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的故事!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背、圈”。
学习目标
2.通过对重点语句逐段的讲解,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
3.培养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敢于质疑,不懂就要问的意识。
照例
背诵
bèi sònɡ
lì
糊涂
hú tu
吓呆
dāi
戒尺
jiè
厉声
lì
挨打
ái
清楚
chǔ
圈出
quān
反义词
学认字
多音字
挨
背
ái:挨饿 挨板子
āi:挨近 挨家挨户
圈
bèi:后背 背井离乡
bēi:背包 背黑锅
quān:圈点
juān:圈猪 圈鸡
juàn:圈养 牛圈
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不懂就要问
谁不懂?
哪儿不懂?
要问谁?
问什么?
……
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伴交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读书像唱歌,这样的读书方式真新鲜。
先 生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老师。
私 塾
戒 尺
指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书先生,没有规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惩戒学生的木板。
这和我们现在一点都不一样,我们学习的时候是自主学习,可他们读书的时候是跟着老师一起读,还像唱歌一样。
我来补充,还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学习的时候要理解课文,有问题的时候,老师都会给我们解答,他们却要背下来,先生还不给他们讲。
默读第2自然段,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情形,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为了弄清楚书中的道理,不糊里糊涂地背,孙中山鼓足勇气,表明他追求真理的欲望强烈。
有的同学_____________,有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想: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小声嘀咕: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图中同学的表情动作想象描写。
惊得目瞪口呆
吓得用书挡住脸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想一想,先生的态度怎样?
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
老师开始的态度是:发怒、不满,从“拿着戒尺”“厉声”可以看出。在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课文之后,老师的态度变为详细地讲解。
现在的教育方式则是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学习,老师更希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要学习就要学懂,不懂就该问个明白。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孙中山当时就是害怕也要鼓起勇气,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联系实际,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怎么做?
上网查找资料
查阅工具书
询问老师、家长,和同学一起讨论等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学贵有疑。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发问,就会有所收获。。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思维导图
勤学好问
善于思考
执着求理
孙中山
关于不懂就问的名言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孔子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郑燮(xiè)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俄〕普列汉诺(nuò)夫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