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教案
音乐分析:
《四季》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四季》的标题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记忆音乐中的两个主题。
2、能够了解作曲家音乐描绘及发展手法。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音乐。
教学内容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春》
教学重点
1、欣赏《四季》第一乐章《春》,感受音乐中的春天。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
3、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在游戏中学会感应曲式、辨别曲式。体验乐曲的轻松愉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概述。1600-1750年。
2、展示巴洛克时期建筑。提问:说说巴洛克时期建筑风格给你的感觉。
3、巴洛克时期有哪些音乐家?(以提问的方式)
4、点入维瓦尔第,简单介绍维瓦尔第。
二、走进《四季》之春
1、展示十四行诗。
2、进入第一乐章。共5段。
3、每一行诗代表着一个乐段,通过诗来聆听音乐。
4、每听完一段,点入段落。
5、先和学生一起浏览一遍每段的图谱,再播放音乐。通过跟踪图谱的方式听音乐。
6、各乐器模拟了哪些声音?通过回看对应乐器的图谱加播放对应的音乐,让学生回答。
7、最后完整的聆听一遍《春》。
课件9张PPT。春 spring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一
—The four seasons巴洛克时期音乐(1600-1750)
代表人物:维瓦尔第、巴赫、亨德尔。 “巴洛克”一词起源于葡萄牙语,原意为“不圆的珍珠”。本来是指17世纪以来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其特征是富丽堂皇,热烈鲜艳,注重细节,装饰性强。?维瓦尔第(1678---1741)是意大利的作曲家和小提琴家,他是巴洛克时期一位重要音乐家。他留传的作品有各种独奏乐和与乐队的协奏曲、室内乐以及教堂音乐等。自幼学习小提琴,曾任教会学校音乐教师和宫廷乐长。代表作有协奏曲《四季》、《和谐的灵感》、《非凡》、 歌剧《罗西莱纳和奥龙塔》,演唱剧《胜利的犹狄》等。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
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部协奏曲
的第一号到第四号 ,合称《四季》。这四部协
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
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为采用三乐章协奏
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十四行诗配上
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
在总奏与交奏交替形成的的复奏形式上,巧妙
地配以标题。
十四行诗写的并不惊人(可能是作曲家本人写的),但致力于自然界的描写,别具风格。音乐所描绘的细节认真地与诗句相对应,我们可以想象维瓦尔第在创作时是严肃认真的,大概也希望听着能仔细领略”标题”的具体内容。
(La Primavera) E大调
A、春光重返大地。
B、乌儿欢快鸣啭,热情迎接春天。
C、微风轻拂泉水,细声密语流.
D、乌云笼罩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E、云散雨止,小乌又唱起动人的歌曲.
P、在鲜花丛生的牧场上,
在簌簌作响的枝叶下,
牧童和他的忠实的狗正在入睡.
G、在春光明媚的灿烂天空下,
应着农村风笛的欢歌,
仙女和牧童翩翩起舞. 《春》作品第八号第一首
春, 3个乐章:1.快板,包括: (1)春光重返,(2)鸟之歌,(3)森林的喃喃细语,(4)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2.宽广,徐缓的慢板,这个慢乐章包括:云散雨止,小鸟又唱起动人的歌,牧童和他忠实的狗在鲜花丛生的牧场上小睡。 3.快板,风笛声中的乡村舞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