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挑战(第八章)
考点一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2022·娄底学业考)王之涣(唐)《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欣赏唐诗完成1、2题。
1“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源于海洋的“春风”到达“玉门关”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内陆前行。诗中所写“春风”所到之处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B)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热风吹雨洒江天
C.月落乌啼霜满天
D.北风卷地白草折
2仰慕古人情怀,想体验诗中描绘的那种苍凉壮阔的景色,去哪个地区是最佳的选择(C)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024·宁夏学业考)宁夏平原由于“大山护着”“大河爱着”,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生产出的商品粮品质优良,自古享有“塞外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如图为宁夏平原地区简图,据此完成3~5题。
3“护着”“爱着”宁夏平原的“大山”“大河”分别是(D)
A.祁连山、长江
B.太行山、淮河
C.长白山、嫩江
D.贺兰山、黄河
4图中“护着”宁夏平原的山脉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
A.阻挡风沙
B.提供冰雪融水
C.提供薪材
D.利于山地放牧
5与南方产粮区相比,宁夏平原能产出优质商品粮的气候优势是(C)
A.降水较丰
B.热量较多
C.温差较大
D.光照较弱
(2024·江西学业考)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如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城市位置。据此完成6~8题。
6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条件是(C)
A.草原面积广阔
B.水网密布
C.冰雪资源丰富
D.地势低平
7下列城市中,户外积雪时间最长的是(B)
A.包头 B.呼伦贝尔
C.乌海 D.鄂尔多斯
8呼和浩特市民在河湖冰面上滑冰车,宜选择(A)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9(2024·南充学业考)暑假期间,家住北京市的珠珠同学在父母带领下,沿着京新高速(图1)一路向西,开始了一家人的自驾旅行,沿途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差异显著。旅途中,珠珠同学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在了日记里。结合珠珠同学日记内容和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23年8月6日,途经包头市,向窗外望去,远处山峦跌宕起伏……”
(1)珠珠同学在这段文字里看到的山峰最有可能属于阴山山脉。
“2023年8月8日,看到了传说中的大沙漠,道路两旁铺设了大量的草方格沙障(图2)……”
(2)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是防风固沙。
“2023年8月10日,终于到了新疆,吃到了心心念念的哈密瓜和葡萄,真的好甜呀!”
(3)乌鲁木齐地处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西北地区;从气候角度看,哈密瓜和葡萄“真的好甜”的原因是夏季日照时间长,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023年8月11日,今天参观了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井里流出的水可清凉啦!”
(4)坎儿井中流出清凉的水,主要源自高山冰雪融水。
(5)珠珠同学一路向西,沿途依次看到了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等景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选填“热量”或“降水”)。
10【深度思辨 学以致用】(2023·陕西学业考)某校航模社团的同学们在学习了神舟系列飞船的知识后,合作制作了神舟飞船模型,并对神舟系列飞船返回的主着陆场和返回时间进行了统计:有11次在四子王旗着陆场,6次在东风着陆场,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返回时间大部分在4~6月、9~12月。同学们针对“神舟飞船为什么选择在内蒙古着陆 ”“返回着陆时间为什么避开7、8月份 ”分小组进行了合作探究与讨论。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组①的同学们从地形与植被角度展开讨论:内蒙古虽为高原,但地形平坦,树木稀少。四子王旗着陆场地表为荒漠草原,草丛低矮,东风着陆场地表景观为沙漠或荒漠,两地均便于地面人员及时搜寻。
(2)小组②的同学们从气候角度展开讨论:这里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或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稀少(答出两点),具备了全年云量少、晴天多、能见度好的着陆条件。
(3)小组③的同学提出疑问:塔里木盆地云量更少,植物更少,地面几乎全是松软的沙子,更适合着陆,那飞船为什么不选择在塔里木盆地着陆呢 小组②的同学解惑:沙漠地区视野虽好,但还要考虑着陆后需及时将返回舱和航天员送往北京进行研究和适应训练,因为北京是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塔里木盆地距北京较远且交通不便。
(4)小组④的同学质疑:呼和浩特市距北京更近,有京包(铁路干线名称)线经过,交通更为便捷,那飞船为什么不选择在呼和浩特市着陆呢 小组①的同学们就该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派代表给出了合理解释。请你推测该小组代表同学的发言内容:呼和浩特市人口密集,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相对集中,不利于着陆,可能会造成财产损失。(至少答出两点)
(5)小组⑤的同学们就飞船返回着陆时间展开讨论:
讨论结论 从地理角度分析,飞船返回着陆的时间一般避开7、8月的自然原因可能有(至少答出三点):7、8月多阴雨天气,不利于返回舱的监测与搜寻;7、8月多雷雨天气,会对返回舱着陆造成干扰和损坏;7、8月气温较高,天气炎热,太阳辐射强,不利于地面搜寻人员开展工作;7、8月草木茂盛,视野受限,不利于搜寻。
考点二 塔里木盆地及其开发
(2023·济南莱芜学业考)这里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走廊,现如今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下图为某地区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该地区的景观特点是(A)
A.荒漠广布 B.千沟万壑
C.林海雪原 D.河湖密布
12该地区铁路线(C)
①分布在盆地边缘
②分布在沙漠内部
③呈环状分布
④沿绿洲分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该地区大量油气资源输往东部地区,有利于东部(D)
①缓解能源紧张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缓解旱涝灾害 ④优化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南充学业考)下图为新疆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简称“环塔铁路”)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环塔铁路在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C)
A.纬度高,气候冷湿
B.海拔高,氧气不足
C.多风沙,易掩埋铁路
D.光照强,沟壑纵横
15图中铁路线“画”了一个圈修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C)
A.河流走向 B.地势起伏
C.城镇分布 D.林地分布
16(2024·金昌学业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和田至若羌的铁路—“和若铁路”,是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和若铁路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534千米分布在风沙区域,占线路总长65%,是一条典型的沙漠铁路。图1为新疆局部简图,图2为和若铁路部分路段景观图,和若铁路有近50千米的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设计。
(1)塔里木盆地中部降水稀少,气候异常干旱,主要原因是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简要分析在风沙路段,和若铁路多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建设的目的。
答:降低风沙对铁路的影响,便于线路维护。
(3)某同学运用结构图探究塔里木盆地现代城镇、铁路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请将结构图中划线部分补充完整:①高山冰雪融水、②大、③环。中考真题挑战(第八章)
考点一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2022·娄底学业考)王之涣(唐)《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欣赏唐诗完成1、2题。
1“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源于海洋的“春风”到达“玉门关”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内陆前行。诗中所写“春风”所到之处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热风吹雨洒江天
C.月落乌啼霜满天
D.北风卷地白草折
2仰慕古人情怀,想体验诗中描绘的那种苍凉壮阔的景色,去哪个地区是最佳的选择(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024·宁夏学业考)宁夏平原由于“大山护着”“大河爱着”,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生产出的商品粮品质优良,自古享有“塞外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如图为宁夏平原地区简图,据此完成3~5题。
3“护着”“爱着”宁夏平原的“大山”“大河”分别是( )
A.祁连山、长江
B.太行山、淮河
C.长白山、嫩江
D.贺兰山、黄河
4图中“护着”宁夏平原的山脉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挡风沙
B.提供冰雪融水
C.提供薪材
D.利于山地放牧
5与南方产粮区相比,宁夏平原能产出优质商品粮的气候优势是( )
A.降水较丰
B.热量较多
C.温差较大
D.光照较弱
(2024·江西学业考)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如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城市位置。据此完成6~8题。
6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条件是( )
A.草原面积广阔
B.水网密布
C.冰雪资源丰富
D.地势低平
7下列城市中,户外积雪时间最长的是( )
A.包头 B.呼伦贝尔
C.乌海 D.鄂尔多斯
8呼和浩特市民在河湖冰面上滑冰车,宜选择(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9(2024·南充学业考)暑假期间,家住北京市的珠珠同学在父母带领下,沿着京新高速(图1)一路向西,开始了一家人的自驾旅行,沿途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差异显著。旅途中,珠珠同学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在了日记里。结合珠珠同学日记内容和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23年8月6日,途经包头市,向窗外望去,远处山峦跌宕起伏……”
(1)珠珠同学在这段文字里看到的山峰最有可能属于 山脉。
“2023年8月8日,看到了传说中的大沙漠,道路两旁铺设了大量的草方格沙障(图2)……”
(2)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是 。
“2023年8月10日,终于到了新疆,吃到了心心念念的哈密瓜和葡萄,真的好甜呀!”
(3)乌鲁木齐地处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 地区;从气候角度看,哈密瓜和葡萄“真的好甜”的原因是 。
“2023年8月11日,今天参观了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井里流出的水可清凉啦!”
(4)坎儿井中流出清凉的水,主要源自 。
(5)珠珠同学一路向西,沿途依次看到了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等景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选填“热量”或“降水”)。
10【深度思辨 学以致用】(2023·陕西学业考)某校航模社团的同学们在学习了神舟系列飞船的知识后,合作制作了神舟飞船模型,并对神舟系列飞船返回的主着陆场和返回时间进行了统计:有11次在四子王旗着陆场,6次在东风着陆场,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返回时间大部分在4~6月、9~12月。同学们针对“神舟飞船为什么选择在内蒙古着陆 ”“返回着陆时间为什么避开7、8月份 ”分小组进行了合作探究与讨论。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组①的同学们从地形与植被角度展开讨论:内蒙古虽为高原,但地形平坦,树木稀少。四子王旗着陆场地表为荒漠草原,草丛低矮,东风着陆场地表景观为 ,两地均便于地面人员及时搜寻。
(2)小组②的同学们从气候角度展开讨论:这里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 (答出两点),具备了全年云量少、晴天多、能见度好的着陆条件。
(3)小组③的同学提出疑问:塔里木盆地云量更少,植物更少,地面几乎全是松软的沙子,更适合着陆,那飞船为什么不选择在塔里木盆地着陆呢 小组②的同学解惑:沙漠地区视野虽好,但还要考虑着陆后需及时将返回舱和航天员送往北京进行研究和适应训练,因为北京是我国的 中心,而塔里木盆地距北京较远且交通不便。
(4)小组④的同学质疑:呼和浩特市距北京更近,有 (铁路干线名称)线经过,交通更为便捷,那飞船为什么不选择在呼和浩特市着陆呢 小组①的同学们就该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派代表给出了合理解释。请你推测该小组代表同学的发言内容: 。(至少答出两点)
(5)小组⑤的同学们就飞船返回着陆时间展开讨论:
讨论结论 从地理角度分析,飞船返回着陆的时间一般避开7、8月的自然原因可能有(至少答出三点):
考点二 塔里木盆地及其开发
(2023·济南莱芜学业考)这里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走廊,现如今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下图为某地区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该地区的景观特点是( )
A.荒漠广布 B.千沟万壑
C.林海雪原 D.河湖密布
12该地区铁路线( )
①分布在盆地边缘
②分布在沙漠内部
③呈环状分布
④沿绿洲分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该地区大量油气资源输往东部地区,有利于东部( )
①缓解能源紧张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缓解旱涝灾害 ④优化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南充学业考)下图为新疆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简称“环塔铁路”)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环塔铁路在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纬度高,气候冷湿
B.海拔高,氧气不足
C.多风沙,易掩埋铁路
D.光照强,沟壑纵横
15图中铁路线“画”了一个圈修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河流走向 B.地势起伏
C.城镇分布 D.林地分布
16(2024·金昌学业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和田至若羌的铁路—“和若铁路”,是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和若铁路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534千米分布在风沙区域,占线路总长65%,是一条典型的沙漠铁路。图1为新疆局部简图,图2为和若铁路部分路段景观图,和若铁路有近50千米的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设计。
(1)塔里木盆地中部降水稀少,气候异常干旱,主要原因是 。
(2)简要分析在风沙路段,和若铁路多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建设的目的。
(3)某同学运用结构图探究塔里木盆地现代城镇、铁路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请将结构图中划线部分补充完整:① 、②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