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仁爱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5-17 16:4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仁爱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同步训练
1、选择题:
1、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答案:A
解析: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一般纬度低气温高,例如:赤道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如两极地区,故选A
点评:本试题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
2、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纬度地区都相同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D、同纬度的高原比其他平原气温高
答案:C
解析: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一般纬度低气温高,例如:赤道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如两极地区,故A不对,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故B不对,同纬度地区,海拔约高气温越低,故D不对、故选C
点评:本试题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
3、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 )
答案:C
解析:分析: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观测,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在14,结合图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如下表,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 )
时刻 8 14 20 2
气温/℃ 7 18 15 4
A、10 ℃ B、11℃ C、12 ℃ D、13℃
答案:B
解析:分析:日平均气温就是把四次测量的数加起来(7+18+15+4)除以4,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
5、某山山脚下温度为16℃,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 )
A.2000米 B.1000米 C.600米 D.200米
答案:B
解析:分析:同一纬度,海拔约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该山山脚下和山顶气温相差16-10=6℃,因此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1000米。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空间变化,需要先算气温差,然后再计算山的相对高度
6、小亮测得5月7日最高气温是24℃,最低气温是14℃,那么这天的日较差是( )
A.38℃ B.10℃ C.19℃ D.5℃
答案:B
解析:分析:日较差是用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24-14=10、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日较差是由日较高气温-最低气温
7、一年当中,北半球海洋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答案:D
解析:分析:一年中,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推迟一个月,即8月海洋气温最高,2月海洋气温最低,南半球则相反。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被爸爸求海洋的气温的年变化。
8、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
A.赤道B.赤道和两极地区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D.温带的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答案:B
解析:分析: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故选B
点评:考查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属于基础题、
9.受海陆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夏季陆地气温高 B.夏季海洋气温低
C.冬季陆地气温高 D.冬季海洋气温高
答案:C
解析:分析:同纬度地带,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故选C、
点评: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0、读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答案:B
解析:分析: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所以甲气温最高,乙气温最低。故选B
点评: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1.读某城市气温曲线图,气温年较差是( )
A.25℃ B.-5℃ C.30℃ D.35℃
答案:C
解析:分析: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首先从图中读出最高气温25℃,最低气温-5℃,25-(-5)=30,故选C、
点评: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1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答案:D
解析:分析: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虽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也不相同。故选D
点评: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3、判断下列降水类型分别是( )
A.①地形雨 ②对流雨 ③锋面雨 B.①对流雨 ②锋面雨 ③地形雨
C.①锋面雨 ②地形雨 ③对流雨 D①对流雨 ②地形雨 ③锋面雨
答案:D
解析:分析:湿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是对流雨,湿热空气收到山脉阻挡抬升气温降低,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冷空气 与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被抬升,气温降低形成降雨是锋面雨,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降水三种类型,基础题。
14、有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两侧降水少
C 中纬度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
D 赤道地区附近降水多
答案:B
解析:分析:回归线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故B不对。
点评: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回归线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15、图上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分析:③地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降水最多,①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属于夏季多雨;②地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降水很少,④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降水较少。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16、读下图,完成下题,图中A、B、C、D四处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7.在A地测得气温为16 ℃,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 )
A.4 ℃ B.2 ℃ C.0 ℃ D.-2 ℃
答案:16B 17D
解析:分析:该题是地形雨示意图,湿润空气收到山地阻挡,在迎风坡B处形成降水,A地海拔高3 000米,根据气温随地势的变化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可得C地比A地气温低约18 ℃。因此,C地气温是16 ℃-18 ℃=-2 ℃。故16B 17D
点评:降水类型 和气温的空间变化,基础题。
读下图,回答18—20题
18.甲处的年平均气温为( )
A.5℃ B.10℃ C.15℃D.20℃
19.图示地区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 )
A.由南向北逐渐递增 B.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C.由南向北先减后增 D.由南向北先增后减
20.影响上述气温分布总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答案:18C、19B、20A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读图分析题,18题甲在15℃的等温线上,所以平均气温是15℃,观察图上的四个等温线数值可以发现: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看出该图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故18选C、19选B、20选A
点评:等温线图判读
2、综合题:
2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月,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______月。
(2)就南、北半球而言,A地在______半球,B地在______半球。
(3)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北京市气候特点相符的是_____地。从A、B两地的降水月份分配看,雨季相对集中的是_____地。
答案:(1)1 8 (2)南 北 (3)B B
解析:分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A地最高气温在1月,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8月。第(2)题,由于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B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可判断A在南半球,B在北半球。 本题考查对气候资料图的阅读、分析能力。判读南北半球的方法:第(1)题,从图中可看(1)气温最高月若为7、8月份或气温曲线图为凸形,如,则该地位于北半球。(2)气温最高月若为1、2月份或气温曲线图为凹形,如,则该地位于南半球。故答案是:(1)1 8 (2)南 北 (3)B B
点评:气候资料判读方法
2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问题。
(1)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地的气温在______℃以上,B地的气温在______℃以下。
(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 ℃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______
_____________,联系一下世界地形图,该地主要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
(5)图中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月,D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月。
(6)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____洲。
答案:(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30 0
(3)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4)海拔高(地势高) 青藏高原
(5)7 1 (6)非
解析:分析: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以得出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图中A地所在的等温线数值是30所以气温在30 ℃以上,B地所在等温线数值是0,,所以温度在0 ℃以下,由于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C地因为位于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D地位于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非洲,故答案:(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30 0
(3)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4)海拔高(地势高) 青藏高原
(5)7 1 (6)非
点评:世界年平均气温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位于 (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 。
(2)如果甲、乙位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那么甲应该位于 上,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1)北 气温由北向南逐渐递增(2)陆地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此时北半球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解析:分析:北半球的等温线向北降低,南半球的等温线向南降低,故是北半球、因为是7月份等温线图,北半球的夏季,同纬度地带,夏季陆高海低,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所以甲是陆地,乙是海洋。故答案:1)北 气温由北向南逐渐递增(2)陆地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此时北半球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点评:等温线的判读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2)比较B、D两地降水量可知,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3)比较EF可知,回归线两侧降水的分布特点是
答案:(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中纬度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3)回归线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知识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的判读,结合图例,A地对应的图例表示降水多,而C地对应图例表示降水少,BD在中纬度,B在沿海降水多,D在内陆对应图例表示降水少,EF在回归线东西两侧,E在西岸非洲沙漠降水少,而F在东岸降水多、这就是降水的三多三少、故答案是:(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中纬度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3)回归线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的判读
25、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读出7~12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填在表中。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5 8 13 15 18 23
降水量/毫米 75 92 89 60 58 43
(2)根据表中1~6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补充完整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答案:(1)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28 25 22 18 12 6
降水量/毫米 10 30 52 130 124 90
(2)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材料的转换能力,(1)是根据图读出数值,(2)是根据数值绘制图,只要认真读图绘图就可以。
点评:考查气候资料图的绘制和判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