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写作 抓住细节【2025春七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写作 抓住细节【2025春七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7 19:0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5年春七下语文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统编2024版)
学习目标
跟着课文学写作
范文示例
写作实践
智慧竞猜
请大家猜猜这几句话描写的是谁?你是从哪些细节中判断出来的?
①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藤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额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馀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
孙悟空
②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手执钉钯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
猪八戒
③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寿镜吾老先生
我们正是在细节描写之中抓住了人物的特点,从而成功地辨认出了这些经典人物。有哪位同学愿意来给细节描写下个定义呢?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景物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在写作中,我们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丰富我们的文章呢?
1. 借助本单元课文,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 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在写作中能够运用细节描写来刻面人物、表达情感。
学习目标
重点
常见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常见的细节描写有哪些?
跟着课文学写作
技法1 细节要细致、真实。
要善于发现并抓住表现对象的细微之处,从而找到真正的细节进行刻画。
对女孩神态的细节描写。“我”对女孩子的观察,她的整洁干净,让人印象深刻。
孙犁在《山地回忆》中写道:“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
“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对女孩动作的细节描写。女孩子对“我”的观察,似乎不经意,却又是极用心的一瞥,泼辣中透露出关心。
两部分细微之处的描写,显示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的细微变化。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这段话中哪些是一般性描写,哪些是细节描写?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是一般性描写,而其中提到的闻先生的“头发凌乱”是对他外貌的细节描写,桌子上的“零乱不堪、众物腾怨”则是场景的细节描写,这是人物描写中更加细致、细微的刻画,这些细节能表现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的专注认真。
作者是怎样抓取出“头发凌乱”“众物腾怨”这些真实的细节的?
总结:细致观察生活,抓取人物、事物、景物的细微、细小之处,从而找到真正的细节。
技法2 细节要讲究典型。
细节贵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节,根据中心的需要筛选恰当的细节。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这一部分通过对长妈妈的语言描写,表明了长妈妈并不知道《山海经》这本书的正确书名,但还是把书买到了,这一细节描写凸显了长妈妈对“我”的关爱之情,以及成年后的“我”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李森祥《台阶》
抓住了父亲洗脚和踩黄泥的动作描写,很好的反映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总结:要做到细节典型,就要选取那些能够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情感,表现文章中心的细微之处,要服务于中心表达之需。
细节描写用语要生动、简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在写作中,我们不仅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描写方法,还可以遵循“聚焦、分解、还原、放大”的原则,把脑海中留存的印象、记录的素材加工创造为具体可感的画面。用语尽量准确、简洁,避免华丽空洞的语言。
技法3 细节要生动。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
总结:神态描写要选词精准,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
“颔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不以为意,而“微颔之”与“自矜”相对,则表现了卖油翁虽自负却又沉着内敛的性格。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里“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系列动词,把捕鸟的动作分为许多阶段,将整个过程的动作进行慢放分解,让我们感受到整个过程究竟是怎样做的,甚至还可以模仿照做。
形象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同时还表现了儿童的兴奋与快乐。
总结:动作描写要抓住人物动作中某一点进行分解——放慢动作,延长时间,细化描写。这样才能呈现一个动态的过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中蕴含丰富的感情的特点。画线句子都使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神奇的星光”比喻托尔斯泰满含笑容的眼神,“手术刀”“X射线”则比喻托尔斯泰冷酷锐利的眼神。比喻,使得神态生动形象,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总结:运用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形象可感。
人物描写的细节可以借助描写方法来表现,那么环境描写的细节应该如何生动地展现出来呢?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专门写到了盛开的金银花,特别点出了扑鼻的花香,这是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来细绘环境,旨在表现海伦外出散步时的愉快心情。
总结:在细绘环境的时候,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多维度地对环境中的细节进行描写。
学习了这么多细节描写的妙招,我们一起来试着运用吧。
请同学们从下面两组图片中选择一张,用所学的方法巧妙地对图片中的人物进行细节描写。
图一示例:
比赛正式开始,看!随着枪声一响,龙舟犹如离弦的箭一样飞向远方。“加油,加油!”两岸的呐喊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龙舟上的鼓手拿着鼓槌,脸憋得通红,整个面部肌肉都紧绷在一起,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仿佛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一般,敲打出一声声有节奏的鼓点;桨手们也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一二、一二……”口号整齐划一,所有人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埋头拼命地划着。鼓声不停歇,桨手们也不停歇。龙舟的身后留下一道道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跳起芭蕾舞。
范文示例
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从家里找一张你喜欢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可以回顾一下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学会记事》,叙述故事时应条理清楚。
2.注意结合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时的细节做出生动具体的描写。
照片里的故事
梨花是春天为她独下的雪。
姥姥家门前,有两棵梨树。
每当我与姥姥依偎在梨树下,看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时,仿佛时间也慢慢停滞下来。
姥姥离不开农事,她皮肤黝黑,像梨树的枝干。可梨花不似她的脸,却似她柔软的心。梨树上系着丝带,风拂过,似吹起万般涟漪,悠然飘动成了院前独特的风景。
借景抒情,语言生动。
将洁白的“梨花”比作“春天的雪”;穿插对姥姥的外貌描写,将姥姥的“皮肤”比作“梨树的枝干”,将她的“内心”比作“梨花”,用细腻的笔触形象地表现出姥姥温柔、温暖的特点。
我曾问姥姥为何独爱梨树,她说梨树不似那桃树,风过,张扬着自己的枝条,虽美丽却没有内涵。梨树,从不张扬自己,它只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简单而含蓄,却已是最美好的存在。
是啊,这梨树似姥姥,风霜残败了容颜,却不败那春日的雪,不败姥姥心中的温暖。
到了梨花盛放的季节,风吹花落,融进姥姥发中,这是梨花给姥姥的礼物,是姥姥给自己的装饰,是一片纯洁与宁静。午后,姥姥静静地坐在梨树下,悠然睡去,仿佛一缕温暖的阳光洒落在我的心间。我拿起相机,在这个瞬间按下快门,想将我心中最美的她留存。
又是春天的雪落心头,是暮春来了。我看着梨花在风中轻轻飘落,仿佛梦中的雪花,心中一片感伤。
姥姥见我不语,只轻笑:“你看,远方的山野,眼前的天空,不是都在变化着吗?梨花虽落,可它已完成了生命的绽放,不管是春去还是夏来,都有它的道理。”见我仍沉默不语,姥姥便接着说:“若是你还不想看它凋去,我给你想个法子。”
喻理于物,突显人物形象。
对姥姥的语言描写,将“生命流转不息,但意义在于绽放”的道理寄寓于周围不断变化的山野、天空与绽放后凋谢的梨花等景物,突显了姥姥的智慧。
一日后,我坐于梨树下,姥姥的鬓间多沾了点“春日雪”。她递给我一个锦囊,说:“打开看看,这里面的梨花永不凋谢。”打开后,只见梨花被制成了永生花,保留着鲜活的模样。我不知那锦囊是怎样制成的,只好猜测,或许是她一点点将梨花采摘下来,进行晾晒,再细心封存罢。
只是,那梨花终谢,那人亦不在,院子里一地残花,风唱着走调的歌。我去寻她,却寻不到,原是那人还了青山。
可是锦囊中不败的“春日雪”,仍是那么暖。
照片中梨花树下的姥姥,仍给予我那份独有的温暖……
卒章显志。
点出了标题的含义,即“我”与姥姥在梨树下的美好回忆是祖孙俩平凡而又美好的“光阴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姥姥的怀念之情。
点评:
①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文章的情思似乎都寄托在了那雪白的梨花中,以“一树梨花”为线索,将“我”与姥姥相处的美好故事娓娓道来。姥姥带给“我”的温暖经久不散,全文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②语言优美,意境悠远。一篇文章取胜的关键便是语言,文章开篇便先声夺人,“梨花是春天为她独下的雪”一句富有诗意,展现出梨花的清新和纯洁之美,同时也点出了姥姥与梨花之间的深厚联系,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写作实践
与人交往,往往会经历从初识到相知的过程。交往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人的印象产生了变化,甚至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以《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要写的这个人,你对他的了解和认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他对你是有深刻影响的。
2.重点叙写促成“重新认识”的具体事件,注意抓住重要的细节或场面。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再现当时的情景。
3.注意描写自己的心理变化,写清认识转变的过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