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6课《猫》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 ,作者是 ,现代 、 、 。
答案:叙事散文|郑振铎|作家|学者|翻译家
解析:关注课题注解,课前要做好预习,熟悉作家作品。
点评:学生预习课文,除了要解决本文的字音字形外,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也应有个理解。
2. 全文用 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 、 、 等不同的感受。
答案:第一| 快乐| 辛酸、愤恨| 悔恨
解析:用“我”来叙事,
点评:“我”“你”“他”分别代表第一、第二就是第一人称;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出作者三种不同的情感,有快乐,有辛酸,有悔恨。、第三人称,这一问很简单;作者的情感变化较复杂,回答此题一定要根据不同文段的内容来概括提炼。
3.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总领全文
解析:“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是一句总领全文的句子,整篇文章都是由这句话展开的,后文就分别叙述了几次养猫的经历。
点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4.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 )
A.《鲁滨逊漂流记》中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个人幸存下来,只身飘流到一个孤岛上,在一个山边住了下来。
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发生叛乱的水手,夺回了船只,他们带上那些水手,驾船离开荒岛回到英国,那些水手都被判了刑。
C.《狗 猫 鼠》中猫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始终没有好感,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D.《五猖会》记述“我”儿时盼望阅读《鉴略》的急切而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观看迎神赛会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E.《藤野先生》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主要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突出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答案:A|C
解析:B中应是“那些水手留在岛上”;D中应是““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而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阅读《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E中应是“主要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故事”。
点评:对名篇名作内容的理解一定要准确无误。
5.选出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 (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原名:周树人)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原题为“旧事重提”。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B.《狗·猫·鼠》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记述了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的丑行,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大力宣扬了封建孝道。
D.《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史记》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认读能力。A、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C、大力批判了封建所谓的孝道。D、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名著阅读。
点评:《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记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学生除了要理解鲁迅本人外,也要对他的主要作品有所了解。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B.《五猖会》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文章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了封建孝道的不合理。
C.《朝花夕拾》敢于不顾利害,大胆直抒胸臆,如在《狗·猫·鼠》中,一开头就“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D.《骆驼祥子》中,祥子脸上的疤是被孙侦探打后留下来的。
答案:A
解析:《五猖会》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这句话出自《二十四孝图》; 祥子小时候睡在树下 ,被驴给啃了一下脸,所以有伤疤。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对名篇名作内容的理解一定要准确无误。
二、阅读理解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茏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7.加点句子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猫“畏罪潜逃”了 ②“我”不喜欢这只猫 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 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采用排除法,从文章中筛选出你认为不正确的信息。②“我”不喜欢这只猫和认为猫是凶手没有关系,故包含②的选项都不对。故选B。
点评: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排除法能让准确率大大提高
8.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B.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D.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答案:B
解析:要求学生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对猫愧疚的情感。故B项理解错误。
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
9.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答案:D
解析:ABC表达都是片面的,不是文章的主题思想。
点评:考查学生的描写的种类的把握,常见的描写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要求学生对对句子具体分析即可。
10.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C.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D.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答案:B
解析:“吃”“拿”“追”“打”等词可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怒气冲天”是心理描写。
点评:考查描写方法。对描写方法的判断,一定要从句子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来对应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
11.根据“芙蓉鸟事件”的始末,给每个情节拟个小标题。
答案:买鸟|凝望|怀疑| 蒙冤| 受罚| 真像
解析:“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写“妻买鸟”; “白猫……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写“白猫望鸟”;“一定是猫,一定是猫”,写“怀疑白猫”;“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写“白猫蒙冤”;“追过去打了一下”,写“白猫受罚”;“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写“真相大白”。
点评:本题有难度,故事情节的分节点不甚明了,文字较多,学生不易找到事件进程的脉络。梳理情节,最好要找到情节发展的线索,沿着线索从情节发展的各个部分来梳理,起因是什么,过程有哪几个环节,结果怎样,一一要弄清楚。
12.仔细阅读选文,说说“我”凭什么认为一定是这只猫咬死了一只芙蓉鸟?其间夹杂着我对这只猫怎样的感情(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案:因为它经常凝望鸟笼。对这只猫不喜欢的感情。
解析:找到文中写白猫的细节“凝望着”“又凝望着”即可理解作答,这是家人怀疑白猫对白猫没有好感的起因。
点评:本题不难,找到相关细节即可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前后都是有联系的,有的前面有伏笔,在阅读时要注意将作者前后所写的内容关联起来理解问题。
13.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答案:表达了作者自责、内疚、痛苦的心情。
解析:根据故事内容可以理解,第三只猫的死,与自己误解有关,是自己犯错导致的,内心充满痛苦。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情节有所提示。人物内心的感受与人物所经过的事件有关,所以,可以要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从文章故事的叙述中体会人物的所思所想。
14.结尾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在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首尾呼应的特点。
解析:从对全文的作用、结构上前后响应,表达人物情感等角度来理解作答。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还是很明确的。一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要看它在什么位置,二要看它是什么内容。一般来说,在文首,作用有“引起下文”“奠定感情基调”“为下铺垫”“创设环境”等作用;在文段中间,作用有“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等作用;在文尾,有“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等作用。
15.为什么“我”会说:“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找出最恰当的一个答案( )
A.因为“我”亲眼看见了猫咬鸟。
B.因为“我”不喜欢这只猫。
C.因为“我”本来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我”从主观上认定是猫吃了鸟,所以“我”肯定地说:“一定是猫”
D.因为猫会吃鸟。
答案:C
解析:“我”本来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
点评: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排除法能让准确率大大提高。A如果是亲眼看见,那就不用怀疑了,BD不构成因果关系。
16.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答案:我冤枉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解析:文章围绕我对我家的猫的情感变化来展开故事情节的。一开始因为误认为猫吃了芙蓉鸟很生气,后来明白真相猫却死了很后悔。所以,文章的情节为:我冤枉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点评:记叙文概括主要内容,一定要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情感的变化来梳理。
17.“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我”的悔恨与自责。
解析:作者为了表现出自己悔恨与自责的心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成针、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这种效果。
点评:从构成比喻的两个硬性条件如实问题就简单了。
三、诗词鉴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答案:A
解析:这首词上阙写词人把酒问天 ,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 ,并非始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点评:本题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语言特色等进行鉴赏评价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整体阅读诗歌,在读懂并深刻把握诗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结合运用排除法。
19.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答案:B
解析:词人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体现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
点评: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四、课外拓展
阅读《猫人》, 完成后面小题。
猫 人
(美)罗杰迪安基瑟
我喜欢钓鱼。我最喜欢的钓鱼地点是在一个湖边,那个地方在加利福尼亚山区的一个城镇的小加油站附近,距我当初住的地方有三个小时的路程。
每年,冬雪刚刚融化,我便把渔具装上旅行车,出去钓一天鳟鱼。
有一次,我穿过美丽的人造高山湖泊的小水坝,把车开到一侧,开始卸下鱼竿。忽然,我听到一声枪响,呼啸着飞过我的头顶。听到有人开枪射击,让我大吃一惊,因为这是禁猎区,不允许打猎。另外,在我多年钓鱼的区域内,除了几辆拉木材的卡车路过,还是头一回遇到有人来。我蹲在汽车后面,小心地瞭望四周,看是否有人。又响了两枪。子弹“砰砰”地击中大岩石,我却还是没有看到人。随后,四个年轻人从土路上走来。一个人举起步枪,开了一枪。一只猫跑过土路,钻进灌木丛。
“嗨,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他们走近了,我问他们, “这里不允许打猎。”
“只是打一只该死的猫。”大一些的青年说。另一个小青年慢慢举起枪,朝着那只猫又开了一枪,猫还藏在大石块后面。
“别胡扯,伙计们。为什么没来由地要杀生 ”我问。
“让你看,那只猫值多少钱 ”一个小青年说。
“十元怎么样 ”我说。
“砰!”朝着猫的方向又是一枪, “一百元怎样 这个价钱可以接受。”四个年轻人中最大的一个说,他朝着猫的方向又开了一枪。
几个星期来,我一直在攒钱,好去买一艘旧船和发动机,以便不必在岸上钓鱼了。我钱包里有一百一十元,口袋里有二十元。
“好吧,我给你们一百元买那只猫。只是请不要杀死它。”我掏出钱包,从秘密夹层拿出一百元,放在棕色旅行车的引擎盖上。四个年轻人走过来,站在那里盯着钱看。他们的脸上显出非常严肃的表情。大一些的小青年俯身拿起钱来,揣进牛仔裤的口袋。
四个年轻人消失在路的拐弯处,我开始寻找那只猫。
几分钟后,男孩们乘坐一辆旧的敞篷小货车从我身边驶过,回山上的镇子。
用了一个多小时,我才给了那只猫足够的信任,抓到了它。我抚摸它五分钟左右,随后放进我的车里,连带我的渔具,开车回到山上的小店。
我问店主,他是否知道周围有人丢了一只猫。他走到我的车旁,看那只猫。他告诉我,住在隔壁的老人大约一星期前丢了自家的猫。老人很伤心,因为那是他妻子的猫,她在几个星期前去世,那只猫是她留下的全部纪念。
小店店主到电话机旁,打了一个电话。他回来时,给我我倒了一杯热咖啡,我们聊了大约十分钟。我听到身后的门开了,我转过身。
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弯腰驼背,看上去至少有一百岁了,慢慢地走到拐角处。他坐在一张摇椅上,却一言不发。
“那是他的猫。”店主告诉我。
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从柜台后出来,走到老人坐着的地方。老人跟店主耳语了几句,随后递给他一张纸。店主挟着老人的手臂,帮他站起来,他们走向外面的旅行车。
我透过窗户看到老人伸手进去,拿起那只猫,抱在胸前。随后,两个人走到隔壁的一栋活动住房,走了进去。几分钟后,店主回来。
“我真该上路了。”我告诉他。
“找到那只猫有奖励。”店主说。
“我不想要奖励。”我回答。
店主拿出一张纸,我从他手里接过来。我打开折叠的纸,看到那是一张私人支票,可以兑换成“现金”,上面写着2500元!
我吃惊地扬起眉毛。“别担心,那张支票无效。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店主说。
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其后,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我把支票拿回来,放到衬衣口袋里。
“我想,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他说着,大笑起来。
“是呀,我知道。只有傻瓜才这么想。”我说着、也笑了。
我走出门,钻进旅行车,开车回家。男孩和他们的枪让我决定推迟钓鱼旅行,另找时间。
我到家时,妻子给我一张字条,是一位来访的朋友留下的。字条上说他认识一个人,愿意把自已的船卖给我,可按月付款。我给那位卖船的人打电话。说完船的情况,我问他想要多少钱。
“两千五百元。要是我替你筹措资金,就是三千元。”他告诉我。我对他说,过一个小时后再给他打电话。
我从口袋里拿出支票,给我存款的银行打电话。我告诉他们猫的故事,问他们是否有办法查出老人给我的支票是否有效。我把支票的号码报给他们,等着他们回话。十分钟后,电话打回来了。
“基瑟先生,支票有效。”那头的女士说着,笑了。
“有什么好笑的 ”我问她。
“噢,我给银行打电话,询问这张支票是不是真的,那位先生笑了。他告诉我,那位给你支票的老人特别富有。他拥有在加利福尼亚地区经营的大部分木材公司。”
这还不是唯一的惊喜。那天晚上,我驱车去看待售的船、发动机和拖车。揭开帆布时,那条船跟新的一样。这笔买卖很划算,我知道自己想要它。但是,我看到船的名字,我确定注定要这条船。
船的后面漆着的字是:猫人。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3期,孙宝成译)
20.全文围绕着“猫”展开故事,请把表格中①②处的情节补充出来。
地点 情节
高山湖边 ①
山上小店 ②
我的家里 验证支票欲买船
售船地点 惊喜奇遇“猫人”船
答案:①舍钱救猫②归还猫意外获支票
解析:结合文章故事的讲述,结合分析各地点人物的心理,对情节进行概括。先将每个情节独立概括,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行文的思路,最终将前一情节与后一情节进行直接的联系与概括。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把握,注意把握关键词语。
21.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就走到老人身边。从这一细节里,你看到老人与店主的关系如何
答案:关系熟络又默契,店主非常敬重老人
解析:结合文本,并从文中第二十及二十六段可以得出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点评:根据语境分析,说明二者关系比较密切,默契,还表明店主比较尊重老人。
22.店主为什么说“那张支票无效” 除文中说店主认为“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这一原因外,你觉得可能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①我仅仅用了100元从四个青年手中救回了猫;②店主说“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③店主受到老人的嘱托,故意这么说。
解析:将老人与店主的内心情感分析清楚。根据语境分析,店主这样说是在不给我增加拿支票的心理负担,猫不值100元钱,当然支票也是假的。
点评:做题时要联系上下文,难度在于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23.“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反映了“我”怎样的品格 请结合上下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我”是一个崇尚精神但又不拒绝物质、矛盾、有侥幸心理的人。
解析:文中当店主拿出支票时,“我吃惊地扬起眉毛”,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我”救猫是出于自己善良的本性和对生命的尊重,没有想过,因此而获得物质奖励,所以当店主给“我”支票时便是“吃惊”。而“扬起眉毛”则表现了“我”的惊喜。
点评: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用100元买下猫命,表明我是一个崇尚精神的人,当店主给“我”支票时便是“吃惊”。而“扬起眉毛”则表现了“我”的惊喜。表明我还是不拒绝物质的人。
24. 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请你以老人的身份,把“老人更店主耳语了几句”中“耳语”的内容写出来。
答案:你把这张支票给年轻人,并告诉他支票是无效的。
解析:做题时要联系上下文,将老人与店主的内心情感分析清楚。
点评:难度在于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25.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举出其中两例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
答案:店主告诉我们老人“精神错乱”,结尾处交代确是“经营大部分木材”的富有老人;被认为“无效”的支票,最后竟然是有效的;整个买船过程竟然是老人一手安排的。
解析:仔细阅读文章,概括出出人意料的情节即可。需要学生读完文章后,才能恍然大悟。如:老人不是“精神错乱”,而是一个富商;支票是真的等
点评:本题相对较开放,围绕“出人意料”的写作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即可,如文中店主告诉我们老人“精神错乱”,结尾处交代确是“经营大部分木材”的富有老人;被认为“无效”的支票,最后竟然是有效的;整个买船过程竟然是老人一手安排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