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
优化集训7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一、单项选择题
江西庐山共有2 000多种植物,垂直分布特征明显。主峰汉阳峰(29°N,116°E)海拔1 474米。下图为庐山汉阳峰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庐山山麓的典型自然土壤是( )
A.黑土
B.水稻土
C.红壤
D.黄棕壤
2.庐山300~900米典型植被的形态特征是( )
A.叶质坚硬,树皮厚
B.革质叶片,具光泽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分层简单,藤本多
骆驼刺(下图)是一种落叶灌木,其典型特征是根系发达、叶片细小。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骆驼刺形态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质构造
B.光照
C.水热
D.人工栽培技术
4.骆驼刺可能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和哪个省级行政区 ( )
A.西北地区 新疆
B.北方地区 湖北
C.青藏地区 西藏
D.南方地区 四川
下图为浙江省森林土壤剖面图。据此完成5~6题。
5.甲层为( )
A.母质层
B.淋溶层
C.有机层
D.淀积层
6.与水稻土相比,该土壤( )
A.呈现相对均匀的黑色
B.受人类活动影响更大
C.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
D.保水保肥的能力较强
下图为某地植被景观,该景观分层现象明显,树木高大,常有板状根和茎花。据此完成7~8题。
7.该景观为(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8.导致该景观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位于赤道地区的亚马孙河流域,保存了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图1为该流域位置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图2为某段河道及两岸植被景观。据此完成9~10题。
图1
图2
9.亚马孙河流域原始森林植被的主要特征是( )
①垂直结构发育 ②树种单一 ③有茎花现象 ④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关于图2中曲折河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水侵蚀河床显著
B.河水流速快,常形成牛轭湖
C.一般位于河流的源头
D.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
喜马拉雅山脉上生长着一种植物——塔黄。它的苞叶是半透明奶黄色的,其内部会开花和结果。据此完成11~12题。
11.塔黄苞叶最大的作用可能是( )
A.吸引昆虫 B.削弱紫外线
C.保温效果好 D.吸收太阳辐射
12.与长江中下游相比,青藏高原的土壤( )
A.含水量高 B.厚度较大
C.砾石比重大 D.有机质较多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典型土壤剖面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甲、乙、丙土层分别是( )
A.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B.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
C.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
D.淋溶层、淀积层、母岩层
14.该土壤剖面具有深厚腐殖质层,利于其形成的环境特征是( )
A.冷干 B.暖干
C.湿冷 D.湿热
潮间带是指海边被潮水周期性淹没的地带。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淤泥深厚的潮间带,有“海岸卫士”的美誉。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属于红树林植被特征的是( )
A.茎花现象 B.肉质茎叶
C.针状树叶 D.终年常绿
16.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主要因为其能够减少某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这些自然灾害包括( )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滑坡
乳酪业的主要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等。美国五大湖周围地区乳酪业发达,下图为美国区域略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与乙地相比,甲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较多,淋溶强
B.气温较低,分解慢
C.离海洋远,风力侵蚀少
D.地形平坦,落叶堆积多
18.五大湖周围地区乳酪业发达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A.天然草场广大 B.政府大力引导
C.消费市场广阔 D.水路交通便利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黑土分布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影响图示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因素是( )
A.气候和成土母质
B.成土母质和人类活动
C.生物和成土母质
D.气候和生物
20.近几十年来,该区域黑土退化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
A.人类活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冻融作用
(2024·宁夏固原期中)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从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辽宁丹东、北京钓鱼台、江苏邳州、湖北随州、广西桂林、云南腾冲依次迎来观赏银杏的最佳时间。右图为邳州“时光隧道”景观照片。据此完成21~22题。
21.银杏树林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22.从北京到江苏再到云南,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热量
二、双项选择题
云杉有塔状的树形和针状的树叶,下图为云杉树景观。据此完成23~24题。
23.关于云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属于亚寒带针叶林
B.叶片形状利于抗寒抗旱
C.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D.树干高大,常有板状根
24.云杉塔状树形能够( )
A.增加春季树枝挂果吸收雨水
B.增加夏季枝叶太阳光照面积
C.减少秋季台风影响树干倒伏
D.减少冬季积雪覆盖压断树枝
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民对土地的崇拜。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成的社稷坛,上面铺垫着五色土:东方为甲色土,南方为乙色土,西方为丙色土,北方为丁色土,中央为黄色土。这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来自我国不同地方。据此完成25~26题。
25.图中丙、丁代表的土壤颜色分别为( )
A.青色 B.白色
C.红色 D.黑色
26.下列对乙代表土壤的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表层疏松通气透水
B.腐殖质的含量丰富
C.表层枯枝落叶较少
D.质地黏重,较为贫瘠
我国地域辽阔,海陆兼备,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显著。据此完成第27题。
27.①②③④四个地区典型的地貌和典型的植被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地:风沙地貌、温带荒漠
B.②地:雅丹地貌、亚寒带针叶林
C.③地:河流地貌、常绿阔叶林
D.④地:喀斯特地貌、热带雨林
三、非选择题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2年7月,某科考团队在俄罗斯鄂毕河流域进行考察。该团队从甲地顺流而下到入海口,沿途记录了大量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同时,科考团队参观了亚马尔半岛上的天然气开发工程,该工程将天然气压缩、冷却至其沸点温度后加工成液化天然气,再通过港口外运。
材料二 图1为俄罗斯鄂毕河流域区域简图。图2为甲地拍摄到的自然景观图。
图1
图2
(1)甲所在区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图2中乙湖泊是在洪水期河流水位上涨,曲流颈被冲开,发生自然 现象,原河道被废弃而形成。
(2)瓦休甘湿地沼泽广布,从水循环角度看,主要是因为纬度高, 弱;地势平坦, 不畅且冻土分布广, 困难。
2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自然植被,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 (填序号),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 (填序号)。
(2)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 ,主要分布于 (湿润/干旱)、 (半湿润/半干旱)的温带气候区。
(3)②代表的自然植被的主要分布区域是 ,该类植被的特性是 。
(4)广州市自然植被的类型是 ,其生长环境的气候特征是 。
优化集训7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1~2.1.C 2.B 解析 第1题,江西庐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的典型自然土壤以红壤为主,C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庐山300~900米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其特征为革质叶片,具光泽,在夏季高温情况下光滑有光泽的革质叶片可有效反射太阳直射,避免叶片被灼伤,可以使水分不易蒸发,减少水分的流失,B正确;常绿硬叶林叶质坚硬,树皮厚,A错误;热带雨林板状根大,树干长,C错误;热带雨林藤本多,D错误。
3~4.3.C 4.A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其典型特征是根系发达、叶片细小”,叶片细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根系发达可以汲取土壤深处的地下水,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资源短缺,因此影响骆驼刺形态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水热,C正确;地质构造、光照的影响小,骆驼刺一般在野外生长,人工栽培技术的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骆驼刺耐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气候干旱,适合骆驼刺生长,A正确。故选A。
5~6.5.C 6.C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为最表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为有机层,再往下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C正确。第6题,森林土壤不同的层次呈现不同的颜色,A错误;森林土壤受人类活动影响更小,B错误;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比水稻土低,保水保肥的能力也比水稻土差,C正确,D错误。
7~8.7.A 8.B 解析 第7题,据材料“该景观分层现象明显,树木高大,常有板状根和茎花”可知,该景观为热带雨林,A正确;热带草原、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都没有板状根和茎花,B、C、D错误。第8题,导致该景观垂直分层现象明显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明显,喜光植物分布在上层,喜阴植物分布在下层,B正确;热量、土壤、水分差异不大,A、C、D错误。
9~10.9.D 10.D 解析 第9题,亚马孙河流域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①正确,②错误;常见茎花、板状根等现象,生长旺盛,无明显的季相变化,③正确,④错误。故选D。第10题,由所学知识并结合图可知,图中河道流经平原地区,河水流速较慢,下蚀较弱(对河床侵蚀较弱);侧蚀较强,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发育成曲折的河道。一般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源头多以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为主。故选D。
11~12.11.C 12.C 解析 第11题,喜马拉雅山海拔高,气温低,结合材料“苞叶是半透明奶黄色的,其内部会开花和结果”可推测,塔黄苞叶最大的作用可能是对其内部起到保温作用,以保证内部温度足够开花、结果,C正确;塔黄苞叶对昆虫的吸引效果不大,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浅色的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对紫外线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削弱紫外线不是塔黄苞叶的最大作用,排除B、D。第1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气候干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湿润,故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含水量更高,A错误;与青藏高原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热条件更好,生物作用强烈,土壤发育程度更好,有机质较多且土壤厚度大,B、D错误;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砾石比重大,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上多河流沉积物,沉积物受长时间流水侵蚀、搬运、磨圆,砾石较少,C正确。
13~14.13.A 14.C 解析 第13题,结合土壤剖面知识可知,自然土壤剖面垂直土层自上而下依次是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图中甲土层是淋溶层,乙土层是淀积层,丙土层是母质层。故选A。第14题,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后,转化又重新合成的复杂的相对稳定的有机胶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湿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C正确,A错误;温暖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减少,B、D错误。
15~16.15.D 16.A 解析 第15题,茎花现象是雨林乔木群落典型的特征,A错误;肉质茎叶是干旱地区植物的特征,B错误;针状树叶是寒冷地区植被的特征,C错误;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终年常绿,D正确。第16题,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可以减少来自海洋的台风对海岸带的破坏,A正确;对减少寒潮、干旱、滑坡造成的损失影响小,B、C、D错误。
17~18.17.B 18.C 解析 第17题,图中乙地纬度低,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甲地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B正确;甲地较乙地降水少,A错误;风力侵蚀与距海洋远近没有相关性,C错误;甲、乙两地地形都以平原为主,D错误。第18题,五大湖周围地区城市密集,人口较多,对奶制品的需求量大,C正确;天然草场广大属于自然因素,A错误;水运速度慢,不适合运输牛奶及其制品,D错误;政府大力引导对其有影响,但不是其乳酪业发达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B错误。
19~20.19.D 20.A 解析 第19题,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水热条件影响植被,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由此可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与生物,D正确;成土母质和人类活动等对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影响较小,A、B、C错误。第20题,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黑土区位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西北部的平原区,过度的农业开垦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严重,A正确。
21~22.21.A 22.D 解析 第21题,由图可知,银杏叶片宽大,属于阔叶林。结合材料“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且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出有大量落叶,颜色变化明显,说明银杏林属于典型落叶阔叶林。第22题,北京、江苏、云南纬度依次变低,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晩,故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
23~24.23.AB 24.BD 解析 第23题,据图可知,云杉属于针叶林,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A、B正确;云杉四季常绿,无明显的季相变化,C错误;板状根起支撑作用,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D错误。第24题,塔状的树形不利于树枝挂果,易受雨水、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降低了挂果率,A错误;塔状树干可以减少顶部的阳光遮蔽,充分利用光照,增加夏季枝叶太阳光照面积,B正确;云杉分布纬度较高,不受台风的影响,C错误;云杉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塔形树冠表面坡度大,利于积雪滑落,D正确。
25~26.25.BD 26.CD 解析 第25题,读图可知,丙地主要位于新疆和青藏地区,因为深居内陆,气候相对干旱,这些地方的土壤是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的盐土和碱土,常为白色,B对;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因为这里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丁为黑色土,D对;红色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南方地区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成土母质中易溶于水的钙成分不断流失,土壤中以铁、铝元素为主,土壤黏粒比重高,土壤多呈酸性,乙为红色土;青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因为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红土壤中的氧化铁常被还原成浅绿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绿色的,如南方某些水稻田,因此甲为青色土。第26题,据上题分析可知,乙为红色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南方地区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成土母质中易溶于水的钙成分不断流失,土壤中以铁、铝元素为主,土壤黏粒比重高,透气性差,土壤多呈酸性,较为贫瘠,A错,D对;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区,表层枯枝落叶较少,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腐殖质的含量少,B错,C对。
27.AC 解析 读图并结合四地位置可知,①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以风沙作用为主,形成风沙地貌和温带荒漠,A正确;②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的混交林为主,不是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B错误;③地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典型的河流冲积地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④地位于我国西南云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石灰岩广布,气候湿热,多发育喀斯特地貌,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D错误。
28.答案 (1)亚寒带针叶林 裁弯取直
(2)蒸发 排水 下渗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图2中乙湖泊是在洪水期河流水位上涨,曲流颈被冲开,发生自然裁弯取直现象,原河道被废弃而形成,此湖被称为牛轭湖。第(2)题,湿地的形成主要受降水、蒸发、下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瓦休甘湿地沼泽广布,从水循环角度看,主要是因为纬度高,蒸发弱;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且冻土分布广,下渗困难。
29.答案 (1)① ④
(2)温带落叶阔叶林 湿润 半湿润
(3)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以松、杉类为主;树叶为针状;抗寒抗旱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解析 第(1)题,读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判断:①有板状根,代表的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②代表的自然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③代表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中有骆驼,代表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荒漠。其中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①,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④。第(2)题,由上题可知,③代表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第(3)题,②代表的自然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区域为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第(4)题,广州市位于广东省的东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所以自然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