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 )
A.向外透或往上升。 B.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
C.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 D.不加小心,鲁莽,冲撞。
2.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拟定( nì nǐ ) 长子(chánɡ zhǎnɡ )
朝鲜(xiān xiǎn ) 流露( lù lòu )
3.下面对课文结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马革裹尸”就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
B.这句诗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牺牲后遗体是否归葬家乡已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C.课文用这句诗做结尾,代表了毛主席最终做出的决定:让爱子和其他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D.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最终也长眠在朝鲜,这句诗只是对他个人事迹的写照。
4.下列各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功勋(xūn)喃(nān)喃 B.慰(wèi)问牺牲(shēng)
C.黯(àn)然尸(sī)体 D.凑(zòu)近眷(juàn)念
5.下面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骨”指的是忠臣的遗骨,在文中指的是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何妨。
D.毛主席借古人的名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高度的评价,又表明了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加下划线的词的近义词。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7.下面句子意思表达效果一样吗?哪一句好,为什么?
A.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B.岸英是我的儿子,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8.读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ruì xuě zūn zhòng
( ) ( ) ( )
bēn fù juàn liàn tè shū
( ) ( ) ( )
9.根据句意写词语。
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10.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
②“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1)这两句话分别是秘书转述的 和 的来电内容。
(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话的内容:① ;② 。
(3)这两句话的措辞有所区别。前者用请示”,后者用“要求”,为什么?
三、语言表达
11.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
(1)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句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 。
(2)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句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邓政委的棉衣
1947年8月,大别山区已经是寒霜季节。由于我军远离后方,被服供应不上,邓小平政委和十几万将士仍穿着单薄的旧棉衣。战士们心疼地说:“我们没什么,要是把政委冻坏了,还怎么指挥我们打仗?”于是便聚在一起,专门为邓小平同志做了一套新棉衣。
第二天,副官长抱着这套新棉衣走进政委的小屋。他看到政委正伏在桌上聚精会神地看文件,便轻手轻脚地走到跟前,小声说:“首长,这是您的新棉衣。”政委放下笔,搓搓手,看到副官长抱着的新棉衣,一时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副官长说明情况后,政委站起来严肃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大家穿的和我一样单薄吗?棉衣破了,可以补一补再穿嘛!”他看到副官长左右为难的样子,又慈祥地笑了:“这样吧,棉衣既然做好了,就给通讯员小万吧,他年龄小,身体又单薄。”在一旁的小万赶忙说:“不行,不行!这是专门给首长做的。”政委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用手指了指门,命令似的说:“就这样吧!”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了。
邓政委的模范行为,为大家所传颂。
12.给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战士们心疼地说……
疼:①疼痛 ②关切喜爱
邓政委的模范行为,为大家所传颂。
为:①做 ②变成 ③被
13.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画线的词。
①邓小平政委仍穿着里单薄的旧棉衣。
单薄: 。
②小万的年龄小,身体又单薄。
单薄: 。
14.本文记叙的顺序是
先写: 。
再写: 。
最后写: 。
开心阅读。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 ]没来这儿倒垃圾,[ ]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昔日的空地已经是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15.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 ) 慷慨——( ) 奉献——( )
17.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 , 。
②第二节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铲垃圾、挑石块、 、 、 、栽花苗。
③以前,人们把这儿当垃圾堆,后来看到这儿变成了 ,人们不但不往这儿倒垃圾,而且纷纷 ,使这里的景色变得更美了。
④第二节中“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这里的“好主意”应该是
18.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10.青山处处埋忠骨》参考答案
1.B
2.nǐ zhǎnɡ xiǎn lù
3.D
4.B
5.B
6.犹豫
7.表达的效果不一样。A句好,因为“也是”一词增加强调的语气。
8. 锻炼 瑞雪 尊重 奔赴 眷恋 特殊
9.勋鉴
10. 志愿军司令部 朝鲜方面 请示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 要求将岸英葬于朝鲜 “请示”是指向上级请求指示。“要求”是指提出具体的愿望或条件,希望得到满足或实现。句①写的是志愿军司令部向上级请求指示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句②写的是朝鲜方面向中国提出将岸英安葬在朝鲜的愿望。不同身份的人给主席来电,因此措辞也是不同的。
11. 手术复杂,要遭受很大的痛苦。 沃克医生在实施手术时心情紧张,衬托了年轻人的坚强勇敢。
12. ② ③ 13. 很薄的衣服 瘦小 14. 寒霜降至大别山时,战士们为仍穿旧棉衣的邓政委做了一套新棉衣 邓小平政委不同意穿新棉衣 邓政委指示把做好的新棉衣给通讯员小万穿
15.不但……而且……(不仅……还……) 16. 仍然 大方 贡献 17. 花团锦簇 翠木葱茏 砌花坛 糊水泥 勾图案 花坛 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 在这里建一个花坛 18.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