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普通高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优化集训6 细胞的增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普通高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专题练--优化集训6 细胞的增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07 22:5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普通高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
优化集训6 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金华义乌月考)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纺锤丝牵引下排列在赤道面上,该时期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2.(2023浙江湖州月考)若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  )
A.分裂间期 B.分裂期中期
C.分裂期后期 D.分裂期前期
3.(2024浙江宁波余姚中学期中)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BC阶段结束时核DNA含量增加一倍
C.CD阶段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
4.(2024浙江杭州部分学校期末)“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中,操作与目的都正确的是(  )
A.用10%的盐酸解离,目的是杀死细胞便于染料进入
B.用50%的乙醇漂洗,目的是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C.用酸性染料醋酸洋红染色,目的是便于观察染色体
D.用手指轻压、笔端轻敲盖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显微镜观察
5.(2023浙江嘉兴桐乡月考)下图所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最便于观察和研究染色体的是(  )
6.(2023浙江宁波北仑开学考)在细胞有丝分裂的M期中,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末期
7.(2024浙江高一期末)低等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和环沟形成
B.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
C.染色单体形成和着丝粒分裂
D.中心体复制和染色体数加倍
8.通过“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可以看出,细胞越大,则(  )
A.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B.表面积就越小
C.相对表面积就越大
D.细胞核DNA含量就越高
9.(2023浙江宁波学业水平模拟)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着丝粒分裂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10.(2024浙江会稽联盟期中)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时期细胞膜逐渐向内凹陷
B.②时期核仁逐渐解体,而核膜不消失
C.③时期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D.④时期细胞中核DNA分子数量加倍
11.观察风信子根尖细胞的永久装片时,可在视野中找到图中几种形态的细胞,其细胞内a、b、c(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符合直方图所示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2023浙江宁波余姚中学月考)被荧光染色的细胞在激光束的照射下,可显示荧光信号。用荧光染料对培养细胞的DNA染色后,形成单排细胞依次通过激光照射区域,根据细胞的荧光强度,来判断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下图为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峰对应时期属于分裂间期
B.乙峰对应时期可发生染色体分离
C.基因突变易发生于甲→乙之间
D.着丝粒分裂发生在甲→乙之间
(2023浙江温州高一期末A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13~14题。
染色体的变化是研究细胞分裂过程重要的参考依据。①~⑤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拍下的不同时期细胞图。
13.下列关于装片制作和结果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使用10%的盐酸解离,可破坏细胞间的果胶
B.解离后需要充分漂洗,避免影响染色的效果
C.一段时间后,④将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D.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处于①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14.下列有关分裂时期的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为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佳的时期
B.③为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
C.④为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移向两极
D.⑤为末期,赤道面位置会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二、非选择题
15.(2024浙江杭州富阳月考)如图甲是某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比如图乙。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来自    (填“动物”或“植物”),依据是D细胞中形成了    的结构。图甲所示分裂顺序依次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乙中AC段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变化是       ,DE段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图甲中    (填字母)细胞处于图乙中的CD段。
(3)若使用洋葱根尖进行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应先找到分生区的细胞,该区域细胞形态的特点是        。根尖中其他类型的细胞是由分生区细胞分化形成的,这些细胞的细胞核中所含遗传物质    (填“相同”或“不同”),细胞分化的结果是            。
(4)若将该生物的一个根尖分生区细胞先置于含放射性32P的培养液中分裂一次,再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再分裂一次,那么,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数有    条,第二次分裂末期,共可以形成    个含32P的子细胞。
优化集训6 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B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纺锤丝牵引下排列在赤道面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B项符合题意。
2.A 解析 肿瘤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分裂间期,A项符合题意。
3.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DE段是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没有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A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BC段是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C阶段结束时核DNA含量增加一倍,B项正确;CD阶段为分裂期,CD阶段之前就完成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项错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可以用图中(BC+CD)或(DE+EF)表示,D项错误。
4.D 解析 用10%的盐酸进行解离,目的是杀死并使组织细胞分散,A项错误;用清水漂洗,目的是洗去盐酸,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B项错误;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染色,目的是便于观察染色体,C项错误;观察前,用手指轻压、笔端轻敲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便于显微镜观察,D项正确。
5.C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缩短到最小程度,最便于观察和研究,A为分裂前的间期,B为前期,C为中期,D为后期,C项符合题意。
6.A 解析 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2∶1∶2,A项正确;后期和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核DNA之比为1∶1,B、C、D三项错误。
7.B 解析 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发生在后期,环沟的形成发生在末期,A项错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B项正确;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C项错误;中心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D项错误。
8.A 解析 细胞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A项正确,B、C两项错误;细胞核DNA含量不变,D项错误。
9.C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与题干信息不符,A项错误;题中“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表明一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着丝粒已分裂,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B项错误;题中“细胞膜开始缢缩”,表明细胞处于细胞分裂后期,可能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后期Ⅱ,细胞将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只有5条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只能处于后期Ⅱ,将形成配子,C项正确;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间期细胞膜不缢缩,D项错误。
10.C 解析 ①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板的位置形成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A项错误;②是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解体,B项错误;③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C项正确;④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加倍,核DNA数目不变,D项错误。
11.A 解析 直方图显示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图①~④中,①②内均含染色单体,符合该比例,③④内不含染色单体,不符合该比例,A项符合题意。
12.D 解析 甲峰对应时期,DNA含量未加倍,且对应细胞数目多,甲峰对应时期(G1期)属于分裂间期,A项正确;乙峰对应时期,DNA含量加倍,且对应细胞数目少,故乙峰对应时期包括G2期和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有丝分裂后期会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B项正确,D项错误;甲→乙对应S期,此时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易发生基因突变,C项正确。
13.C 解析 盐酸能够破坏细胞间的果胶,使根尖细胞易于分散,A项正确;为防止解离过度和影响染色的效果,应用清水充分漂洗,B项正确;④为有丝分裂后期,一段时间后,会分裂成两个染色体相同的子细胞,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由于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所以显微镜观察时,大部分细胞都处于①有丝分裂间期,D项正确。
14.D 解析 ②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A项正确;③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B项正确;④为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以相同速率向细胞的两极移动,C项正确;⑤为有丝分裂末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5.解析 (1)分析图甲D细胞,在赤道面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为有丝分裂末期,因此图甲所示细胞来自植物。图甲中A是有丝分裂后期,B是有丝分裂前期,C是有丝分裂中期,D是有丝分裂末期,其分裂顺序依次是B→C→A→D。
(2)图乙AC段发生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E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加倍。图乙中的CD段染色体与DNA数之比为1∶2,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对应图甲中B、C。
(3)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特点。根尖中其他类型的细胞是由分生区细胞分化形成的,这些细胞的细胞核中所含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4)分析图甲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染色体是DNA的载体,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若将该生物的一个根尖分生区细胞先置于含放射性32P的培养液中分裂一次,此时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一条单链带32P标记;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再分裂一次,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此时细胞中有4个DNA分子不带32P标记,有4个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带32P标记,因此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每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数有4条,第二次分裂末期,共可以形成2或3或4个含32P的子细胞。
答案 (1)植物 细胞板 B→C→A→D (2)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C (3)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相同 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 (4)4 2或3或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