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六下语文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课练(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练习】六下语文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课练(2课时)(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7 18:1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pì jìng     yú lè    kǒng bù   mó guǐ    fěi tú
(    )  (   )  (    )  (   )  ( )
shū jí    chōu tì    jù liè mián páo jú shì
(    )  (    )   (    ) ( )   ( )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刑(   )  娱(   )  绞(   )
形(   )  误(   )  狡(   ) 
籍(   )  峻(   )  详(   )
藉(   )  竣(   )  祥(   )
三、从下列词语中找出6对近义词,分别填入括号里。
残暴 含糊 安宁 可惜 占据 坚决
模糊 残酷 坚定 安定 惋惜 占领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课时
一、我能说说加点词语意思,再理解句子:
1.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
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 怪可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 4月28日。
阅读练习
李大钊(节选)
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 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 .
慷慨激昂: .
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 ,“北李”指的是 ,相约建的是 。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
A. 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 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 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D. 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4.你是怎么理解李大钊在临刑前的发言的呢?
.
5.学习了短文,你能从李大钊身上体会到什么精神呢?
.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僻静 娱乐 恐怖  魔鬼  匪徒 书籍
抽屉 剧烈 棉袍 局势
二、刑(刑法) 娱(娱乐) 绞(绞索) 
形(形状) 误(错误) 狡(狡猾) 
籍(书籍) 峻(严峻) 详(详细)
藉(慰藉) 竣(竣工) 祥(慈祥)
残暴 残酷;含糊 模糊 ;安宁 安定 ;
可惜 惋惜; 占据 占领; 坚决 坚定
第二课时
一、1. 答:“不慌不忙”“就”看出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处变不惊镇定勇敢。“没有什么”联系上文,父亲整理并烧书籍文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秘密会落入敌人手中,说明李大钊对局势早有估计,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从这段话中看出李大钊在危险关头依然沉着镇静。
2. 答:这段描写了敌人的野蛮无礼,和李大钊处变不惊,保持着惯有的严峻对比着写的。表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爱憎分明的品质。
二、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3.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三、1. 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2.陈独秀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
3.B C D
4.提示: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它已经开始开枝散叶,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共产主义思想,加入共产党的组织,所以反动派虽然绞死了李大钊一个人,但不能使共产主义思想消亡,共产主义思想一定会在中国取得最终的胜利。
5. 提示:爱国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以及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