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青,异彩纷呈(图2.30)。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
1.结合城乡景观,说出景观特点,说明所反映的地域文化。(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3.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目标
目录
CONTENTS
一、地域文化概述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什么是地域文化?
什么是文化?
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
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非物质方面的——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
一、地域文化
1.概念
什么是城乡景观?
什么是景观?
是在城镇和乡村里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地理景观,通常人们可以从城乡景观入手去感受地域文化。
城乡景观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是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
按照地表要素是否受到人类影响,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①生产生活 ②用水、用地制度 ③价值观、审美情趣
问题1:阅读教材P43的材料,从以下方面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地域文化的描述。
活动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藏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已经存在千年,延绵不绝,说明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可能需要调整,适应新时代要求。
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其他地方很难复制梯田文化景观,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审美情感值得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传播。
问题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藏的地域文化
活动
①生产生活 ②用水、用地制度 ③价值观、审美情趣
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体现了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
“宅高田低”—江西婺源月亮湾
“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
高宅可以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
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
季风气候,降水不均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吊脚楼
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土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一层、二层不开窗户,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乡村景观能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
案例-安徽宏村的地域文化
1. 宏村景观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
2.宏村的地理环境对该地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
村落水系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营造了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意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村中有承志堂、乐叙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这些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耕读文化。
宏村地处皖南山区,水系较为丰富,宏村的村落布局以及村落水系修建正是得益于这种地理环境。
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南方建筑粉墙黛瓦,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城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会形成自己的色调、色彩。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的住房五彩缤纷,是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
中国北方宫殿式红墙、黄瓦、飞檐、斗拱,体现皇权至高无上。
城镇中的各种建筑,能反映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
中国南方园林:含而不露、小巧玲珑,建筑和水面相得益彰。体现内敛含蓄的文化。
西方园林: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线条简洁,结构明朗,气势恢弘。体现外向开放的文化。
城镇的空间格局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例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案例:人家尽枕河 P48
两千余年来,苏州历史街区一直保持着“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城内建筑风貌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以白、青、黑、褐色为主,淡雅朴素。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临水而居便于取水。
大运河沿岸的商贸重镇,临河依街便于发展水运贸易。
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发掘和弘扬地域文化景观的人文内涵;
进行保护性开发,可适当发展旅游业。
问题1:苏州“人家尽枕河”,传统民居临水而建的原因?
问题2:谈谈你对保护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建议。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从乡村的聚落空间格局、民居等感受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从景观入手感受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从城镇的色调、建筑、空间格局等感受地域文化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D
B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4.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C
B
位于浦东新区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已成为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上海的象征。据此完成5~6题。
5.东方明珠作为标志性建筑,是因为( )
A.具有功能性和目的性 B.具有稳定的空间位置和足够的高度
C.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D.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6.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说明上海市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中( )
A.成功地转移了城市中心区 B.优化了城市功能分区
C.合理建设和利用了卫星城市 D.缓解了新城区的人口压力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