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运动和力 教学设计 2025年八下物理(沪粤2024)(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7.5 运动和力 教学设计 2025年八下物理(沪粤2024)(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07 22:5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5 运动和力 教学设计
课题 7.5 运动和力 单元 第七章《运动和力》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衡状态物体切入,如静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杂技演员、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等,进而构建学生对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等物理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分析日常生活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例子;而物体也可能受非平衡力的作用,因此,通过实验展示非平衡力下物体是怎么运动的,而他们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2022新课标要求 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停地运动。 2.2.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2.4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2.2.5 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1.5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构建二力平衡的物理观念,深刻理解二力平衡是物体受力的一种特殊且重要的状态,形成系统的力的平衡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这一观念解释生活中物体平衡现象。(物理观念) 2、从复杂的实际物理现象中构建出简洁的二力平衡物理模型,并通过对比法、归纳法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受平衡力与非平衡力的运动状态。(科学思维) 3、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科学探究) 4、在实验中通过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思维,结合物理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节学习之前已经对力的概念、物体运动及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等知识有了认识,这都为学习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分析奠定了基础,然而学生对于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理解尚浅,需通过实验以及生活中典型的实例,深化学生对物体受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的理解。
重点 1、二力平衡的条件;2、物体的平衡状态;3、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生活中物体的受力情况
难点 1、二力平衡的条件;2、运用二力平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钩码、细线、小卡片、小球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由前面我们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不受力的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然而生活中物体可能不受力,难道生活中就没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吗?那么它们的受力特点是怎样的?受力的物体又是怎样的运动状态呢? 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二力平衡 观察停在树枝上的小鸟、被托举的杂技演员、放置在桌面上的书本,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运动状态,并和学生一起对物体作受力分析。 结论:他们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观察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匀速上升的无人机,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运动状态,并和学生一起对物体作受力分析。 结论:他们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引出二力平衡概念:若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者说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并针对概念中的关键作出解析,引导学生得出平衡状态就是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知识点二 二力平衡的条件 展示活动1内容,根据实验过程中需要获取的数据思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并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实验 获取实验数据,对比分析总结实验数据 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对平衡状态的物体作受力分析可知,二力平衡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 提问: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平衡力需在同一物体上,若力不在同一物体上,物体还平衡吗? 引出改良实验装置,简单示范小卡片替换小车作为研究对象后的实验操作,并说出它的好处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对课本所示想一想中所示物体是否能处于静止状态进行判断 引出生活中在平衡力作用下的例子(包括静止和做匀速直线运动),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提问:之前我们学过的相互作用力也是等大、反向、共线,那么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 引出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知识点三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 展示活动2的内容,并利用现有器材进行简单实验 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观察下滑水平面小球的运动状态 观察抛出的小球的运动状态 同时对它们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它们是受非平衡力作用,在非平衡力作用下有的由静止变为运动,有的由运动变为静止,有的运动速度由慢 变快,有的运动速度由快变慢,还有的改变运动方向做曲线运动。 因此,,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即合力不为零时,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并根据这个特点,综合物体受平衡力和非平衡的情况下,运动状态分别会是怎样。 而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可能会是怎样。 分析例子,跟着教师一起作受力分析,并归纳总结 阅读内容,跟着教师思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观看视频,参与实验 获取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回答问题 参与讨论,并跟随教师一起对物体作受力分析 总结归纳,学会判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阅读活动内容,和教师一起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认识并理解二力平衡,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运用平衡力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道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认识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并学会分析物体受平衡力和非平衡力的运动状态
课堂练习 1.关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是平衡状态,物体运动时就不是平衡状态 B.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是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就不是平衡状态 C.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时都可能是平衡状态 D.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时都不可能是平衡状态 2.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3.如图所示,用手把一物体静止压在竖直墙壁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保持静止是因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小于摩擦力 B.手对物体的压力大于物体对手的弹力 C.物体的重力和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对墙的压力和墙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4.下列关于某同学起立时,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她受到的重力和她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她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C.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和她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她对地面的压力和她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5.如图甲所示是无人机用绳子吊起重物匀速上升时情景,此时重物和无人机受力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判断正确的是( B ) A.FA和FA'+GB是平衡力 B.FA和GA是平衡力 C.FA'和GA是相互作用力 D.FB和FA'是相互作用力 6.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象如图,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 ) A.有甲和丙 B.有甲和丁 C.有甲、丙和丁 D.有乙、丙和丁 7.如图所示,为手拉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此时小球受到的一定是  非平衡力 (“平衡力”或“非平衡力”)。若此时放手瞬间,小球所有外力消失,则小球将沿  直线 运动(“静止”、“直线”或“曲线”)。 8.如图所示,飞机通过降落伞投放物资,降落伞打开之前,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快,此时降落伞(包含物资)受到的阻力  小于 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  等于 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9.(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方向用50N的力F,将一个重30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则墙壁对木块的支持力是  50 N,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为  30 N。 (2)突然撤去力F,在图乙中画出木块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3)如图丙所示小明用力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讲台,但没有推动,这是因为小明的推力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讲台受到的摩擦力,从图中可以判断出小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  左 (选填“左”或“右)。 10.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设置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砝码的质量相同。 (1)实验中是通过  改变钩码的数量 来改变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的。 (2)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  等重 (选填“等重”或“不等重”)的砝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但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不等重的砝码,木块仍然保持静止,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木块与桌面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 。 (3)现保持F1与F2的大小相等,将木块换成小车,然后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发生转动,据此可以得出二力平衡时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是  平衡的两个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红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D 。 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小红在图乙的装置上用剪刀从小卡片的中间将小卡片剪开,可以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 。 (6)如图甲,在木块的左右两边挂上相同的砝码,木块静止时,小木块受到  两 对平衡力作用。 (7)利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两个滑轮安装成不同的高度, 能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完成练习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包括二力平衡的概念、条件、实验探究过程以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等,物体受非平衡力的运动状态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与教师共同归纳小结 复习知识点,巩固知识
板书 二力平衡:若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者说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二力平衡的例子: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等等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与区别 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的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非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内容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