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北冥(míng) 鲲鹏(kūn) 羽翼(yì)
B. 迁徙(xǐ) 尘埃(āi) 濠梁(háo)
C. 遵循(xún) 汝辈(rǔ) 抟扶摇(tuán)
D. 齐谐(xié) 鹏鸟(péng) 鲦鱼(táo)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________
(2) 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_________________
(3) 天池也 天池:_______________
(4) 固不知子矣 固:_________________
3.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
“______”同“______” ,___________
4.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 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野马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安知鱼之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怒而飞 B.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 鲦鱼出游从容 D. 其翼若垂天之云
6.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B.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 是鱼之乐也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太丘舍去
B. 志怪者也/ 寻向所志
C. 志怪者也/ 技亦灵怪矣哉
D. 其翼若垂天之云/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默写填空
(1).庄子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情形的句子是: 。
(2).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 。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反驳庄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庄子〉二则》,完成练习。
《北冥有鱼》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________________
(2)《齐谐》者,志怪者也 ________________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______________
(4)请循其本 _________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北冥有鱼》描述了“鹏”的形象,请概括“鹏”的特点。
13、下列对《〈庄子〉二则》的相关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篇文章都出自《庄子》。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北冥有鱼》前三句话以顶真的形式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起来音律流畅。
C. 《北冥有鱼》一文旨在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富含哲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D.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惠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①,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②,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③庐墓④,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⑤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改动)
[注释]①转相传授: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②赴阙:入朝。③跣(xiǎn)足:赤脚。④庐墓:在墓旁搭盖小屋,指守孝。⑤内外亲:同姓和外姓的亲戚。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首谒范纯仁 谒:
(2)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斯:
(3)自洒扫应对 自:
(4)不越其序而后已 已:
1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纯仁贤之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B.①荐于司马光 ②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①可与进道 ②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①乃归葺小室 ②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2)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
17.文中的徐中行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无愆过⑤,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注释]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
18.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未尝识人间情伪 尝:
(2)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 行:
(3)德义不修 修:
(4)皆反,其故何也 故:
19.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泉香而酒洌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非臣下之过欤?
(2)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21.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 , ”。
22、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
1、D 2.(1)盘旋飞翔 (2)离开 (3)天然形成的水池 (4)固然 3、冥--溟 海
4.(1)气息,这里指风 消息;休息;利息 (2)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一种哺乳动物的名称 (3)疑问代词,怎么 安定;安全 5.A 6.B 7.A
8.(1)(当它) 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它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这只鸟,在海水运动时将要迁移到南海去。
(3)(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鹏鸟)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9.(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我非鱼 固不知鱼矣 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0、(1)海水运动 (2)记载 (3)完全,完备 (4)追溯
11、(1)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12、“鹏”具有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特点。
13.D
14.(1)拜见,拜访 (2)这 (3)从 (4)停止
15.D
16.(1)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2)父亲死后,(他)赤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孝),亲自耕种赡养母亲。
17.刻苦勤奋,虚心请教,孝顺父母,乐于助人。
18.(1)曾经 (2)品行 (3)修养 (4)原因
19.B
20.(1)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2)所以古人尊重君子而轻视小人。
2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2.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