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长白山
黑龙江
第二节“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第2课时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运用资料,知道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归纳其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综合思维:通过阅读教材材料,知道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了解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总结出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北大荒”
“北大仓”
开发较晚、人烟稀少、沼泽遍布
“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
活动 运用资料,知道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总结出东北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历史上的“北大荒”
合作探究
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现在的“北大仓”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 农业发展条件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1)不利条件
纬度高,一年一熟
(2)有利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机械化耕作
雨热同期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湿地
作用
开阔视野
三江自然保护区
东北平原的生态保护
扩大耕地
湿地锐减
生态恶化
措施
停止开荒
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水稻
主要农作物
大豆
玉米
小麦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人口少
产量高
机械化
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东北农业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为大规模机械化经营农业提供有利条件。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吉林长春生产下线
1958年,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在大连造船厂下水
1960年,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在黑龙江大庆投入开发
发展重工业的条件
铁
石油
煤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重工业经济发展滞后
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
势头良好、前景广阔
东北三省: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开采矿产资源
2.巩固边防建设
3.发展边境贸易
对照下面两幅图,看看矿产地和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材料: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东北三省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
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图
结合材料,分小组讨论,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特点:
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化行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形成原因:
大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以钢铁、有色金属矿采选、非金属矿物制品、家具制造农副食品加工、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工业中钢铁占比重较大。
特点:
伊春的铁矿资源丰富
形成原因:
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特点:
以钢铁及深加工产业、菱镁新材料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工业中钢铁和机械制造占比重较大。
鞍山的铁矿资源丰富
形成原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运用资料,知道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归纳其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综合思维:通过阅读教材材料,知道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了解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总结出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
【自主学习】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不利条件:
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需要(热量不足);
(2)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 。
2.农作物:东北平原盛产 、玉米、大豆、水稻等。
3.东北三省商品粮地位: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 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自然条件:①土壤 ,适宜农作物生长; ②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人文条件:③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④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4.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生态环境问题: 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2)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 ,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5.湿地功能: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 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 。
【合作探究】东北三省的农业
合作探究任务:运用资料,知道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总结出东北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名师点拨]由于东北地区相对开发较晚,人烟稀少,因此沼泽遍布,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一片枯草芦苇塘的景象。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现在,“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1.东北三省由之前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我们知道,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的影响较大,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地区在发展农业方面,都有哪些有利条件?另外,想一想,有不利的条件吗?
2.农业发展为该区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提供了基础。读下图,说说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
3.依据所学的东北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特征,梳理总结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4.东北三省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有何解决措施。
学习活动2:
【自主学习】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三省是我国第一个 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临渤海、黄海,铁路网稠密, 便利。
3.重工业体系: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
4.面临问题与对策:
问题:20世纪90年代,由于 、设备老化、产业结构 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2)对策:国家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建议:①调整 ; ②更新设备; ③提高生产技术;
④引进科技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⑤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合作探究】东北三省的工业
1.请同学们找一找下列东北三省的主要工业中心及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沈阳、大连、长春、抚顺、大庆、伊春)。并根据东北三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完成下表。
2.目前,东北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工业、资源的分布特征,结合材料,我们通过分小组活动,来更深入地探究一下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色。结合材料,分小组讨论,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材料: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东北三省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
A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读图,说出这些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B组:对照图,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C组:读图,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对照图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知识自我建构】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1:
【自主学习】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1)一年一熟 (2)低温冻害 2.小麦 3.商品粮 肥沃
4.(1)湿地 (2)停止开荒 5.三江平原 沼泽湿地
【合作探究】东北三省的农业
1.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条件:该区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保证一年一熟,另外,经常会受到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由上图可知,东北三省粮多地少,粮食的本地消耗少,因此,可以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商品粮。
3.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其他条件: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河流众多,方便灌溉;交通便利、方便外运……
4.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以保护东北的生态环境。
学习活动2:
【自主学习】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 2.海陆交通 3.重 4.(1)资源枯竭 单一 (3)产业结构
【合作探究】东北三省的工业
1.
2.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导致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3.A组展示:
哈尔滨:铁路枢纽,铁路运输便利,而且还有松花江便利的内河航运
长春、沈阳:铁路枢纽,铁路运输便利
大连:既有铁路运输之便,更有海上航运之便。
B组展示:
由两图对照可以看出,主要的矿产地,几乎都有铁路通过。
甲地为富克山,乙地为抚远。富克山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抚远是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铁路修到甲地的原因是,为了开采甲地的金矿资源,方便资源开采和外运。铁路修到乙地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国家安定及国防安全。
C组展示:
大庆特点: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原因:大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伊春特点: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工业中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占比重较大。原因:伊春的森林资源丰富。
鞍山特点:以钢铁、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工业中钢铁和机械制造占比重较大。原因:鞍山的铁矿资源丰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运用资料,知道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归纳其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2.通过阅读教材材料,知道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了解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总结出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怎样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东北地区由沼泽遍布的“北大荒”到现在的“北大仓”都经历了什么 也带来了哪些问题 带着这些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学习活动一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自主学习】
1.不利条件:
(1)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一年一熟 需要(热量不足)。
(2)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 低温冻害 。
2.农作物:东北平原盛产 小麦 、玉米、大豆、水稻等。
3.东北三省商品粮地位: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 商品粮 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自然条件:土壤 肥沃 ,适宜农作物生长;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人文条件: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4.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生态环境问题: 湿地 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2)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 停止开荒 ,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5.湿地功能: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 三江平原 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 沼泽湿地 。
【合作探究】 东北三省的农业
合作探究任务:运用资料,知道东北三省由“北大荒”到“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总结出东北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由于东北地区开发相对较晚,人烟稀少,因此沼泽遍布,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一片枯草芦苇塘的景象。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东北地区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1.东北三省由之前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我们知道,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的影响较大,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地区在发展农业方面,都有哪些有利条件 另外,想一想,不利的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利条件:该区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保证一年一熟,另外,经常会受到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农业发展为该区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提供了基础。读教材P19“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2018年)”,说说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
参考答案:由图可知,东北三省粮多地少,粮食的本地消耗少,因此,可以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商品粮。
3.依据所学的东北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特征,梳理总结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河流众多,方便灌溉;交通便利、方便外运;等等。
4.东北三省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有何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以保护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学习活动二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自主学习】
1.东北三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 重 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临渤海、黄海,铁路网稠密, 海陆交通 便利。
3.重工业体系: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 重 工业体系。
4.面临问题与对策:
(1)问题:20世纪90年代,由于 资源枯竭 、设备老化、产业结构 单一 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2)对策:国家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建议:①调整 产业结构 ;②更新设备;③提高生产技术;④引进科技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⑤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合作探究】东北三省的工业
1.请同学们找一找下列东北三省的主要工业中心及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沈阳、大连、长春、抚顺、大庆、伊春)。并根据课件P17图(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完成下表。
参考答案:
主要工业中心 主要工业部门
沈阳 机械工业
大连 造船工业
长春 汽车、电子工业等
抚顺 石化工业
大庆 石油、化学工业
伊春 森林、钢铁工业
2.目前,东北三省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导致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3.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工业、资源的分布特征,结合材料,我们通过分小组活动,来更深入地探究一下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色。结合材料,分小组讨论,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材料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东北三省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
A组: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读图,说出这些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B组:对照图,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C组:读图,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对照图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A组展示:
哈尔滨:铁路枢纽,铁路运输便利,而且还有松花江便利的内河航运。
长春、沈阳:铁路枢纽,铁路运输便利。
大连:既有铁路运输之便,又有海上航运之便。
B组展示:
由两图对照可以看出,主要的矿产地,几乎都有铁路通过。
甲地为富克山,乙地为抚远。富克山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抚远是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铁路修到甲地是为了开采甲地的金矿资源,方便资源开采和外运。铁路修到乙地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国家安定及国防安全。
C组展示:
大庆特点: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为主。原因:大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伊春特点: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工业中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占比重较大。原因:伊春的森林资源丰富。
鞍山特点:以钢铁、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工业中钢铁和机械制造占比重较大。原因:鞍山的铁矿资源丰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第2课时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任务一 认识东北三省的农业发展及对湿地的保护
1.农业发展的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1)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
的需要;春秋季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 ;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曾经人烟稀少,沼泽遍布。
(2)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地势 ,土壤 ,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主要农作物: 、玉米、 、水稻等。
一年
一熟
低温冻害
平坦
肥沃
雨热同期
小麦
大豆
2.农业地位: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 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农业的发展变化
(1)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如今,“北大荒”变成了“ ”,现在又变“荒”了。
(2)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 .
。
任务二 分析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发展前景
1.发展条件: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 、铁、
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商品粮
北大仓
自然保
护区
煤
石油
2.工业部门: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
3.工业地位:东北三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 .
,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4.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资源 、设备老化、产业结构 等。
5.发展前景:国家明确提出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近年来,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势头 ,前景广阔。
重
重工
业基地
枯竭
单一
振兴
良好
主题 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
[自主探究] 东北平原农业的发展
1.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气候
主题·探究案
一
低温冻害
雨热同期
(2)地形和土壤:东北平原地势 ,土壤 ,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3)水源:有 、辽河、嫩江等河流,灌溉水源丰富。
2.对比探究东北平原农业的发展
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据图分析,为什么东北平原能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平坦
肥沃
松花江
参考答案:华北平原人口稠密,本地粮食消费多;东北平原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商品率高。
[合作探究] 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条件及特点
1.读图,说出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的特点,并找出代表性的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读图分析,东北三省的工业有何特点 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和原料产地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其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多靠近原料产地。
3.本区有我国著名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分析该基地早期发展的有利
条件。
参考答案: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础,独特的发展历程,使辽中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迁移应用] 东北三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三江平原地区经过50多年的开荒,虽然耕地扩大,粮食产量增加,但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结合所学内容讨论目前东北三省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东北三省面临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针对产业结构单一可以采取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针对设备老化,可以加快技术改造,培养科技人才;针对资源枯竭,可以进行资源型工业转型。
评价一 结合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条件
东北大米一年只产一季,依靠肥沃的黑土地,利用松花江等纯净无污染的水源灌溉,所产大米深受消费者喜爱。下面图1为东北地区图,图2为哈尔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3题:
进阶·训练案
图1 图2
1.东北大米一年只产一季,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气候 D.土壤
2.东北大米品质优良,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有( )
①生长期光照时间长 ②水源纯净充足 ③肥沃的黑土 ④全年水热条件好 ⑤山区面积广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C
A
3.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
A.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
B.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
C.地形崎岖,土壤较贫瘠
D.河流稀少,灌溉水源短缺
A
4.(2024临沂节选)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阶段,后来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国家决定停止开荒的原因是( )
A.开发矿产资源
B.扩大工业用地
C.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D.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C
评价二 运用资料分析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及振兴措施
5.东北三省是“国之重器”之地,下列关于东北三省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B.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匮乏
C.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全面振兴
A
6.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摇篮,发展中面临资源枯竭、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优质人才外流等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 )
①更新设备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依托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东北籍健儿屡获佳绩,赛场外刻着“东北制造”的智能比赛场馆“冰立方”、雪车等赋能冬奥,“冷冰雪”为东北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如图示意东北三省工业、城市和交通分布。据此回答7~9题:
7.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获奖健儿多为东北籍,主要得益于当地
( )
A.工业基础维厚 B.冰雪资源丰富
C.农业条件优越 D.民族文化多元
8.东北三省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其工业发展特点是( )
A.以综合性工业为主
B.以轻工业为主
C.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以重工业为主
B
D
9.借北京冬奥之势,兴冰雪装备之器。东北将优势延伸至冰雪产业,旨在( )
A.发展传统工业 B.提高生产技术
C.实现绿色转型 D.扩大进口贸易
C
10.(人地协调观)东北三省不仅是“中国饭碗”,也是“国之重器”。北京某中学师生开展了以东北三省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如图为东北三省示意图。根据小组活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中国饭碗——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为主题进行学习。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从昔日的“北大荒”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仓”。同学们收集资料,探究了三江平原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并制作了框图。
(1)请在下面框图内横线上填写适当词语,完善三江平原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参考答案:①人口少 ②温带季风 ③黑土 ④高
第二小组:以“国之重器——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为主题进行学习。东北三省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
(2)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主要条件有 和
。图中鞍山市可发展 工业。
矿产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钢铁(或机械)
资料一 阜新有1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是我国最早的能源基地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前,阜新被称为“煤电之城”。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资源逐渐枯竭、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出
现,经济发展滞缓。2008年3月17日,阜新市被列为我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
(3)辽宁省阜新市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经历了“兴起—辉煌—衰退”,这种资源属于 (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由此可推断,该城市工业以 (填“重工业”或“轻工业”)为主,位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 工业基地。
非可再生
重工业
辽中南
(4)请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计献策,结合阜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优化经济结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能源结构,资源型工业转型;加快技术改造,培养科技人才;发展耗水少的产业,加强环境
治理。
第三小组: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为主题进行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东北三省借助冰雪旅游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成为促进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资料二 查干湖渔猎文化源于史前,一直延续至今。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12月至次年春节前,是查干湖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此时段鱼类处于冬眠期,鱼肉鲜美;足够的低温,鱼类出水即冻;冰面厚度超过50厘米,可承受大量的人和汽车在冰面开展捕捞活动。
(5)根据资料二写出每年12月至次年春节前是查干湖冬捕黄金时间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此时段是查干湖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鱼类处于冬眠期,鱼肉鲜肥;足够的低温,鱼类出水即冻;冰面厚度超过50厘米,可承受大量的人和汽车在冰面开展捕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