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雨》教案
1.设计意图
本课选择了人教版第九册第七课《雨花》中《踩雨》一课为教学内容,以“雨”为主线,按“听雨——赏雨——唱雨——踩雨——戏雨”为线索,对整堂课进行设计,力求让学生感受自然美、音乐美、创造美。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多种“雨”为主题的音乐,能感受不同的构思,不同旋律,风格情绪的变化。
B、能力目标:孩子们能用欢乐、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尝试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为歌曲伴奏。
C、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踩雨》,学生能在音乐中感受体验踩雨的欢乐情绪,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这方面的意识较为模糊,本节课需要教师通过事实依据来说明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踩雨》 不同的构思,不同旋律,相同内容,风格情绪的变化。
4.教学难点:
体验表现生活与歌曲中踩雨的欢快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1.师:“下雨天,你都听到了怎样的下雨声 ”
(同学回答:沙沙哗哗 等。)
师:你们都说的很好,老师听到了和你们不一样的雨声。
沙 里格 沙
(二)参与探究
1)师:老师给大家两条节奏,请你仔细听,看看我为雨声配的是哪条节奏!
师:出示节奏 a: x x x x x x︱x x x 0 ‖
b: x x x x x ︱x x x x 0 ‖
听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把这两条节奏一起练习一下。
2) 师:我们用“沙 里格 沙”来读一下节奏?
a:x x x x x x ︱ x x x 0 ‖
沙 里 格 沙 里 格 沙 沙 沙
b:x x x x x ︱ x x x x 0 ‖
沙 里格 沙 沙 沙 里格 沙
(注意提示学生念的时候声音要有弹性
3)师:听老师把刚才的节奏加上旋律,请你们仔细听两条节奏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
(学生说出顺序后先读节奏,在读歌词)
我按照同样的 节奏,写了两条旋律,认真听你能发现什么?
(旋律的走向、最后小节节奏变化)
4)学唱旋律和歌词
学生完整演唱两条旋律和歌词,老师提示唱的要有弹性。
过渡:你们唱得太好了,你们的歌声仿佛把老师带到了那个美好的童年。。。。。
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心情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踩雨》
三)、学习《踩雨》
1、初听
师:在欣赏的时候请你找出刚才表现雨声的旋律出现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听到时就举起手。
(播放课件 学生欣赏)
2、讨论
师:讲解什么是歌曲的引子和尾声
引子:出现在歌曲的开头,用来酝酿情绪,提示内容的。
尾声:出现在歌曲的结尾,有结束感觉。
中间称为主体部分
(板书:引子 主体 尾声)
3、复听歌曲
除了引子尾声,歌曲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4、学习主体部分
师:我们就带着欢快、高兴的的情绪一起学习主体部分。
1)学唱旋律
师:仔细观察旋律,在乐句与乐句、小节与小节间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乐句、小节节奏相同)
听老师弹奏旋律,学生看谱
再听,轻声哼唱。
师:你觉得哪些句子唱起来有困难?
(老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的不准确的乐句)注意休止符
2)学唱歌词
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跟着旋律有节奏的念歌词。请注意不要有拖腔和叫喊的现象。
提示要念得欢快活泼,声音要有弹性。
请大家就用这样的状态,跟着旋律唱歌词。
3)分段
如果让你从音乐上对主体部分进行分段,你会分成几段。
两段 用 A 和B 表示
(完成板书 :引子 A B 尾声 )
5、尾声学习
一起看看尾声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6、再次聆听歌曲:《踩雨》
7、学生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8、师生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
1、讨论歌曲情绪“谁在雨过后踩过雨,说说你的心情?”
2、教师:“我想了一个好注意,可以在现场就感受一下踩雨时叭叭叭的声音快乐,请在句末处加上“XX”,用自制乐器或用双脚轻轻拍打地面,并用刚才我们所说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
谱例:3 23 2 5 ∣ 2 21 2 XX ∣ 3 23 7 67 ∣ 1 1 1 XX∣
3、随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要求:边唱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4、教师:“同学们的脸上浮现的笑容真好看,大家想像着“踩雨”的情景,来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用我们身边的自制乐器或其他表演形式(唱、跳),重现“踩雨”的情景,我们开始吧。”(背景音乐《when the love falls》,多媒体展示从成年到幼儿时的雨中图片)
5、分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价。
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表现的真精彩,老师被你们带回了童年,在雨中踩雨,你们一定也经历过这样愉快的游戏。雨声、踩雨声、笑声编织成一首动听的交响曲。只要我们留心,相信大家能听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更多创作灵感与快乐。”
课后延伸:
1、“雨滴带给人们遐想,课后让我们寻找并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雨》,我们可以在下节课进行创作展示。”
2、构思: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要求: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4、说明: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