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7 17: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楼春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会课文中的“屉、嫣”等12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尝试和原文、与现代文对读,发现语言特点。
思维能力;通过做批注等策略,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培养阅读中的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
2.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关注人物的不同表现,感受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2.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已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经过前三课的学习,我们品读了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还有一本《红楼梦》,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吧!
2.对《红楼梦》这本书,同学们你们有哪些了解?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这部长篇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着重描写在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3.《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是清代曹雪芹历经十年所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号雪芹,在人生最艰难的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
4.《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如宝玉初见林黛玉、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书中的第七十回——红楼春趣,这个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来看看阅读提示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单元主题,回顾四大名著。初步了解《红楼梦》激发阅读兴趣。关注阅读提示,明确略读课文学习方法。
环节二:初读故事,指导方法
1.这篇课文和《景阳冈》都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比较生僻,不好读,有些词句不好懂,大家还记得咱们前面总结的阅读古典名著常用的方法吗?
小结方法: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可以通过查工具书理解;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猜语句的意思。
2.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一: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这些字词你会读了吗?自己先读读。
出示词语:
晦气 恰似 屉子 嫣红 忌讳 高墩 宝钗 敞地
4.出示词语练习。
5.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那课文围绕“风筝”究竟写了哪几件事?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示完成练习。
相信同学们都填好了,看看你跟老师填的一样吗?写了拾风筝、拿风筝 、放风筝和剪风筝线这四件事。
6.那你能结合这张情节图,连起来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7.小结:课文主要讲了众人因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风筝,便也都想放风筝。于是各自拿出自己喜爱的风筝放了起来。黛玉在放风筝时线断了,大家都说把晦气带走了。于是纷纷剪断自己的风筝线,放走了晦气。
8.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草船借箭》这课的学习中,通过抓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篇课文用这种方法可以概括吗?自己说说看。
【设计意图】本文在前面三课的基础上语言上难度又有提高。自学课文前帮助学生回顾阅读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继而发现文章围绕“拾风 筝、拿风筝、放风筝、剪风筝”四个 板块展开。学生在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会发现信息、概括信息、梳理文本,习得了阅读的方法。
环节三:理清人物,感悟形象
1.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如何去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吗?
2.《草船借箭》教会我们:抓特点,品人物;《景阳冈》教会我们借背景资料,品形象。我们还可以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来读懂一个人。
3.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三: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写写批注,完成这张人物卡。
人物:宝玉
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
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4.同学们看看你们画出来的句子,描写宝玉语言最多的是哪个自然段?没错,第三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第三段。
①请你快速浏览这段,找找有几个人物的对话,用笔圈出人物。
②我们一起圈圈。
③接下来请你分角色来读读。
④拿起书,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读读。
⑤那同学们猜猜,如果大鱼风筝在,大螃蟹风筝也在,宝玉还会选择这个美人风筝吗?你认为会,因为宝玉喜欢美好的东西,书中提到“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可以宝玉真是个天真可爱的人。(出示)
⑥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宝玉的这份天真可爱。
5.宝玉的语言我们留下天真可爱的印象,那像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处,你还画出了哪些?
课件出示: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6.指导朗读。
7.小结:像这样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还有很多,八面玲珑的王熙凤,叛逆勇敢的晴雯,直爽率直的刘姥姥,虚伪圆滑的袭人。文才不俗的史湘云。只有走进红楼梦这本书,你才能去感受这些经典人物的魅力。
【设计意图】把握名著中的经典人物 形象,也是名著阅读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懂 人物,为课外自主阅读经典,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环节四:阅读对比,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春日里,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趣事。请你快速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里的林庚笔下的《风筝》,看看和我们这篇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出示:课堂作业本练习。
3.小结:通过对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我们有了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这也是我们阅读课文的一种好方法,在以后的文本阅读中可以借鉴。
4.同学们,本节课的课堂学习即将结束,相信现在你对《红楼梦》这本著作已经产生了阅读兴趣,它的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哲理,非常值得一读,请同学们课后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设计意图】两篇文章都以“风筝”这一事物为主线,但对风筝的含义所指不同,结合课后“阅读链接”带给学生阅读的不同体验。
板书设计
红楼春趣
拾风筝 天真顽皮
拿风筝 率直纯真
放风筝 剪风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