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嗓的演唱方法,用大嗓演唱老生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掌握京剧唱段中的咬字吐字规律和拖腔的演唱方法,唱出京剧的韵味。
3、用拍手的方法,区分西皮原板和垛板。
教学重点:
掌握京剧唱段中的咬字吐字规律。
教学难点:
准确的演唱拖腔,唱出京剧的韵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
2/4(师)同学好|(生);老师好||
学生模仿教师的声音与教师互相问好:第一遍用小嗓问好,第二遍用大嗓问好,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大嗓和小嗓在发声方法上的不同,从而导入:学习用大嗓演唱的老生的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二、回顾老生演唱的特点:
启发学生回忆在欣赏《四大行当》时介绍的老生的演唱特点:平、直、刚劲。
三、学习唱段:
1、看课件,欣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理解唱词含义:
在学生观看过《红灯记》的基础上进行谈话:
(1)这个唱段是剧中哪个人物的唱段?(李玉和)
(2)这个唱段在整出戏的什么位置?(戏一开场)李玉和唱的是谁?(李铁梅)
(3)读唱词:
讨论:①李铁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劳、能干、聪明)
②李玉河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个唱段的?(赞赏)
3、教师范唱:
教师谦虚地表示自己也和同学们一样,接触京剧的时间不长,但非常喜欢京剧,唱得不好但敢于演唱,鼓励学生大胆演唱,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4、介绍这一唱段的板式,用拍手的方法区分西皮原板和垛板。
(1)学生观察曲谱,找出唱段里用的两种不同的拍子:2/4和1/4。
(2)教师介绍唱段中的两种板式:
西皮原板:2/4,一板一眼,常用于叙述事物,表达心情、描写景物。
垛板:1/4,速度快,节奏比较紧凑,每个分句的停顿不太明显,换气时进行偷气,讲究吐字清楚,出字要有力度。
(3)拍手感受西皮原板和垛板的不同。
(4)再听唱段,拍手体会、区分西皮原板和垛板的不同。
5、教师教唱西皮原板部分:
(1)学生观察唱词,四句,前三句为七字句,第四句多了一个“的”。
(2)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逐句指导。
第一句:提篮小卖(m–ai行腔中收音,收在ai上)拾煤(m-ei)渣(直接唱出)
第二句:担水(sh-ui-ei)劈柴也(三声字称赏声字,滑唱,有力量)靠她
第三句:里里(l-i)外外一(y-i)把(四个音都唱出来,)手
第四句:穷人的孩子早(前倚音很快地拐一个小弯)当(四个音都唱出来)家(j-i-a发花折,收在a上)
(3)学生完整演唱西皮原板部分。
6、京剧社团学生教唱后半部分(垛板转西皮原板)
7、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后半部分:
(1)垛板:一长两短,长音要有力量。
(2)“花”:轻一点。
8、学生跟范唱演唱。
9、学生跟伴奏用赞赏的语气完整演唱。
四、体会唱段人物的身法:
1、京剧社团的同学教几个简单的动作。
2、全体同学边唱边表演。
五、对比欣赏传统京剧:
1、欣赏传统京剧《三家店》中老生秦琼的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
2、从服饰和唱词的吐字发音上对比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区别。
课件7张PPT。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红灯记》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敌占区,我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由于叛徒王连举的出卖,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取得胜利。现代京剧:
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
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就是现代京剧。
现代京剧曲目 :
例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等。 生旦净末丑京剧介绍让我们看看小小年纪的铁梅此刻正在做什么?同学们,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触吗?学习了这课后,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的学习,将来报答我们的父母和亲人,做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