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新课导入
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
1933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任秘书长。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西方人称他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第一落
第二落
第三落
第一起
第二起
第三起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时空观念)
2. 通过对教材、视频和史料的分析,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增强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新中国以来各发展阶段分期的回顾,进一步树立时空观念。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会后拨乱反正历史的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真理、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提升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凡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这次大折腾,初步估算损失了五千亿元……这个数字比建国30年的全部基本建设总投资还多。当然,我们的损失不止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宝贵的时间。
材料二:“仅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和地方副省长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即占总人数的75%左右。……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冤假错案……全国被株连的群众达1亿人。”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也大大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把多年辛苦建立的各级人民政权机构打碎了,把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机构公、检、法砸烂了……—金春明《大变动年代的探索》
材料四:“学校‘停课闹革命’,大学停止招生,教育事业受到极大摧残。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
经济困难
冤假错案
政治混乱
文化凋敝
1.背景:
(1)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呢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2)“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①时间:
③内容:
1)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2)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②发表途径:
《人民日报》 《红旗》杂志 《解放军报》
1977年2月7日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两个凡是”
引起
普遍不满
”两个凡是“方针
④结果:导致1976年至1978年这两年,国民经济徘徊不前。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2.真理标准问题:
①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②性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④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认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12月13日, 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阶级斗争为纲
时代呼唤一位有勇气、有能力纠正错误的人!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写信,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河。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都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
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为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地点:北京
(3)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4)召开原因: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结束盲目个人崇拜
(5)主要内容: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前
后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历
史
转
折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二、“文化大革命”
党三次工作中心的转移:
20世纪的三次历史巨变与三位伟人
民主革命先驱
新中国缔造者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6)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三、拨乱反正
1.背景: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平反冤假错案
①政治上: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三、拨乱反正
②思想上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作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1981年6月,邓小平在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三、拨乱反正
思想上拨乱反正完成的标志: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三、拨乱反正
③教育上: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参加高考的学生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高考制度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三、拨乱反正
历史回顾畅想未来
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时空观念
回顾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
1921年
开天辟地
建立中国共产党
星星之火
1927年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当家作主
1949年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
1956年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伟大转折
1978年
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
三、拨乱反正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醒过来
站起来
富起来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改革开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课堂小结
思想先导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转折之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78年12月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北京
拨乱反正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
随堂训练
1.《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 70余次,发表文章 650 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主题是( )
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
A
A
3.习近平总书记嘱咐青年学生要多学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的交汇点是()
A. 1921年 B.1949年 C. 1956年 D.1978年
4.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人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