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 教案+课件+音频+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欢乐颂 教案+课件+音频+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10 21:37:46

文档简介

《欢乐颂》教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钢琴、音响、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与学唱《欢乐颂》使学生了解“乐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
2、激发学生二声部合唱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唱和自身协调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趣。
教材分析:
《欢乐颂》选自贝多芬著名的《第九交响曲》终曲合唱。作品以宏伟的构思,气壮山河的力量,颂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主题和欢乐、神圣的理想世界。《欢乐颂》是一部宏大的合唱作品,有领唱、重唱、合唱,通过多次主题的变奏来渲染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颂扬了和平、友爱的境界。
教学重点:
欣赏与学唱欢乐颂。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命运》交响曲主题、《献给爱丽丝》片段)
聆听两个音乐的片断,思考这两首作品的曲作者是谁?同学对这位音乐家生平的了解。
(二)作曲家、作品介绍
1、说说这位音乐家是谁,以及对他的了解。
贝多芬,被称为“乐圣”,是德国作曲家,是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了不起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名字跟莎士比亚、达·芬奇一样家户喻晓。贝多芬的交响音乐有着英雄史诗般的气质和不竭的动力。三、五、七、九交响曲与辉煌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如大江大河般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他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两个派流的大师。贝多芬用音乐与厄运抗争,用音乐抒发对大自然的爱,用音乐举起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
2、作品简介(出示贝多芬的图片)
《欢乐颂》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D大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
(三)欣赏《欢乐颂》
1、聆听作品《欢乐颂》,在聆听感受音乐时,思考里面含有哪几种演唱形式?(播放音乐)
(领唱、独唱、重唱、合唱)
2、学习《欢乐颂》的主题部分。(播放音乐,并出示歌谱)
(四)学唱《欢乐颂》
1、分出两个声部的同学,给两分钟时间练习自己声部的歌谱。
2、在钢琴上弹奏高声部旋律,高声部的同学演唱。
3、在钢琴上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部的同学唱谱,注意音准和节奏。
4、一起合唱谱子。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听另一个声部,并感受整个音乐的效果。(钢琴伴奏)
(五)创作表演
1、把四拍子看成二拍子演唱,缩短时值,使歌曲更具律动性。
2、加上以前学过的声势作伴奏。跺脚、拍脚、捻指、拍手。一拍做一个动作,声音跟声势动作要一致。
3、一个学生指挥,其他学生唱加上声势动作,老师弹琴。
(六)小结
学生在课后可多了解一些贝多芬的交响乐曲目,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欢乐颂》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欢乐颂》,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中心思想——人类只有团结才能获得自由、平等、幸福。
2、领会旋律、节奏及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体会博爱,自由,平等,友爱,勇敢拼搏的精神。
3、掌握不在同一小节的切分节奏和重音。
教学重点:
用庄重而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对歌曲的感情和意义的理解以及位于两小节间的切分节奏时值的掌握。
教学准备:
录音机、光盘、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演奏一段音乐,学生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的曲名和作者。
(《命运》贝多芬)
2、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被后人尊称为“音乐圣人”,有着伟大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为什么后人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他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播放贝多芬生平简介)
(二)学唱《欢乐颂》
1、教师范唱歌曲《欢乐颂》,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问题: 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热情、庄重)
2、教师做示范,用“la”轻声模唱,熟悉歌曲旋律。
3、指导学生轻声模唱《欢乐颂》的旋律,用钢琴伴奏或是录音伴奏。
4、指导学生难点的掌握。
例如:跨小节的连音(第12、13小节处),中等音量唱旋律。
5、指导学生反复练唱歌曲。
(三)知识拓展
1、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
这首4/4拍歌曲的旋律进行以正拍进入的级进为主、大量运用了x x x x 的节奏型、速度为中速。故歌曲的情绪给我们听觉上的感受是热烈、庄重的,所以不难看出,旋律、节奏、速度是影响音乐情绪的重要因素,它在音乐表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介绍常用节拍(2/4、3/4、4/4)。
(四)结束
贝多芬虽然早已离去,但他的音乐作品和人格魅力却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怀着对贝多芬的崇敬、歌颂之情再次高唱《欢乐颂》,用歌声来悼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巨人”。
课件9张PPT。欢乐颂节选自《第九交响曲》基本信息《欢乐颂》,又称《快乐颂》,是1785年由
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
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份,
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而这由贝多
芬所谱曲的音乐(不包含文字)成为了现今
欧洲联盟的盟歌。诗乐结合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
涯的最高峰和总结。1=F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
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
的典范之作。
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贝多芬22
岁时(1792年)就有把席勒的《欢乐颂》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
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1823年),他仅挑选了诗的第
一节、第二节前半、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后半作为末乐章的歌
词。乐曲赏析第四乐章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
的能量,仿佛要冲破一切枷锁。表现变革势如破
竹,要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
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
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似乎在说:
不要这些陈旧的东西,要创新,要前进。经过紧
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终于千呼万唤地出现“欢
乐颂”主题,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
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乐曲赏析《欢乐颂》主题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接着渐渐发
展扩大到弦乐器和整个乐队,并且力度和节奏越来越
强,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
的大路上迅猛前进。
《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
响,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由男中音
领唱:“啊!朋友们,不要唱旧的调子。让我们畅快、
欢乐地唱起来吧。”于是“欢乐颂”在领唱的带动下,
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乐队。乐曲赏析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
乐曲赏析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
思想、情感升华了,一切丑恶的东西在思想
光芒的照耀下,无地自容。人类经过自己艰
苦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
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想世界。下 课课件8张PPT。 ——贝多芬 音乐思考:《欢乐颂》合唱中有哪几种演唱形式?

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气势磅礴、一气呵成。男中音领唱、独唱、重唱、合唱。音乐思考这首歌曲的节奏、速度有何特点?大量运用了x x x x的节奏型。速度为中速。 《第九交响曲》1824年5月在维也纳
刻伦特纳托尔戏院初次演出时,听众反映
的热烈是空前的。贝多芬出场时,受到听
众五次的鼓掌欢呼,以致遭到了警察的干
涉,但站在乐队中背对着听众的贝多芬什
么也听不见,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尔牵着
他的手转过身,才“看到”了听众的欢呼。
从初演出所引起的异乎寻常的情绪,可以
看出,歌唱欢乐,也就是歌唱自由,在当
时有何等深切的现实意义。 《欢乐颂》
的演出很
轰动呢1. 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演唱《欢乐颂》?

2. 尝试准确并富有表情地背唱《欢
乐颂》。音乐思考扩展知识常见的演唱形式
独唱:一个人演唱称“独唱”,如男声独唱、女生独唱、童声独唱。
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演唱相同的曲调称“齐唱”。
合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曲调,而每个声部都由若干人担任,称“合唱”。
重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曲调,且每声部只有一个人担当的演唱形式称“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