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课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课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06 18:13:32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范围:① ;② ;③ 。
2.主要地形区:a ;b ;c ;d 。
3.主要河流:e ;f 。
4.山河大势: , 。
5.气候:气候以 气候为主,冬季 ,夏季 。
6.民居:房顶坡度较 ,墙体较 ,窗户较 。
  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1、2题。
1本区域被三山环绕,“三山”依次是( )
A.①长白山脉、②大兴安岭、③小兴安岭
B.①长白山脉、②小兴安岭、③大兴安岭
C.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脉
D.①小兴安岭、②长白山脉、③大兴安岭
2关于东北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A.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C.东北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丰富
  (2023·岳阳学业考)正在建设中的我国“最北高铁”——哈伊高铁,在哈尔滨至铁力段中桥梁占比高达72%。读哈伊高铁示意图,完成3、4题。
3哈伊高铁桥梁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B.冻土众多
C.防御风沙 D.避开城市
4下列有关地理特征的描述,与该高铁所在区域相符合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牛羊成群,一望无垠
C.树木常绿,山清水秀
D.白色荒漠,地球风库
易错题 右图示意我国某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5、6题。
5推断该平原位于( )
A.东北三省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6该平原年降水量小于800 mm,但属于湿润区,其主要原因是( )
A.三面环山,地形闭塞
B.地势低洼,常年积水
C.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D.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新考法·地理与生活 (2024·枣庄模拟)进入冰雪季以来,哈尔滨、漠河等冰雪旅游城市成为热门目的地,“南方小土豆”是勇闯东北的南方游客的爱称。阅读材料,完成7、8题。
7哈尔滨爆火的自然原因是( )
A.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B.独特的冰雪资源
C.宾至如归暖心迎客 D.口碑传播媒体效应
8南方的“小土豆”们到黑龙江省可以尝试冰雪运动,这里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冬季气温低,雪期长
②河流结冰期长、河道结冰厚、多山地
③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
④降雪量大、雪质好、积雪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新素材·东北旅游 2024年初,东北地区冰雪旅游成为春节旅游的首选。中学生甜甜查阅资料,想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阅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图1)、东北地区1月气温分布图(图2)、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3),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40°N至53°N之间,属于北温带。
(1)海陆位置: 。
(2)分析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探究二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3)读图,完成表格内容。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2.地表形态: ① 。 1.温带季风气候。 2.冬季气温南北② 。 3.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③ 。 1.主要河流:黑龙江、松花江等。    2.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有春汛、夏汛;结冰期④ 、含沙量小。
探究三 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鄂伦春人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山林地带,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自创了极富民族特色的服装——“狍皮衣帽”。根据图文资料,推测鄂伦春人传统的生产方式。
。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生态保护:图中a为 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 。
2.工业基地:东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 工业基地;图中b是 工业基地。
3.交通:东北三省铁路运输便利,图中铁路线c为 。
考点一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2024·宿迁期中)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2019年,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达到13 811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8%,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完成1~3题。
1我们经常提到的东北地区,主要包括( )
A.黑、吉、辽 B.沪、宁、杭
C.豫、鲁、晋 D.吉、辽、内蒙古
2东北地区能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人文条件是( )
A.森林资源丰富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水热条件较好 D.黑土广布
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因纬度位置较高,热量较低,本区不能种植水稻
B.本地区农作物熟制主要为一年一熟
C.玉米种植发展较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较为集中
D.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重要产区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阶段,后来国家决定停止开荒。据此回答4、5题。
4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由“北大荒”到“北大仓”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水资源不足 B.森林资源不足
C.粮食不足 D.矿产资源不足
5国家决定停止开荒的原因是( )
A.扩大工业用地
B.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矿产资源
D.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考点二 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有我国重要的以煤炭、石油、铁矿开采,石油化工,钢铁冶炼加工为主的工业基地。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主要城市和工业中心的分布规律是( )
A.沿输油管道分布 B.沿河分布
C.沿海分布 D.沿铁路线分布
7以下不是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优越条件的是( )
A.煤、铁、石油矿产丰富
B.铁路运输发达
C.输油管线设施完善
D.东北三省均直接临海,海运便利
8该地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其工业发展特点是( )
A.综合性工业为主 B.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轻工业为主 D.重工业为主
9小亮和同学为暑假到辽宁省开展研学旅行做准备,搜集了辽宁省的相关资料。读辽宁省简图,根据图中信息帮助小亮将研学探究资料补充完整。
【研学探究资料】
(1)了解区域位置。辽宁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南临渤海和 。
(2)认识区域自然环境。辽宁省地势两翼高中部低,长白山走向大致是 向;M地年降水量1 000 mm以上,其原因是M地距海近且在山脉夏季风的 (填“迎风坡”或“背风坡”)。
(3)认识区域人文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省有丰富的 资源,在此基础上主要发展了重工业,形成了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 工业基地。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该区域水稻种植北界不断北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全球气候变暖
C.黑土地肥沃 D.地势平坦
11大规模农垦引发该区域沼泽面积锐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对于该区域开发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已开垦的耕地全部退还沼泽
B.继续开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024·盐城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考察,并强调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叙述正确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是( )
A.寒冷干燥是本地区最明显的自然环境特征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被称为“黄土地”
C.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
D.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13既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又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大力开采煤炭,加快发展火电工业
B.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加快开采石油,大力发展重化工
D.开采铁矿资源,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生态保护:图中a为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
2.工业基地:东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石油;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图中b是辽中南工业基地。
3.交通:东北三省铁路运输便利,图中铁路线c为京哈线。
考点一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2024·宿迁期中)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2019年,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达到13 811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8%,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完成1~3题。
1我们经常提到的东北地区,主要包括(A)
A.黑、吉、辽 B.沪、宁、杭
C.豫、鲁、晋 D.吉、辽、内蒙古
2东北地区能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人文条件是(B)
A.森林资源丰富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水热条件较好 D.黑土广布
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因纬度位置较高,热量较低,本区不能种植水稻
B.本地区农作物熟制主要为一年一熟
C.玉米种植发展较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较为集中
D.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重要产区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阶段,后来国家决定停止开荒。据此回答4、5题。
4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由“北大荒”到“北大仓”主要解决的问题是(C)
A.水资源不足 B.森林资源不足
C.粮食不足 D.矿产资源不足
5国家决定停止开荒的原因是(D)
A.扩大工业用地
B.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矿产资源
D.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考点二 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有我国重要的以煤炭、石油、铁矿开采,石油化工,钢铁冶炼加工为主的工业基地。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主要城市和工业中心的分布规律是(D)
A.沿输油管道分布 B.沿河分布
C.沿海分布 D.沿铁路线分布
7以下不是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优越条件的是(D)
A.煤、铁、石油矿产丰富
B.铁路运输发达
C.输油管线设施完善
D.东北三省均直接临海,海运便利
8该地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其工业发展特点是(D)
A.综合性工业为主 B.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轻工业为主 D.重工业为主
9小亮和同学为暑假到辽宁省开展研学旅行做准备,搜集了辽宁省的相关资料。读辽宁省简图,根据图中信息帮助小亮将研学探究资料补充完整。
【研学探究资料】
(1)了解区域位置。辽宁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南临渤海和黄海。
(2)认识区域自然环境。辽宁省地势两翼高中部低,长白山走向大致是东北-西南(西南-东北)向;M地年降水量1 000 mm以上,其原因是M地距海近且在山脉夏季风的迎风坡(填“迎风坡”或“背风坡”)。
(3)认识区域人文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省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矿产)资源,在此基础上主要发展了重工业,形成了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辽中南工业基地。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该区域水稻种植北界不断北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B)
A.夏季高温多雨 B.全球气候变暖
C.黑土地肥沃 D.地势平坦
11大规模农垦引发该区域沼泽面积锐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对于该区域开发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已开垦的耕地全部退还沼泽
B.继续开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024·盐城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考察,并强调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叙述正确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是(D)
A.寒冷干燥是本地区最明显的自然环境特征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被称为“黄土地”
C.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
D.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13既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又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列做法可行的是(B)
A.大力开采煤炭,加快发展火电工业
B.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加快开采石油,大力发展重化工
D.开采铁矿资源,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范围:①黑龙江省;②吉林省;③辽宁省。
2.主要地形区:a大兴安岭;b小兴安岭;c长白山;d东北平原。
3.主要河流:e松花江;f黑龙江。
4.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5.气候: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
6.民居:房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窗户较小。
  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1、2题。
1本区域被三山环绕,“三山”依次是(B)
A.①长白山脉、②大兴安岭、③小兴安岭
B.①长白山脉、②小兴安岭、③大兴安岭
C.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脉
D.①小兴安岭、②长白山脉、③大兴安岭
2关于东北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
A.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C.东北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丰富
  (2023·岳阳学业考)正在建设中的我国“最北高铁”——哈伊高铁,在哈尔滨至铁力段中桥梁占比高达72%。读哈伊高铁示意图,完成3、4题。
3哈伊高铁桥梁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B)
A.地形崎岖 B.冻土众多
C.防御风沙 D.避开城市
4下列有关地理特征的描述,与该高铁所在区域相符合的是(A)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牛羊成群,一望无垠
C.树木常绿,山清水秀
D.白色荒漠,地球风库
易错题 右图示意我国某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5、6题。
5推断该平原位于(A)
A.东北三省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6该平原年降水量小于800 mm,但属于湿润区,其主要原因是(C)
A.三面环山,地形闭塞
B.地势低洼,常年积水
C.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D.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新考法·地理与生活 (2024·枣庄模拟)进入冰雪季以来,哈尔滨、漠河等冰雪旅游城市成为热门目的地,“南方小土豆”是勇闯东北的南方游客的爱称。阅读材料,完成7、8题。
7哈尔滨爆火的自然原因是(B)
A.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B.独特的冰雪资源
C.宾至如归暖心迎客 D.口碑传播媒体效应
8南方的“小土豆”们到黑龙江省可以尝试冰雪运动,这里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有(C)
①冬季气温低,雪期长
②河流结冰期长、河道结冰厚、多山地
③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
④降雪量大、雪质好、积雪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新素材·东北旅游 2024年初,东北地区冰雪旅游成为春节旅游的首选。中学生甜甜查阅资料,想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阅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图1)、东北地区1月气温分布图(图2)、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3),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40°N至53°N之间,属于北温带。
(1)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北部,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濒临渤海和黄海。
(2)分析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地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濒临渤海和黄海,海陆交通便利。
探究二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3)读图,完成表格内容。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2.地表形态: 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温带季风气候。 2.冬季气温南北②温差大。 3.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③自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 1.主要河流:黑龙江、松花江等。    2.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有春汛、夏汛;结冰期④长、含沙量小。
探究三 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鄂伦春人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山林地带,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自创了极富民族特色的服装——“狍皮衣帽”。根据图文资料,推测鄂伦春人传统的生产方式。
狩猎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