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2《诗经》二首 《关雎》《兼葭》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文,把握好语气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 (重点) 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难点) 3.把握两首诗的情韵,理解诗人对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
烈 思 念 。
孔子曰: “不学诗,无以言。”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 《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 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 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 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 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今 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 首的《关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
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原本只称《诗》,后世 才称为《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篇,分为 “风”“雅”“颂”三个部分。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风 (十五国风)
雅 (大雅、小雅)
颂 (周颂、鲁颂、商颂)
风土之音
朝廷之音 宗庙之音
表现手法
体 制
窈 窕 ( yǎo tiǎo )
荇菜 ( xìng ) 悠哉悠 哉 ( zāi )
好逑 ( qiú )
寤寐 ( wù mèi)
1.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相思和追求。
2.如何表现男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和追求过程
【第一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愿望
以立在河洲上鸣叫的关雎起兴,引出淑女是 君子喜爱的配偶的情思,奠定全篇的基调。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所听
所见 所思 所愿
层次突出 语约义丰
【第二、三章】写自己的爱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 使他日夜相思,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四、五章】设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 友 爱她,并使她快乐。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梦幻
求
理一理“相思之路”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君子
相思
淑女
爱恋
渴望与追求
忧思与烦恼
欢聚和成亲
幻想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受挫
1.这首情诗的特点
(1)在语言运用上: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2)在追求的方式上:弹琴鼓瑟,通过奏乐取悦对方。
(3)在追求的对象上:是劳动中的女子。
古朴美
2.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
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 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鸟儿的呼唤—— “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 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 起诗人的遐思——那 “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 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3.韵律和谐
(1)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 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兼 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经》 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现实主义 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
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 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 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 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我们一起 走进《兼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 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四字句:二二拍
音韵美 押韵:ang韵
i韵 ai韵
: 一唱
重章:反复咏唱 三叹
重章叠句
采采
苍苍
萋萋
叠词
整齐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时间的内容
秋季(深秋)的清晨(拂晓),从白露 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以看出。
2.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洁白、晶莹、凉凉的。
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芦 苇
白露秋霜 河畔道路 秋水
丛生茂密,秋来变黄,霜袭后发白,
柔和、沉静、澄明、清冷。
艺术形象
迷迷离的氛
清 冷 孤 寂
特点
围 凄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
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 三叠,反复歌咏。
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 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 执着专一。
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朦胧 美丽高洁 可望而不可即 象征:友情、爱情、理想 ……
小结
【全诗三章】
(1)用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 相思的心上人相会的艰难之情。
( 2 ) 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 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3) 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 的深沉的相思之情。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
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 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兼葭》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 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 强烈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