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庐江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庐江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6 22:1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庐江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西周青铜器豆闭(豆闭为人名)簋(guǐ)的铭文记载了周穆王册命豆闭为俞国司马的事迹。这反映了西周(  )
A. 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B. 加强对诸侯的政治控制
C. 致力于恢复传统秩序 D.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强化
2.有学者认为:“秦帝国仅二世而亡,国祚才十四年。究其原因,在于秦帝国没有在和平到来时,改革其战争时期的政治体制,予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扩大言路,反而变本加厉,焚书坑儒,这一自毁根基的做法削弱了统治的基础,招致广泛且激烈的反对。”其意在说明秦朝(  )
A. 穷兵黩武好大喜功 B. 政治体制落后时代
C. 暴政统治动摇根基 D. 焚书坑儒堵塞言路
3.北宋废节镇而置路,使“节度使虚置”而代之以监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帅司(安抚司),四司同为地方高层行政长官。全国各个统辖县级行政组织(府、州、军、监)同时受多个上级机构及多个上级首长指挥、控制和监督。这一制度设置旨在(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提升行政效率 C. 防范武官干政 D. 吸取历史教训
4.“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法”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14人刻写。由此可知(  )
A. 民主监督机制完善 B. 公民缺乏参政热情 C. 雅典教育发展滞后 D. 雅典民主存在局限
5.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这一规定(  )
A. 开创了西方文官制度先河 B. 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C. 降低了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D. 确保了文官队伍清正廉洁
6.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反映了近代西方法律(  )
A.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B.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坚持司法程序公正 D. 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7.中古世纪的西欧,教士们的重要任务是宣讲教义,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由此可知(  )
A. 基督教压抑了人性的自由和发展 B. 教会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
C. 基督教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D. 教会强化了对人们的控制
8.13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公文、条约和契约,都通行罗马帝国的国语——拉丁语。13世纪以后,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一变化(  )
A.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 加剧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C. 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D. 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9.如图为1955年发行的题为《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的宣传画。此图反映这一时期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是(  )
A. 鼓励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B. 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 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
10.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部分国家选择不结盟,另有一些国家则会改变结盟对象,从原本所属的阵营倒向另一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往往会依据其对自身安全利益的认知、对国际间力量对比状况的估量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优先考量等多方面因素,来最终确定本国的外交决策走向。这表明(  )
A. 政治动机决定国家政策 B. 意识形态外交依然严重
C. 外交政策注重综合考虑 D. 外交原则理应务实灵活
11.从1912年到1948年,中国的货币形制经历了数次变化(从左到右),如图。这一变化过程(  )
A. 加强了政府的金融垄断 B.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C. 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D. 抑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12.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一现象(  )
A. 体现货币地租优于实物地租 B. 加重了劳动人民的经济负担
C. 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D.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政治控制
13.元朝结束了长期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能够凸显其在民族融合方面的特点是(  )
A. 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B. 立行省制,强化地方管理
C. 人分四等,民族歧视严格 D. 形成回族,迁居相处融合
14.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其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
A. 落后性 B. 脆弱性 C. 稳定性 D. 顽强性
15.2024年合肥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日常执法抽检中,发现某公司生产的“手工牛肉串”和“手工羊肉串”掺杂羊源性、猪源性、鸡源性成分,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这表明(  )
A. 食品安全问题危害社会稳定 B. 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得到提升
C.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D. 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16.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近年来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总书记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这一论断主要基于(  )
A. 科技进步带来经济增长模式变化 B. 科技创新为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
C. 科技革命能够解决核心社会问题 D. 政治军事竞争已让位于科技竞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传统中国的正式官僚体制只能到地方州县一级,州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则是以士绅、宗族等地方精英为主导的地方自治。中国自秦以后形成以地缘为特征的乡里组织是封建王朝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延伸,是官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工具,其职能主要是负责征派赋税徭役、掌管教化治安等。其他诸如公益活动、社会救助、水利设施等地方公共事务,则主要依托基层社会力量来完成。广泛存在于基层社会的宗族组织(族权)与地方势力(绅权),以及各类民间会社组织,在构建地方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在以血缘、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宗族与士绅的协助下,使得古代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固而难以瓦解。
——摘编自杨国安《“天高皇帝远”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在以分权制为特色的德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乡镇自治有着重要地位,是《联邦德国基本法》中的明确要求。乡镇自治在德国的起源与发展要追溯到19世纪初的普鲁士时期。1808年,随着普鲁士《城市法》的颁布,德国正式迈入现代地方自治时代。该法旨在瓦解贵族和教会主导下的复杂权力结构,在三级(省、县、乡镇)自治基础上建立现代国家体系。然而,《城市法》赋予的市民权最初仅限于城市区域,乡村地区依然遵循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村长主导下的传统管理体系。直到1831年,弗莱堡所在的德国西南部巴登地区率先颁布了《巴登乡镇法》,把乡村与城市提升到同等地位。最终,普鲁士的乡村地区于1872年获得自治权。1935年,首部德国统一的《乡镇自治法》颁布。从此,乡村地区与城市在法律上不再区别对待。
——摘编自《德国乡村社会的组织形式》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镇自治在德国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我国现代基层治理的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20年代《申报》日用品广告摘编
广生行双妹老牌化妆品 “勿忘五州之国耻,一致提倡国货”“本公司痛国家之将亡,悼同胞之惨死,特将原有各种精良化妆品,不惜重大牺牲,更发考求,精益求精”
棕榄香皂 “(西施)虽天然丽质,亦修饰而后显,故近世美人,无不以上等化妆品为镜台之密友,棕榄香皂即其一也”
旁氏白玉霜 “乘汽车出游固乐事,但有时尘土四起,最与皮肤有害,预防之方法,在未出行前先搽旁氏白玉霜少许”
靶子肥皂
雅霜化妆品 “商标正面为隶书雅霜二字,字为白地黑边,上格为白地西文雅霜之译意……”“如有类似此式者其速自动取消,否则本药房得随时依法诉究,莫谓言之不豫也”
——摘编自杨齐福、王彦妮《20世纪20年代<申报>化妆品广告述论》
选取材料中的有关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近代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步履艰难,新中国成立后,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到2010年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摘编自张金才《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俞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司马是官名,周穆王册命豆闭为俞国司马,反映西周通过委任官员的方式加强对诸侯的政治控制,B项正确;
周穆王册命诸侯国官员,体现周王对诸侯国享有的权威和控制,而非分封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
材料未提及册命官员是传统。结合所学,西周实行分封制,册命诸侯国官员,根本上都是为了加强地方控制和巩固统治,而非为了恢复传统,排除C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秦朝,排除D项。
故选:B。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没有……予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反而变本加厉……削弱了统治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继续以法家思想治国,严刑峻法,赋役沉重,压制思想,加重了百姓负担,也即暴政统治动摇根基,导致二世而亡,C项正确;
穷兵黩武、焚书坑儒都是秦朝暴政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说明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D项;
秦朝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并非“落后时代”。材料所述为秦朝治国政策不适应时局变化,而非政治体制落后,排除B项。
故选:C。
3.【答案】A
【解析】路是宋朝的一个行政区单位,北宋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四司,从不同方面对县级行政组织(府、州、军、监)进行监控和节制,意在加强地方管控,强化中央集权,A项正确;
宋代新设路作为一级行政区单位,并且采取增设机构和官员的方式分化事权,一定程度上加剧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现象,影响了行政效率,排除B项;
设置四司主要是为了加强地方控制,而非加强文治、削弱武将,排除C项;
“吸取历史教训”说法宽泛,且设置四司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吸取历史教训”只是背景和具体原因,排除D项。
故选:A。
4.【答案】D
【解析】14人在190枚陶片中刻写了同一人的名字,表明“陶片放逐法”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杜绝舞弊行为,从而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这是雅典民主存在局限的体现,D项正确;190枚陶片由14人刻写,表明有人在表决过程中作弊,体现雅典民主的局限性,而非肯定其“机制完善”,排除A项;190枚陶片只是考古发掘出的数目,不能代表参与表决的总人数,不足以断定参与表决的人数少和公民缺乏参政热情,排除B项;14人刻写190枚陶片反映有人伪造表决意见,而非是由于公民不懂文字,古代雅典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以提升公民素质,“教育发展滞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选D。
5.【答案】A
【解析】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开创了西方文官制度先河,A项正确;
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样,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负责政策制定,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负责具体事务,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也即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排除B项;
西方文官制度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提升而非降低行政效率,排除C项;
西方文官制度不能杜绝腐败,“确保了”说法绝对,排除D项。
故选:A。
6.【答案】C
【解析】贝卡里亚提出的“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也即只有依照法定程序才有权予以定罪,体现了坚持司法程序公正,C项正确;注重保护个人权利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在法律内容上的特点,无罪推定原则属于司法实践过程中的原则,排除A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每个人都应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材料主旨并非“平等”,排除B项;“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说法宽泛模糊,与材料内容结合不紧,不能具体指出材料内容反映的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排除D项。
故选C。
7.【答案】C
【解析】中世纪基督教会宣扬“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这些有利于培养教徒和一般百姓的道德伦理观念,规范其言语行为,说明中世纪的基督教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C项正确;材料所述“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内容总体上属于合理的道德行为约束,而非压抑人的正常欲求和限制人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教会教义的效力和影响力超过法律,不能得出凌驾于法律之上,排除B项;材料所述基督教教义有劝人向善、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而非强调教会用神学和愚昧控制人的思想,排除D项。
故选C。
8.【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3世纪以前,欧洲各国都用罗马帝国语言,而13世纪后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语也成为官方语言,说明当时英国和法国的民族语言的地位上升,对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感,进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在395年已经分裂,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已经兴起,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此时发行《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的宣传画,意在号召民众要继续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A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非以德治国中的思想道德建设,排除B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不符合题干,排除C项;
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开展的全民教育活动,排除D项。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往往会依据其对自身安全利益的认知、对国际间力量对比状况的估量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优先考量等多方面因素,来最终确定本国的外交决策走向”可得出,外交政策的制定通常要综合考虑国家利益、国际形势、意识形态等因素,C项正确;政治动机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单独决定国家政策的走向,排除A项;材料本意是意识形态只是影响外交政策的多方面因素之一,而非单独强调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而非外交原则的务实灵活,排除D项。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从1912年至1948年,货币的单面金额发行额度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纸币的单面金额达到伍佰萬圆,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C项正确;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加强了政府的金融垄断,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超额发行纸币,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国民政府通过掌握纸币的发行权,加剧了官僚资本的膨胀,排除D项。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唐朝赋税兼有实物赋税和货币赋税,南宋时期货币赋税比例扩大、成为主体,结合所学,宋代工商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很大,赋税征收货币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C项正确;
赋税制度孰优孰劣需要考虑特定经济情况和历史背景,不能武断认为货币地租优于实物地租,排除A项;
材料所述为赋税征收内容的变化,未体现赋税额度增加,也未提及钱币和实物的比价不合理,不能断定人民负担加重,排除B项;
赋税制度主要属于经济领域,“强化政治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也即回族的形成是民族融合的结果,D项正确;
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属于元朝中央官制,无法体现民族交融,排除A项;
立行省制,强化地方管理,属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不能单独看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情况,无法体现民族交融,排除B项;
人分四等,体现民族歧视,加剧了民族矛盾,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民族融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如经济兼并、政治动乱、水旱灾荒等),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D项正确;小农经济的落后性体现为使用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和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缺乏技术创新和进步,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体现为受天灾人祸易破产,排除B项;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体现为在特定社会条件下能长期存在,排除C项。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合肥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公司进行严厉打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说明的是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稳定危害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群众利益的维护,非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得到提升,排除B项;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已经相对完善。这一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涵盖了多个方面,确保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管,C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和所学可知,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因此该论断主要基于科技创新为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科技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非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排除A项;
解决社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合作和持续努力,非单纯的科技革命,排除C项;
当前的政治军事竞争仍然非常激烈,并未让位于科技竞争,排除D项。
故选:B。
17.【答案】【小题1】特点:以士绅、宗族等地方精英为主导;国家意志与地方自治相结合(或国家事务与地方公共事务相结合);地缘、血缘、伦理、道德相结合;治理体系稳固而难以瓦解。
【小题2】原因:分权制的体现;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法律政策的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影响:促进德国封建统治的瓦解;推动德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进乡村的民主化进程;提高乡村的社会地位。
【小题3】启示:加强党和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和基层事务的管理;注重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德治法治相结合;注重发扬基层民主,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18.【答案】论题:20世纪20年代《申报》化妆品广告折射出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论证: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日常生活中也出现种种新气象。20世纪20年代的《申报》刊载了一批国产日用品的广告,包括化妆品、香皂、面霜等,反映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广告是一种近代商品营销手段,各企业、商铺利用刊发广告的方式介绍产品信息、塑造品牌形象,以达到增加销售、占领市场的目的,个别厂家还在广告中提出了商标权益不容侵犯的声明,这些都体现近代商业模式和商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这些广告强调产品在护肤、清洁、美化和修饰等方面的功效,将产品与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强调对人们生活必不可少,体现了新的生活方式的传入和近代科学的传播。化妆品主要使用群体是女性,女性商品的丰富和针对女性的广告营销,侧面体现女性消费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一些广告借国货标签来争取消费者,反映当时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以及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的发展。
综上可见,20世纪20年代《申报》化妆品广告不仅展示了当时化妆品市场的繁荣,还反映了民国初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9.【答案】【小题1】原则: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小题2】特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人民利益;借鉴古代中国和近现代西方的经验;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推进完善;注重法律体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
意义: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4页,共1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