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9课《马》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 ) 窥伺( ) 羁绊( ) 疮痍( )
阔绰( ) 庇荫( ) 遒劲( ) 妒忌( )
相得益彰( ) 面面相觑( ) 观瞻( )
答案: piāo | kuī | jī | chuāng yí | chuò | bì yìn | qiú | dù | zhāng | qù | zhān
解析:不能将“剽”注成“biāo”,不能将“疮”注成“chāng”,不能将“绰”注成“
zhuò”,不能将“庇荫”注成“pì yīn”,不能将“觑”注成“xū”。
点评:常用字字音一定要记准确、记牢。
2.解释加点的字:
面面相觑:__________ 相得益彰:__________
满目疮痍:__________ 慷慨以赴:__________
答案:看 | 更加 | 创伤,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 | 前往
解析:“觑”就是看的意思,“益彰”就是更加的意思,“疮痍”的意思就是创伤,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赴”就是前往的意思。
点评:常用词词义要记牢,可以根据字的偏旁部首来推导。
3.布封,_______国_________家、______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
答案:法|博物学|作|皇家花园|《自然史》。
解析:根据课本注解可以准确填空。
点评: 作家作品一定要记准确,平时要做好积累。
4.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___________,也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
答案:科学小品|散文。
解析:要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在预习时就将课题就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清楚。
点评: 作家作品一定要记准确,平时要做好积累。
5.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四、五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_______________,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类驯养的马|天然野生的马|对比|由衷赞美|深刻同情。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段落大意和概括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一、二段写的是人类驯养的马,三、四、五段写的是天然野生的马,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野马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驯养马的深刻同情。
点评:先概括每一段的大意,然后再根据每段的大意来分部分,最后再根据每部分的内容来梳理作者的情感。
6.给下面的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通顺。
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 )它的尾巴( )是垂着的,( )于它很适合。( )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 )它的皮肤( )很坚实,( )满生着厚密的短毛,( )还是十分敏感的。
答案:但是|虽然|却|由于|因为|虽然|并且|却
解析:第一句话是转折关系,所以用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第二句话前半句是因果关系,所以用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后半句是转折关系,所以用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点评:考查关联词,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一定要结合句子前后的关系来判断,看句子是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还是并列关系等。
7.第一段中作者集中描述了这种马的两点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勇毅|驯良
解析: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的品格,更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点评:勇毅表现在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上;驯良表现在屈从人类的操纵,迎合别人的心意上。
8.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的地方戏。
D.江西婺源的风景独特优美,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闲情逸致。
答案:D
解析: D选项中,“闲情逸致”的意思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是名词,不是形容词。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点评:本题是《江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题方法: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答案:A
解析: B选项中,结构混乱,把“由于”或“使”去掉一个。 C选项中,成分赘余,把“造成的”去掉。 D选项中,语意不明,把“没有”去掉。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方法:识记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10.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雀猛地从香樟树上飞起,____,往朝霞万里的高空飞旋。
A.仿佛利箭般离弦 B.如同猛虎般出山
C.像陀螺样打转转 D.好似炮弹样出膛
答案:C
解析:利箭、炮弹不是活物,猛虎意象太大,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的理解和把握。方法: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解释下列词语。
11.剽悍:
答案:勇猛,强健
解析:“剽悍”是勇猛,强健的意思。
点评:考查词义理解,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对课本正文下面的注解一定要及时积累总结。
12.畸形:
答案:生物体发育不正常
解析:“畸形”是生物体发育不正常的意思。
点评:考查词义理解,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对课本正文下面的注解一定要及时积累总结。
13.相得益彰:
答案:指两者互相配合,使他们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解析: “相得益彰”是指两者互相配合,使他们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点评:考查词义理解,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对课本正文下面的注解一定要及时积累总结。
14.有过之无不及:
答案:有超过的而没有达不到的
解析:“有过之无不及”是有超过的而没有达不到的意思。
点评:考查词义理解,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对课本正文下面的注解一定要及时积累总结。
三、阅读解答题。
(一)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15—17题。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获得发展的马,是天然品质被人工改进过的马,是从小就被人养育. 后来又经过训练. 专为供人驱使而培养出来的马。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 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被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创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这是惯受羁绊而留下的迹象:现在即使把它们的羁绊解脱掉也是枉然,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 壮观瞻而喂养着. 供养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鬃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15.试用三个词语概括马的天然品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美质|美德| 美貌
解析: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作者用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比较,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点评:抓住文章关键词来作答就容易了,如“自由自在”“团结和睦”“身材高大”“最匀称、最优美”等词。
16.“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教育”一词是______的修辞手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此流露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切的同情。
解析:把物当人写就是拟人的手法;“丧失自由”就是被人喂养;“接受束缚”就是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点评:从拟人手法的特点来判断就简单了。“马”失去自由,接受束缚都是因为人的作用。
17. “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
答案:那些披着鞍鞯劳动的马,尽管受尽奴役,但剽悍豪迈的天性还没有完全丧失,而这些摆阔绰、壮观瞻的马所有的天性都丧失了,他们受到的是精神上的侮辱。“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锦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解析:抓住“马”的天性来作答,驯养的马失去了天性,成为受奴役的对象 。
点评:考查重要语句的含意,指示代词“这”指代的意义一般要从前面去找答案。
(二)阅读第四段,回答18—20题。
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居之乐。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18.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句: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
解析:本段内容都是围绕“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这句话展开的,后面的内容都是在叙述马的“豪迈而犷野”。
点评:文段的中心句一般在开头或结尾,面对这种题目,首先从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入手。
19.请根据这段文字,概括马的天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驯良、豪迈、清心寡欲。
解析:从“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 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 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等句子可以概括出“驯良、豪迈、清心寡欲”的天性。
点评:抓住“天性”一词,概括出“马”与生俱来的特性就可以了。
20.这段文字把哪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有什么作用?
答案:把马和其他凶猛的食肉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更能突出马惹人喜爱的原因:它的驯良、豪迈的性格。
解析:从“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等语句可看出作者将马和其它肉食动物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突出马的“驯良、豪迈的性格”。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文段中有较大句子可看出比较的对象和比较的作用。
(三)综合理解、比较阅读:
21.布封的另一篇说明文《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对松鼠进行了小小的赞扬,在本文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把它找出来,并用本文的一个词来为这句话作注释。
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高贵。
解析:从“四足兽”一词出发,很快便能找到“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这句话。
点评:考查联想和想象,本题问的对象非常明确,无需审题,只要能注意到“四足兽”一词,问题就简单了。
2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马和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解析:马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从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但人类却将马当作劳动的工具。
点评:一定要从“人”和“马”两个角度去作答。
23.根据课文内容,谈一谈作者为什么认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
答案:因为马最大的美丽只有在自然的、不受拘束的状态下才能展现出来,所以天然的(马)要比人工更美丽些。(也可从马在人工状态下的缺点的角度作答)
解析:天然的马不用受到约束,可以尽情展现它自然的美,而驯养的马失去了原来的天性,完全按照人的意识活动,失去了马的天性。
点评:主要从马原本的天性美角度去作答。
24.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答案: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是:勇毅,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从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是: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即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
解析:驯养马驯良,服从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野生的马精力充沛和精神高贵,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
点评: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的不同主要在于马的天性,从驯养马的温顺和野马的犷野来作答就简单了。
25.本文详细介绍了马的知识,我们学过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请你把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对动物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案:《绿色蝈蝈》通过介绍蝈蝈的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等,教会了我们一些昆虫的自然科学知识;《马》通过马的两种特性,表达了对自由的礼赞。
解析:《绿色蝈蝈》主要教会了我们一些昆虫的自然科学知识,而《马》则表达了对自由的礼赞。
点评:特别注意:回答的是两者的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