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6 21:1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从语言等角度品析词句
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背诵词句理解内容

了解词人的生平以及词的风格

学习
目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牌名
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旧唐书·音
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
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
陈同甫,名亮,是辛弃疾的朋友。
写作
雄壮的词
给陈同甫写下这首雄壮的词寄送给他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一生以抗金报国自任,理想不能实现,遂将满腔忠愤全寄予词。其词悲壮豪放,词风慷慨悲壮,抒发爱国精神,且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和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公元1172年,三十二岁的辛弃疾南归已十年,仍未实现驰骋
沙场、杀敌立功的愿望。这年,他被任命为滁州知州。他先后
又在湖北、江西、湖南任安抚使、转运使等职务。在任职期间,
他尽量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兴修水利,抑制豪强。他还在湖南
训练了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飞虎军,为抗金复国做准备。然
而,他的各项改革措施却都遭到地方豪强和“主和派”的抵制、
排斥和诬陷。1181年冬,辛弃疾因受谏官王蔺弹劾而罢官;不得
已,闲居江西上饶。
公元1188年冬天,陈亮自家乡永康出发,顶风冒雪,跋涉800
多公里,在信州鹅湖会见辛弃疾。其时,辛弃疾正患病卧床,
陈亮的到来使他兴奋异常。两人雪中煮酒,纵论天下军政大事。
辛弃疾以其出神的文笔记录下了两人第一天会谈的情景:“我
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
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两人都是文武双全的奇才,
两位都是军事、地理大家,相处十分融洽,做的都是治国安邦、
行军打仗的真学问。此后,两人以诗词互赠互答,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纵论天下英雄事。这首词就写于淳熙八年(1188年)
左右。
一生力主抗金。
下笔数千言立就,所作文章,
笔力纵横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为人豪迈,喜谈兵,曾多次上书,
痛斥秦桧奸邪,倡言完成祖国统一
大业。曾两次被诬入狱。
两人才气相仿,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沉醉中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中回到军营,号角声响成一片。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各种乐器演奏出边塞雄壮的战歌。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利箭射出,弓弦像响雷一样使人心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多想帮助君王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
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可惜白发已丛生。








典故:1、“八百里”,指牛。晋王恺有一条良牛叫“八里駮”。一次,王济
与恺比射,以此牛为赌注。济“一起便破的”,遂杀牛作炙,“尝一脔便去”。
这里用此典故,乃取济之豪气。苏轼有诗云:“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
儒生酸。”
2、“五十弦”,指“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传说古瑟本有五十弦,后改
为二十五弦。《史记·封禅书》记载: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声音悲切,帝
禁不止。这与或雄壮豪迈或悲壮苍凉的“塞外声”有相近之处。
3、的卢马,是一种良马,当然也是千里马,还是极好的战马。
相传,刘备荆州遇险,所骑的卢马“一跃三丈”,刘备因而脱险。
这就是三国故事中的“刘备跃马渡剡溪”。
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
从山东济南奔赴建康面见宋高宗,呈报和联络共同抗金之事。
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
投降金兵,起义军已溃散。辛弃疾立即率领50名轻骑兵,
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
星夜渡江,将叛徒移交南宋朝廷处置。
英勇无畏、骁勇善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作者为何要“饮醉”?醉后为何要“挑灯看剑”?体现出什么?
作者闲居在家,内心愁闷,借酒浇愁。塑造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
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对战场的唯一寄托。
表现词人想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愿望十分强烈。
动作、神态、
细节描写
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
通过“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虚实结合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三句写了哪些内容?
从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军队具体描绘将士们的军营生活场面,壮观、豪迈,表现了官兵们昂扬的斗志。
“翻”:
听觉角度,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
“秋”:
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渲染了肃杀的气氛。
对 偶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赏析: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
比喻、对偶。《破阵子》这两句要求对仗。
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用的东西。
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天下事”:
指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
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家、
民族建立功勋的美名。
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激情,大气磅礴,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天下事”指什么?作者杀敌只为自己的名吗?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可怜白发生(实写)
词人的抱负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联系前文思考这是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军营、战斗、理想


虚实结合




1、主旨:通过对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的追忆,
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
作者壮志难酬、英雄迟暮之情。
2、壮
的军营生活、
的战斗场面、
的雄心壮志
雄壮
壮烈
豪壮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现 实
梦 境
现 实
3、结构:
词一般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首词却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
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雄壮;现实中壮志难酬,悲愤痛苦,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了主题。
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1、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
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将士高昂的战斗情绪和雄壮的军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首词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1、背诵这首词,并默写在作业本上。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读完这首词,你能理解“壮词”
的含义了吗?
“壮词”:
激昂奋发的壮行言辞,有壮怀激烈之意。
①从题材看:词中描绘的军营生活以及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作者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③从语言风格看,雄壮高昂,雄浑壮丽。
可怜白发生!
词意急转,与首句相呼应,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
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
壮志难酬的悲愤。“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
雄壮变得悲壮,沉痛的写出词人壮志难酬的极大
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
分量,这也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
判,词尽而意不尽。
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壮志未酬而人易老的悲愤之情。
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