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素养提升卷(三)——区域联系和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2024·曲靖二模)我国很多诗词、谚语蕴含着地理知识,如①“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均反映了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A)
A.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新疆
B.青藏高原、江淮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平原、新疆
D.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地区、内蒙古高原
2下列叙述属于谚语⑤中“山南”区域特征的是(D)
①河湖众多 ②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③以水田为主 ④中西部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⑤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甘蔗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2024·邯郸一模)2023年国家决定,将福建省全域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此,福建省出台多项政策。如加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拓展闽台同名同宗村交流;推进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等。右图是台湾省简图。据此完成3~5题。
3将福建省全域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因为福建省(D)
A.沿海 B.是面积最大的省
C.经济实力雄厚 D.与台湾省隔海相望
4加强两岸融合发展有利于(B)
①便利两岸矿产开发 ②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③增加两岸人民福祉 ④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闽台存在同名同宗村、共同的妈祖文化说明两岸(D)
A.没有关系,村名相同纯属巧合 B.互相借鉴,彼此交流沟通顺畅
C.同乡共土,山水相连村寨相依 D.同宗同族,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2024·潍坊一模)海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着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一南一北”两大省区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下图为海南、新疆两省区简图。据此,完成6~8题。
6海南岛和新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B)
A.光照、水源 B.热量、光照 C.降水、热量 D.热量、水源
7海南、新疆两省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外,分别还有(A)
A.海洋运输、管道运输 B.内河运输、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管道运输 D.海洋运输、内河运输
8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符合两省区各自发展方向的是(A)
A.海南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B.新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建立热带高效农业
C.海南利用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D.新疆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建成钢铁基地
(2024·梧州一模)读长江经济带图,完成9、10题。
9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是(B)
①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②长江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③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④西电东送只保障上海市用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地区之一的条件是(A)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②便捷的交通
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④我国政治、文化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广安二模)2023年11月28日,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线贯通,为深中通道2024年顺利通车奠定基础。读粤港澳核心交通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及湾区内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湾区的形成有利于形成统一政治制度
B.港澳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
C.港澳地区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D.港澳地区经济发达,博彩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产业
12深中通道建成后可以(B)
①缩短珠江两岸的通行时间 ②缓解港珠澳大桥的交通运输压力
③促进中山农产品出口海外 ④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菏泽二模)读东北三省和青藏地区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A.甲区域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孕育而成
B.乙区域是长江、黄河、怒江的水源涵养区
C.东北三省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冷
D.青藏地区传统的民居是平顶房
14关于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两地农作物熟制都是一年一熟,原因都是纬度高
B.两地的农业部门都是以畜牧业为主
C.密集的铁路网是两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优势
D.甲和乙两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都是湿地退化
(2024·青岛期中)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题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读黄河流域图和黄河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有关山东省的说法,正确的是(D)
A.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和水稻 B.位于黄河下游,濒临渤海和东海
C.大部分位于暖温带和湿润区 D.京杭运河和黄河在山东境内交汇
16黄河进入山东段的特征是(B)
①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②初冬和初春季节可能有凌汛现象
③流速快,含沙量急剧增加 ④流域面积狭小,形成“地上河”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7近年来,黄河口湿地面积增长速度锐减的原因可能是(B)
A.人类大量地开垦湿地 B.中游实施拦水拦沙工程
C.流域内年降水量增加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
(2024·长治模拟)一方水土,孕育一个地名;一个地名,承载一方文化,地名能够反映聚落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特征。读山西乡镇地名用字(词)分类及统计表,完成18、19题。
分类 特征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其他
山 水 方位 历史 建筑 姓氏
举例用字(词) 沟、峪、山、 坪、岭、崖、 峁、墚 井、河、池、 渡、津、涧、 泉、湾 东、西、南、北、 中、上、下、前 尧、舜、禹、蒲、 永乐、猗氏 城、寨、堡、桥、 寺、庙、坊、庄 谷、赵、薛、贾、 陈、柳、皇甫 —
比例 13.05% 15.54% 20.35% 6.34% 11.36% 27.06% 6.3%
18“西沟乡”“万泉乡”“禹王镇”等地名反映了聚落所在地的(C)
A.地形、建筑、水源 B.地形、方位、建筑
C.地形、水源、历史 D.方位、地形、姓氏
19以“沟”“岭”“墚”“峁”等命名乡镇,反映出山西突出的地表形态特征是(A)
A.千沟万壑、墚峁众多 B.坦荡开阔、起伏和缓
C.冰川广布、雪山众多 D.平原广布、河湖众多
二、综合题
20(2024·南阳模拟)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和京津冀城市发展定位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濒临渤海。
(2)说出京津冀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等。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如今,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到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三地正共织交通网,推动形成环京地区通勤圈、节点城市产业圈,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3)京津冀地区交通网络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三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定位,互通有无、转移承接、错位发展,共同奏响了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4)简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
距离较近;产业基础较好;土地租金低等。
21(2024·成都模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新疆和青藏地区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美食篇
(1)新疆盐碱地资源丰富,土层含盐量极高,现在新疆已经实现“海鲜陆养”,图中三文鱼养殖区分布在天山山脉的山麓地带,三文鱼属于冷水鱼,其养殖区的水源类型主要属于高山冰雪融水。
(2)藏区酥油茶的原材料酥油是从藏山羊、牦牛(特色畜种)等挤出的奶汁提炼出的脂肪。青稞酒原材料主要分布在甲河流的谷地,这里能够发展种植业的重要条件:气温较高、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至少2点)
民居篇
(3)高台民居是喀什老城东北端吐曼河边黄土高崖上高40多米的维吾尔族传统聚居区,高台民居多为平(斜/平)顶屋,这样修建的气候原因为降水稀少。
(4)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有主要用石头垒建的特色民居为碉房。
景观篇
(5)景观A是新疆古老的灌溉工程坎儿井,其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采用了暗渠(暗渠/明渠)的方式引水。
(6)景观B是我国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湿地,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该地生态环境有所恶化,为保护湿地环境,该地区采取的措施有什么
答: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专项素养提升卷(三)——区域联系和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2024·曲靖二模)我国很多诗词、谚语蕴含着地理知识,如①“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均反映了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新疆
B.青藏高原、江淮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平原、新疆
D.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地区、内蒙古高原
2下列叙述属于谚语⑤中“山南”区域特征的是( )
①河湖众多 ②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③以水田为主 ④中西部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⑤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甘蔗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2024·邯郸一模)2023年国家决定,将福建省全域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此,福建省出台多项政策。如加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拓展闽台同名同宗村交流;推进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等。右图是台湾省简图。据此完成3~5题。
3将福建省全域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因为福建省( )
A.沿海 B.是面积最大的省
C.经济实力雄厚 D.与台湾省隔海相望
4加强两岸融合发展有利于( )
①便利两岸矿产开发 ②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③增加两岸人民福祉 ④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闽台存在同名同宗村、共同的妈祖文化说明两岸( )
A.没有关系,村名相同纯属巧合 B.互相借鉴,彼此交流沟通顺畅
C.同乡共土,山水相连村寨相依 D.同宗同族,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2024·潍坊一模)海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着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一南一北”两大省区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下图为海南、新疆两省区简图。据此,完成6~8题。
6海南岛和新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水源 B.热量、光照 C.降水、热量 D.热量、水源
7海南、新疆两省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外,分别还有( )
A.海洋运输、管道运输 B.内河运输、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管道运输 D.海洋运输、内河运输
8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符合两省区各自发展方向的是( )
A.海南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B.新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建立热带高效农业
C.海南利用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D.新疆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建成钢铁基地
(2024·梧州一模)读长江经济带图,完成9、10题。
9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是( )
①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②长江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③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④西电东送只保障上海市用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地区之一的条件是( )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②便捷的交通
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④我国政治、文化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广安二模)2023年11月28日,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线贯通,为深中通道2024年顺利通车奠定基础。读粤港澳核心交通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及湾区内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湾区的形成有利于形成统一政治制度
B.港澳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
C.港澳地区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D.港澳地区经济发达,博彩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产业
12深中通道建成后可以( )
①缩短珠江两岸的通行时间 ②缓解港珠澳大桥的交通运输压力
③促进中山农产品出口海外 ④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菏泽二模)读东北三省和青藏地区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孕育而成
B.乙区域是长江、黄河、怒江的水源涵养区
C.东北三省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冷
D.青藏地区传统的民居是平顶房
14关于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农作物熟制都是一年一熟,原因都是纬度高
B.两地的农业部门都是以畜牧业为主
C.密集的铁路网是两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优势
D.甲和乙两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都是湿地退化
(2024·青岛期中)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题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读黄河流域图和黄河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有关山东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和水稻 B.位于黄河下游,濒临渤海和东海
C.大部分位于暖温带和湿润区 D.京杭运河和黄河在山东境内交汇
16黄河进入山东段的特征是( )
①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②初冬和初春季节可能有凌汛现象
③流速快,含沙量急剧增加 ④流域面积狭小,形成“地上河”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7近年来,黄河口湿地面积增长速度锐减的原因可能是( )
A.人类大量地开垦湿地 B.中游实施拦水拦沙工程
C.流域内年降水量增加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
(2024·长治模拟)一方水土,孕育一个地名;一个地名,承载一方文化,地名能够反映聚落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特征。读山西乡镇地名用字(词)分类及统计表,完成18、19题。
分类 特征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其他
山 水 方位 历史 建筑 姓氏
举例用字(词) 沟、峪、山、 坪、岭、崖、 峁、墚 井、河、池、 渡、津、涧、 泉、湾 东、西、南、北、 中、上、下、前 尧、舜、禹、蒲、 永乐、猗氏 城、寨、堡、桥、 寺、庙、坊、庄 谷、赵、薛、贾、 陈、柳、皇甫 —
比例 13.05% 15.54% 20.35% 6.34% 11.36% 27.06% 6.3%
18“西沟乡”“万泉乡”“禹王镇”等地名反映了聚落所在地的( )
A.地形、建筑、水源 B.地形、方位、建筑
C.地形、水源、历史 D.方位、地形、姓氏
19以“沟”“岭”“墚”“峁”等命名乡镇,反映出山西突出的地表形态特征是( )
A.千沟万壑、墚峁众多 B.坦荡开阔、起伏和缓
C.冰川广布、雪山众多 D.平原广布、河湖众多
二、综合题
20(2024·南阳模拟)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和京津冀城市发展定位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濒临 海。
(2)说出京津冀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如今,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到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三地正共织交通网,推动形成环京地区通勤圈、节点城市产业圈,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3)京津冀地区交通网络以 为中心,呈 状分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三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定位,互通有无、转移承接、错位发展,共同奏响了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4)简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
。
21(2024·成都模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新疆和青藏地区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美食篇
(1)新疆盐碱地资源丰富,土层含盐量极高,现在新疆已经实现“海鲜陆养”,图中三文鱼养殖区分布在 山脉的山麓地带,三文鱼属于冷水鱼,其养殖区的水源类型主要属于 。
(2)藏区酥油茶的原材料酥油是从藏山羊、 (特色畜种)等挤出的奶汁提炼出的脂肪。青稞酒原材料主要分布在甲河流的谷地,这里能够发展种植业的重要条件: 。(至少2点)
民居篇
(3)高台民居是喀什老城东北端吐曼河边黄土高崖上高40多米的维吾尔族传统聚居区,高台民居多为 (斜/平)顶屋,这样修建的气候原因为 。
(4)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有主要用石头垒建的特色民居为 。
景观篇
(5)景观A是新疆古老的灌溉工程坎儿井,其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采用了 (暗渠/明渠)的方式引水。
(6)景观B是我国被誉为“中华水塔”的 地区,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湿地,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该地生态环境有所恶化,为保护湿地环境,该地区采取的措施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