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测试卷(含答案) 2024-2025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测试卷(含答案) 2024-2025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07 12:0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人体某些部位也具有杠杆的功能,如图是肱二头肌收缩将前臂收回的动作,此时支点是 (选填“A”或“B”),前臂属于 杠杆。
2.如图所示,物体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的力臂 (杠杆自重忽略不计)
3.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种形式的滑轮组把重为400 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已知每个滑轮重20N,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 N,图乙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N。
.我国古代记录传统手工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舂”。如图所示,这是小梦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国传统农耕“舂稻谷”的示意图,此时“舂”属于 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小梦感觉往下踩时力量不够,使用起来比较困难,可采取的措施是 。
.如图用相同的滑轮组装成甲、乙滑轮组,分别将同一重物在相等的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拉力的功率关系为,机械效率关系为η1 η (均选填“>”、“<”或“=”)。
6.用如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 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填“A”或“B”),动滑轮重为 N,3s内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J。
二、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其中第7~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3~14 小题有两个选项正确,少选得1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
7.如图所示,皮划艇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桨柄的末端,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可看成是一个杠杆。下图中的船桨模型中最合理的是 ( )
8.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及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较省力,机械效率较低 B.乙较省力,机械效率较低
C.甲较省力,机械效率较高 D.乙较省力,机械效率较高
9.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①→②→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0.小明学习了杠杆后,他把了解到的杠杆进行了分类,如图所示。其中作用特点相同的一组是 ( )
11.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 )
12.小明用动滑轮竖直向上提升重物,下列措施能提高动滑轮机械效率的是 ( )
A.减小动滑轮的重力 B.增大重物上升的高度 C.减小物体的重力 D.增大重物上升的速度
13.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380N 的建筑材料提升到楼顶,如图所示。已知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N,建筑材料在5s内匀速上升5m,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动滑轮所受重力为20N
B.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 2000J
C.工人所用拉力的功率为380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5%
14.如图所示,甲、乙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光滑斜面,长度分别为4m 、5m ,高度相同。两个工人分别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甲、Fz 把完全相同的工件从斜面底端匀速地拉到斜面顶端,且速度大小相等。此过程拉力 F甲、Fz所做的功分别为W甲、Wz,功率分别为 P甲、Pz,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如图甲是小张用笤帚在水平地面扫地,如图乙是简化图,以O为支点,作用在A点的动力为请在图乙中画出作用在笤帚上B点摩擦力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
16.如图所示,杠杆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作用在杠杆A 点最小的力和阻力的力L 。
四、实验探究题(共15分)
17.(4分)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
(1)在研究定滑轮特点时,按图甲操作,据此可说明: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 ,但不可以 ;
(2)在研究动滑轮特点时,按图乙操作,发现测力计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其原因可能是 ;如果不更换动滑轮,为了使拉力 F 接近物重的一半,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18.(6分)某同学利用铁架台、带刻度的杠杆、细线、弹簧测力计、若干砝码(每个钩码重1N)等实验材料,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1)实验前,杠杆处于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应先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该同学根据图乙便直接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3)该同学又采用了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计算出弹簧测力计的值应为 N,但是小明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稍大于计算值,其原因可能是 。
19.(5分)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得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物理量 实验序号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 h/m 0.1 0.1 0.1
绳端拉力 F/N 1.8 1.6 1.8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4
机械效率η 74.1% 62.5%
(1)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 (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 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4)小组同学再用第 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 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 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结果精确到0.1%)。
五、综合应用题(共21分)
20.(9分)如图,小王站在高3m、长6m 的斜面上,将重200N的木箱A 沿斜面匀速从底端拉上顶端,拉力大小恒为120N,所花时间是10s。求:
(1)木箱A 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
(2)小王对木箱A 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21.(12分)在拓展课上,小泉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拉动工件,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他用该滑轮组在4s内将一个重为 100N 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 2m。人的拉力为18N,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35%,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求:
(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第十一章测试卷答案
1. A 费力 2.0.5 40 3.400 210
4.费力 将脚踩点远离支点 5.> = =
6. A 40 300
7. B 8. B 9. D 10. D 11. D 12. A 13. AD 14. BC
15.
17.(1)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
(2)动滑轮有重力 增加物重
18.(1)右
(2)不合理 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
(3)4.5 杠杆自身的重力对实验有影响
19.(1)匀速 (2)乙 (3)越低 (4)83.3%
20.(1)0.6 m/s;(2)72 W;(3)83.3%。
21.(1)72J。 (2)18W。 (3)1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