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素养达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素养达标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7 18:0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素养达标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字词训练。(10分)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1)我拿着chǎn zi( )在地里xián guàng( ),忽然在一棵大yú shù( )的枝权上发现了一只美丽的hú dié( )。
(2)fú xiǎo( )时分,我就和妈妈一起去采sāng yè( )。
(3)我chéng rèn( ),我gē cǎo( )的速度很慢,可我确实尽力了。
2.选字填空。(2分)
竟 竟
(1)想不到外祖父( )像小孩子一样,呜鸣呜地哭了起来……
(2)智力( )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了。
3.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4分)
( )然大悟 烟( )浩渺 乐此不( )
相映成( ) 离乡背( ) ( )负盛名
(1)形容人或物名气很大。 ( )
(2)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 )
二、选择题。(9分)
1.下面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供职”的“供”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供求 B.供品 C.供给 D.提供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旖旎 蜻蜓 蚂蚱 B.随意 水瓢 一望无银
C.瓢泼 拔草 巍峨 D.瞎闹 锄头 眷恋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昼出耘田夜绩麻(把麻搓成线) B.敲成玉磬穿林响(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C.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岸) D.山衔落日浸寒漪(水中的波纹)
4.下列句中的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B.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C.不但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而且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
D.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B.有一天,母亲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C.祖父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D.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租父拔草,我就拔草。
6.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能体现古诗韵味的一项是( )。(1分)
A.昼出耘田/夜绩麻 B.敲成玉磬/穿林响
C.草/满池塘水/满陂 D.山衔落日/浸寒漪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十岁成长礼上,爸爸送给我有意义的一本儿童读物。
B.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C.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D.春天的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8.下列句子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B.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C.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D.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9.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祖父的园子》一文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B.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抒发了作者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C.《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
D.南宋诗人雷震的《村晚》展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晚景风光图
三、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5分)
(1)这句话中,作者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
、 的不同表现,生动地写出了大阳光很强的特点。
(2)列举多个事物类似的具体表现可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请你仿照例句,用这种写法,将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腊月,天多冷。 冷得 , 冷得 ,
冷得 。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到怎样的乐趣。(2分)
稚子金盆脱晚冰,彩丝穿取当银钰。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梅花魂》共写了三件和梅花有关的事,第一件事是“我"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训斥我母亲”,小心清理污迹;第二件事是送“我” ;第三件事是送“我” 。
2.《月是故乡明》以“月”为线索,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描绘了 、古柳下面点起篝火、 等美好的画面,更以离开故乡后看到过的各地月景衬托故乡月亮的美。作者称呼故乡的月亮是“ ”,凝聚了作者对 的深情。
3.《四时田园杂兴》(共三十一)中“ , ”两句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村晚》中“ , ”两句把“绿草、碧水、青山、落日”四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五、新情境采访父母的童年生活口语交际。(4分)
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那大人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去采访你的爸爸或者妈妈,你最想问什么问题 请写出两条。
六、新情境 游览江南古镇生活实践题。(8分)
1.暑假,乐乐和爸爸妈妈去一个江南古镇游玩,在影视城的古代生活区,他们不可能看到的人物是( )。(1分)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D.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2.乐乐随着爸爸妈妈走进了一个名叫“风骨”的书画院,只见满墙挂着梅花图。
妈妈小声说了句:“这个‘风骨'书画院里怎么有那么多梅花图啊 ”如果你是乐
乐,请结合在《梅花魂》中所学的知识,给妈妈解释一下:
妈妈,因为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他们不管 ,不管 ,从来都是
。这里悬挂梅花图,其实是在赞美有梅花乘性的人。(3分)
3.随后他们又来到了“慈母亭”。慈母亭中的石碑上刻着一首诗,因为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了,这时一位小朋友把诗的前四句朗诵了出来。(4分)
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 。
(1)请把他朗诵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2)妈妈说从小朋友的朗诵中,她感受到了诗人对母亲的爱。你还有其他能够体会诗人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的办法吗 (2分)
我的办法是:
七、阅读体验厅。(27分)
(一)祖父的园子(节选)
祖父发现我铲(chǎn cǎn)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jié ji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1.给选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分)
2.选段中出现了几个含有“笑”的语句,请用“ ”画出来。你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祖父 (2分)
3.在“我”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等过着怎样的生活 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二)开在心里的橘子花(节选)
徐光惠
小时侯,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有一年,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一次放学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和同伴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选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晚上,剩下的几辩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了。他沉着脸问我:“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 ”我的脸唰地红了。“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 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有删改)
1.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从中能体会出作者 。(3分)
2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作方法。(2分)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托物言志
3.题目中的“橘子花”指的是什么 (2分)
4.你是怎样理解短文中画“___”的句子的 (2分)
5.下列对于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短文采用了倒叙的写法。
B.父亲知道“我”犯错后对“我”严厉教导,使“我”记住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
C.短文写了“我”小时候偷橘子,被父亲教导的事情。
D.短文语言生动,带着浓郁的抒情意味。
(三)那年麦糖香
苏才根
①前些日子,住在乡下的堂姐突然打来电话,说她做了麦芽糖,我一听激动不已。
②小时候生活拈据,麦芽糖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零食。到了年底,麦芽糖迎来了“旺季”,我家几乎每天都要做上一大锅。父亲将长了五六厘米长的麦芽倒入石白中捣烂,奶奶和母亲则忙着蒸煮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早饭后,父亲将燕煮好的糯米饭倒进装着温水的大木桶里和捣烂的麦芽一起搅拌,然后严严实实地盖上木板,并在面上铺了一层厚厚的布。
③吃过午饭,母亲开始煮麦芽糖。她将发酵后的汁水倒入几口大锅里,我和弟弟帮着烧火。也不知煮了多久,锅里的汁水逐渐减少和变浓,还不时冒起一个个小泡泡,先是米粒般大小,而后像鸡蛋那么大,最后竟有气球那么大。
④最难忘的是用筷子绕麦芽糖了。昏暗的灯光下,母亲将麦芽糖盛放在瓷盆里,吃的时候只需将筷子插入盆中,然后提起,再轻轻绕上几圈,一个“大棒棒糖”就团好了。
⑤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麦芽糖可是好东西,每每家里来了客人,父母都会拿出麦芽糖热情款待,临走时还不忘让他们带上一些,回去给孩子解解饰。印象中,做麦芽糖的手艺父母一直传承了很多年,后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做麦芽糖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再后来父母干脆把做麦芽糖的工具收了起来,之后就再也没拿出来使用了。
⑥周末驱车来到堂姐家,我直奔厨房,吃上一口麦芽糖,一种久违的幸福瞬间涌上心头!那天夜里,我梦见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一个个温馨而又美好的夜晚……(有删改)
1.第②到④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麦芽糖的制作过程,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2分)
2.第⑤自然段说“家里做麦芽糖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 )。(2分)
A.父母没有传承做麦芽糖的手艺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
C.父母把做麦芽糖的工具收了起来 D.全家人做麦芽糖太费时间
3.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B.“直奔”体现了“我”对麦芽糖的想念。
C.“幸福”指麦芽糖的甜味让“我”幸福。
D.省略号让读者意犹未尽,引发想象。
4.短文通过描写 的往事,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
5.把短文的题目改成“麦芽糖的回忆”,你觉得好吗 联系全文,说说理由。(3分)
八、习作。(30分)
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选择一个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的某一个瞬间或某一件事,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其记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表达具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1.(1)铲子 闲逛 榆树 蝴蝶 (2)拂晓 桑叶(3)承认 割草
2(1)竟(2)竞
3.恍 波 疲 趣 井 久 (1)久负盛名(2)离乡背井
二、1.B 2.B 3.B 4.C 5.B 6.C 7.D 8.A 9.D
三、1.(1)排比 人 蚯蚓 蝙蝠
(2)示例:小鸟 缩成一团,躲进窝里 风 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脸 小河 结了厚厚的冰
2.示例: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我从中体会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四、1.墨梅图 绣着梅花的手绢
2.场院里数星星 坑边望月 小月亮 故乡和童年
3.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五、示例:妈妈,在您的童年生活中,最令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您童年时都喜欢玩什么玩具
六、1.B
2.示例: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1)游子身上衣 意恐迟迟归
(2)示例: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孟郊,感受他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七、(一)1.chǎn jiē
2.画线: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示例:我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位慈祥、耐心、包容、童心未泯、和蔼可亲的祖父。
3.作者认为它们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选段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二)1.拟人 比喻 看到橘子后的喜悦
2.B 。
3.指橘子树开的花,还指父亲和父亲对“我”的教导。
4.示例;虽然父亲已经过世了,而且偷别人的橘子被父亲教育的事情也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但是父亲对“我”的教导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里,提醒“我”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5.A
(三)1.捣麦芽 蒸糯米 煮麦芽糖 绕麦芽糖
2.B
3.C
4.“我”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做麦芽糖 怀念童年生活
5.示例:不好。本文虽然回忆了“我”小时候与家人一起做麦芽糖的情景,但是题目中的“那年”二字更体现了“我”记得深,忆得浓,更能强调“我”对麦芽糖的感情,同时更能引发读者对故事的期待,增强阅读兴趣。
八、【习作指导】
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长大”这个概念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品德上的成长,学习上的成长,能力方面的成长等。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点,结合具体事例将这个点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适当地运用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把“那一刻”写具体。
范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张任钰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一个转折点,从天真幼雅到成熟懂事。那一刻,就是长大的标志。
——题记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妹妹降生了,我们给她起名叫“鸩米团子”。
时光荏苒,一晃我已经五年级了,妹妹也由抱在手上的“小粉团子”变成了一个每天活蹦乱跳的俏丫头。妹妹俨然成了我的“小跟班”。当然。我们之间隔三岔五也会爆发各种“小争端”。寒假的一天,我们姐妹在家。天性好动的她拿来碗和筷子,用筷子轻轻地敲击碗边,发出清脆的声音。时高时低的敲击声把我吸引了,我也拿起筷子和妹妹一起玩了起来……敲得正欢时,妹妹不小心撞了一下我的肩膀,只见我手中的碗一下掉到了地上,“嘟”的一声,瞬间“粉身碎骨”……
我愣住了,妹妹也惊呆了,一双无辜的大眼晴噙满泪花。怎么办 我焦急万分,如果被妈妈知道是我打碎的。少不了一顿臭骂。我急奔到门口张望,看看妈妈是否回来了,同时忍不住嘀嘀咕咕抱怨起妹妹来。妹妹本身就被碗碎的声音给吓着了,又遭到我一顿数落,“哇”的一声就哭了。此刻我心乱如麻,恍如行走在迷宫里一般茫然、焦急,却找不到出口。
我收拾着碎片,看着啜泣的妹妹,心想:我不应该把错误强加给年幼的她,我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哪怕受到惩罚!待妈妈回来时,我主动跟她说了事情的经过,并道歌。妈妈欣慰地说;“孩子,你长大了。”
妈妈没有批评我,反而表现出肯定、赞赏的态度,让我心情大好,也让妹妹破涕为笑。这一刻,我觉得好幸福,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看着妹妹软萌的脸蛋儿和纯真的双眼,我对自己说:以后我再也不会做一个和妹妹抢糖果、抢玩具的姐姐了,
我要做一个有担当的好姐姐,成为妹妹的榜样!我们姐妹共同努力,给家人带来更多欢声笑语,给彼此的人生增光添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