
D.亚热带季风 热带牧场
(2023·唐山质检)糌粑是西藏自治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面粉,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食用。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吃法简单,携带方便,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据此完成2~4题。
2青稞一般分布在(A)
A.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B.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带
C.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带
D.地势较高的冰川之巅
3青藏地区的青稞单产较高,其自然原因主要是(B)
A.光照强,气温高 B.昼夜温差大
C.光照弱,降水多 D.生长期较短
4糌粑携带方便,非常适宜藏族牧民的(C)
A.待客之道 B.抗寒体质
C.游牧生活 D.宗教信仰
藏毯织造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毯的起源,是为了适应环境,其原料就地取材,工艺精美。据此完成5、6题。
5藏毯起源的地区是(C)
A.干旱的西北地区
B.湿热的南方地区
C.高寒的青藏地区
D.冷湿的东北地区
6织造藏毯的主要原料是(D)
A.长绒棉 B.亚麻
C.桑蚕丝 D.牦牛毛和羊毛
如图为青海湖附近区域图。读图完成7、8题。
7造成图中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B)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8湟水附近适宜发展(C)
A.高寒牧业 B.绿洲农业
C.河谷农业 D.高山林业
右图是中国国家画院一幅典藏版画作品《初踏黄金路》。请从地理视角欣赏这幅版画,完成9、10题。
9图中描绘的丰收场景可能是(A)
A.高原河谷,人们收获青稞和小麦
B.沙漠绿洲,人们运送棉花和瓜果
C.内蒙古草原,牧民们放牧牛羊
D.河套平原,农民在收割水稻
10上述作物穗大粒饱,单产较高,下列原因与其无关的是(C)
A.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
B.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
C.气温低,病虫害少
D.热量不足,生长速度慢
农业科技的进步给青藏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阿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曾经这里的新鲜果蔬几乎全靠外地长途转运;如今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人们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果蔬。下图为青藏地区农业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青藏地区(B)
A.粮食多在河谷种植,因纬度较高、气温低
B.畜牧业分布广泛,畜种适应高寒缺氧环境
C.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因水源清洁
D.药材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类多样
12青藏地区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需要(D)
A.利用太阳能,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B.开辟新水源,兴建优质多汁牧草场
C.开垦高原湿地,扩大果蔬种植面积
D.重视生态保护,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13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000 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地区的林地分布在东部(或东部和东南部),A、B两地比较,气候更复杂的是A。
(2)西藏自治区的农业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3)青藏地区的草地是具有耐寒特点的高山草甸,试举出这里的一种代表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任答一种)。
(4)青藏地区的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而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2024·沈阳一模)西藏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于2020年宣告消除绝对贫困。位于羌塘自然保护区的双湖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县,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2019年年底,双湖县农牧民通过易地搬迁陆续来到海拔较低的雅鲁藏布江北岸,转移就业,开启新生活,实现了既要“绿起来”又要“富起来”的生态脱贫目标。根据图文资料,完成14、15题。
14读图可知西藏内部的地理差异体现在(B)
A.河流集中在西北部
B.青稞多分布在河谷
C.人口西部多东部少
D.降水西北多东南少
15双湖县农牧民易地搬迁对双湖县的影响有(D)
①草场退化严重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湿地面积减少 ④提高生活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牧区类型:本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我国的 牧区,有能适应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 、 、 。
2.农业:本区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以 业为主,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发展了 农业。
3.主要农业区:① 谷地;② 谷地。
1青藏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气候,其牧场属于________( )
A.温带大陆性 温带草原牧场
B.温带季风 山地牧场
C.高原山地 高寒牧场
D.亚热带季风 热带牧场
(2023·唐山质检)糌粑是西藏自治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面粉,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食用。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吃法简单,携带方便,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据此完成2~4题。
2青稞一般分布在( )
A.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B.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带
C.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带
D.地势较高的冰川之巅
3青藏地区的青稞单产较高,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光照强,气温高 B.昼夜温差大
C.光照弱,降水多 D.生长期较短
4糌粑携带方便,非常适宜藏族牧民的( )
A.待客之道 B.抗寒体质
C.游牧生活 D.宗教信仰
藏毯织造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毯的起源,是为了适应环境,其原料就地取材,工艺精美。据此完成5、6题。
5藏毯起源的地区是( )
A.干旱的西北地区
B.湿热的南方地区
C.高寒的青藏地区
D.冷湿的东北地区
6织造藏毯的主要原料是( )
A.长绒棉 B.亚麻
C.桑蚕丝 D.牦牛毛和羊毛
如图为青海湖附近区域图。读图完成7、8题。
7造成图中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8湟水附近适宜发展( )
A.高寒牧业 B.绿洲农业
C.河谷农业 D.高山林业
右图是中国国家画院一幅典藏版画作品《初踏黄金路》。请从地理视角欣赏这幅版画,完成9、10题。
9图中描绘的丰收场景可能是( )
A.高原河谷,人们收获青稞和小麦
B.沙漠绿洲,人们运送棉花和瓜果
C.内蒙古草原,牧民们放牧牛羊
D.河套平原,农民在收割水稻
10上述作物穗大粒饱,单产较高,下列原因与其无关的是( )
A.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
B.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
C.气温低,病虫害少
D.热量不足,生长速度慢
农业科技的进步给青藏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阿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曾经这里的新鲜果蔬几乎全靠外地长途转运;如今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人们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果蔬。下图为青藏地区农业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青藏地区( )
A.粮食多在河谷种植,因纬度较高、气温低
B.畜牧业分布广泛,畜种适应高寒缺氧环境
C.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因水源清洁
D.药材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类多样
12青藏地区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需要( )
A.利用太阳能,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B.开辟新水源,兴建优质多汁牧草场
C.开垦高原湿地,扩大果蔬种植面积
D.重视生态保护,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13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000 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地区的林地分布在 ,A、B两地比较,气候更复杂的是 。
(2)西藏自治区的农业集中分布在 ,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3)青藏地区的草地是具有耐寒特点的高山草甸,试举出这里的一种代表牲畜: 。
(4)青藏地区的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 中,而农区和城镇多见 。
(2024·沈阳一模)西藏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于2020年宣告消除绝对贫困。位于羌塘自然保护区的双湖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县,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2019年年底,双湖县农牧民通过易地搬迁陆续来到海拔较低的雅鲁藏布江北岸,转移就业,开启新生活,实现了既要“绿起来”又要“富起来”的生态脱贫目标。根据图文资料,完成14、15题。
14读图可知西藏内部的地理差异体现在( )
A.河流集中在西北部
B.青稞多分布在河谷
C.人口西部多东部少
D.降水西北多东南少
15双湖县农牧民易地搬迁对双湖县的影响有( )
①草场退化严重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湿地面积减少 ④提高生活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世界屋脊
1.山脉:A 、B 、C 、D 。
2.河流:① 、② 、③ 。
3.主要省区:E 、F 、G 。
4.铁路干线:④ 铁路。
生活链接某平台推出“博物馆云春游”活动,用直播方式推广我国多个著名博物馆。如图中所示是拉萨布达拉宫直播活动的画面。读图完成1、2题。
1在介绍布达拉宫的直播过程中,主播( )
A.身着传统服饰——旗袍
B.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青
C.主要介绍了伊斯兰教的壁画
D.讲解时偶尔气喘,是因当地氧气稀薄
2拉萨所处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D.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我国正在修建的又一条入藏“大动脉”——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如图为川藏铁路规划线示意图,完成3、4题。
3川藏铁路规划线经过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4青藏地区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其形成原因是( )
A.日照时间短 B.受海洋影响大
C.海拔高,气温低 D.纬度高,气温低
读青藏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下面关于青藏地区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牛羊欢歌瓜果香 B.旱地麦浪大豆香
C.椰林婆娑菠萝香 D.雪山青稞奶茶香
6下列能源中青藏地区丰富的是( )
①核能 ②太阳能 ③水能 ④地热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图中甲和乙分别对应的内容应该是( )
A.光照强烈 大河源头
B.降水稀少 水资源丰富
C.含氧量低 森林资源丰富
D.日较差小 冻土广布
(2024·昆明一模)青藏地区人口分布地域差异显著。“祁吉线”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比例达到93∶7。读图完成8、9题。
8“祁吉线”东南部人口、城市相对较多的原因是( )
A.水热条件较好,河谷农业发达
B.靠近四川盆地,人口迁入量大
C.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工业发达
D.地形相对平坦,交通建设难度小
9我国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四川甘孜兴川光伏电站2022年10月14日正式投产。据工作人员介绍,从开工起,该电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包括( )
①穿越流动沙漠,铁路容易被掩埋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面临缺氧问题
③高原山地地区,气候昼夜温差大
④地质条件复杂,可能遭遇地震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纬30°中国行》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
材料二 拍摄路线图。
(1)A地区耕地类型为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B地区自然特征是 ,该区的主要畜种是被称为“高原之舟”的 。
(2)A、B两地分别于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B地油菜开花时间较A地迟的原因主要是B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上,海拔高,气温 。在该地修建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 铁路。
(3)下图为我国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
图中所示的地形区自东向西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甲处的 盆地(紫色盆地)、横断山脉和乙处的 高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点是 ,呈阶梯状分布。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世界屋脊
1.山脉:A阿尔金山、B昆仑山、C祁连山、D喜马拉雅山。
2.河流:①黄河、②长江、③澜沧江。
3.主要省区:E西藏自治区、F青海省、G四川省。
4.铁路干线:④青藏铁路。
生活链接某平台推出“博物馆云春游”活动,用直播方式推广我国多个著名博物馆。如图中所示是拉萨布达拉宫直播活动的画面。读图完成1、2题。
1在介绍布达拉宫的直播过程中,主播(D)
A.身着传统服饰——旗袍
B.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青
C.主要介绍了伊斯兰教的壁画
D.讲解时偶尔气喘,是因当地氧气稀薄
2拉萨所处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C)
A.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D.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我国正在修建的又一条入藏“大动脉”——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如图为川藏铁路规划线示意图,完成3、4题。
3川藏铁路规划线经过的地形区是(B)
A.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4青藏地区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其形成原因是(C)
A.日照时间短 B.受海洋影响大
C.海拔高,气温低 D.纬度高,气温低
读青藏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下面关于青藏地区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D)
A.牛羊欢歌瓜果香 B.旱地麦浪大豆香
C.椰林婆娑菠萝香 D.雪山青稞奶茶香
6下列能源中青藏地区丰富的是(B)
①核能 ②太阳能 ③水能 ④地热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图中甲和乙分别对应的内容应该是(A)
A.光照强烈 大河源头
B.降水稀少 水资源丰富
C.含氧量低 森林资源丰富
D.日较差小 冻土广布
(2024·昆明一模)青藏地区人口分布地域差异显著。“祁吉线”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部与西北部人口比例达到93∶7。读图完成8、9题。
8“祁吉线”东南部人口、城市相对较多的原因是(A)
A.水热条件较好,河谷农业发达
B.靠近四川盆地,人口迁入量大
C.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工业发达
D.地形相对平坦,交通建设难度小
9我国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四川甘孜兴川光伏电站2022年10月14日正式投产。据工作人员介绍,从开工起,该电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包括(D)
①穿越流动沙漠,铁路容易被掩埋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面临缺氧问题
③高原山地地区,气候昼夜温差大
④地质条件复杂,可能遭遇地震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纬30°中国行》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西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
材料二 拍摄路线图。
(1)A地区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B地区自然特征是高寒,该区的主要畜种是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2)A、B两地分别于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B地油菜开花时间较A地迟的原因主要是B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海拔高,气温低。在该地修建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3)下图为我国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
图中所示的地形区自东向西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甲处的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横断山脉和乙处的青藏高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