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课《口技》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课《口技》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1 16:3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课《口技》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答案:C
解析:A.名渊,手指/动词,指明。B.动词,擅长/名词,长处,优点。C.都是“全、都”的意思。D.名词,通“座”/动词,坐。
点评:考查实词,从句子结构出发便能辨别一个词的词性,通过词性来推导词义就简单多了。
2.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会宾客大宴 会: 适逢,正赶上 B.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绝:断绝,消失
C. 群响毕绝 毕: 消失 D.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微:隐约的
答案:C
解析:C项中毕的意思“全,都”。
点评:考查实词,功夫在积累,记住常用实词的词义。
3.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
A. 贤于材人远矣 B.于舅家见之
C.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答案:B
解析:例句中“于”是在的意思,A项“于”解释为“比”;C项是被动句,“于”在这里是“被”的意思;D项“于”应解释为“到”,与B 项相同。
点评:考查虚词,“于”包含“在”“比”“被”等义,将这些义项带到句子中去理解就可以作出判断了。
4、下面对把握诗歌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答案:C
解析: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侧面描写。
点评:分清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描写观众属于侧面烘托,而对表演者的描写才是正面描写。
5.下列没有歧义的句子是(  )
A.我看见他高兴得跳起来。
B.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70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
C.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人格的伟大。
D.刘璋从新疆带回一筐他最喜欢吃的葡萄。
答案:C
解析:A项中,语义模糊不清,究竟是“我跳起来”还是“他跳起来”让人产生歧义;B项中,歧义句,究竟是“水生身体瘦弱”还是“祖父身体瘦弱”没有交代清楚;D项中,究竟“他最喜欢吃的水果是葡萄”呢还是“所有葡萄中唯独他从新疆带回来的葡萄最好吃”也让人分辨不清。
点评:考查病句,要判断一个句子有没有歧义,关键是划分节奏,如果在不同的地方划分节奏产生了不同的意思,就可以判断这个句子一定有歧义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________4月5日,山西王家岭煤矿“3·28”矿难l53名被困人员中的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
②中国举办世博会,________要向世界炫耀什么,________要交流先进科学技术,展示科技发展成果。
③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________的。
A.①截止 ②不是 就是 ③卷土重来 B.①截至 ②不是 而是 ③卷土重来
C.①截止 ②不是 而是 ③东山再起 D.①截至 ②不是 就是 ③东山再起
答案:C
解析:“截止”是“到某一限定期限停止”的意思,“截至”是指“到某一时间点”,并没有停止的含义,根据①,讲的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所以选“截至”;②中,前后两句是明显的递进关系;“东山再起”指是一种不服输的状态,是褒义词,不能用来形容敌人。
点评:对于近义词的辨析一定要非常细心,稍有不慎就可能选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最后能尽量多积累近义词,弄清它们的细微区别。
7、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1)表示突然发生:
(2)表示同时发生:
(3)表示相继发生:
(4)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答案:(1)忽、忽然;(2)一时;(3)既而;(4)是时;(5)俄而、少顷、未几。
解析:文言文中表时间的词语有很多,但意义都比较固定,要注意积累。
点评:充分利用好课本注释,利用好积累本,及时积累表时间的词语。
二.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8.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
解析:翻译古汉语时,一定要将重点字词翻译出来,“满坐”需翻译出“全场观众”,“寂然”需翻译出“静悄悄的”,“敢哗”需翻译出“敢吵闹”。
点评:考查翻译,句子翻译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
9.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解析:翻译古汉语时,一定要将重点字词翻译出来,重点字词有“妙”,需翻译出“美妙的声音”,“毕”需翻译出“全,都”。
点评:考查翻译,句子翻译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
10.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解析:翻译古汉语时,一定要将重点字词翻译出来,该句中并无难翻译的字词,但需注意前后语意连贯。重点字词有“应”需翻译出“应该”,“无”需翻译出“没有”。
点评:考查翻译,句子翻译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
1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解析:翻译古汉语时,一定要将重点字词翻译出来, 重点字词有“毕”,是“全都”的意思。
点评:考查翻译,句子翻译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
三、阅读理解题。
(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舍乳啼,妇拍而鸣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遥闻深巷中犬吠( ) (2)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3)既而儿醒( ) (4)众妙毕备 ( )
答案:(1)狗叫 (2)打哈欠,伸懒腰 (3)不久,紧接着 (4)全,都
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点评:考查实词,实词贵在积累,熟记常用实词的词义。
13.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答案: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
解析:正面描写:“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描写:“众宾团坐”。
点评:直接描写表演者动作行为的就是正面描写,很容易能找到对应的句子,侧面描写是写宾客反应的,也能很快找到答案。
1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答案:表现了听众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从侧面写出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解析:从“无不伸颈”可知是表现听众听得入神,从“侧目”可知表现听众心领神会,从“微笑”可知表现听众满意的感受,从“默叹”一词可知是表现听众为之折服的感受。本问题是学习中老师讲解的重点问题,根据所学所记,从衬托方面来理解描写的作用。
点评:侧面描写主要就是起衬托作用,本题应该抓住“衬托”一词来分析。
1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答案:C
解析:例句是“舒展”的意思。A、轻松愉快;B、缓慢;C、舒展。
点评:首先要判断“舒”在句中或词中的词性,然后再来判断它的意义。
1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答案:A
解析:例句是“指出”的意思。B、有名的,著名的;C名声,名望。
点评:区分“名”在句中或词中的意义,首先明确“名”在句中或词中的词性,先判断它是作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
17、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答案:D
解析:从“遥闻深巷中犬吠”可知声音非常单一,而后变成“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多种声音混杂在一起。
点评:熟悉文章第二段内容便可立即选出答案。
18.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答案:B
解析:ACD项属于正面描写。
点评:侧面描写是起衬托作用,通过宾客的言行举止来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答案:①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得分点“虽”、“不能指”、“端”)
②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的,(他们)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打抖,几乎想要争先恐后地逃跑了。(得分点:“是”“股”“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容易翻译错误的字有(1)“虽”:即使,“不能指”: 不能明确指出,“端”: 一种声音;(2)“是”:这,“股”:大腿,“走”:逃跑。
点评:考查翻译,句子翻译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
20.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至少写出一种特色。
答案: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解析:此题要有民间技艺或民风民俗的名称,还要有具体生动的描述。描述要准确、完整、生动。
点评:此题包含两个问题:一是指出一种民间技艺或民风民俗;二是描绘民间技艺或民风民俗。
三.课外拓展: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清涧都虞候④。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阁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丈“偏将军”“阁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2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答案:敌骑数千/四面集
解析:该句的意思是“敌人的骑兵数千人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由句意可知断词应在“数千”和“四面”之间。
点评:考查节奏,划分节奏就是要理清句子结构,分清主谓宾,定状补。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忧(  )  (2)备(  )  (3)遁(  )
答案:(1)以……为忧,感到担忧  (2)详细,详尽  (3)逃跑
解析:找到原句,“世忠忧之”意为“韩世忠因此而担忧敌情”,“忧”在这里不能直接翻译成“担忧”;“备悉敌情”意为“详细了解了敌情”;“众惧辟易遁去”意为“士兵们因害怕望风而逃”。
点评:解释实词时一定要回到句子中去,先弄清解释的字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判断词性,最好再来作出解释。
2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解析:句子翻译时注意重点字词,“闻”听说,“摇”动摇,“愕”惊讶。
点评:考查翻译,句子翻译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
2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解析:本文意在说明解元的英勇无畏,若要侧面描写,就必须找出金兵闻风丧胆的语句,从而才能够衬托解元的武功,这样的句子文中有一句“一大酋惊,坠马走”,以金兵首领的逃跑从侧面体现了解元的勇猛。
点评:考查侧面描写,弄清侧面描写的句子就是通过描写主体外的事物进而为主体服务,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的句子,然后就在文中找到此类句子就可以了。
2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力大无比,本领高强;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解析:文章有两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可知两段分别说了解元的两个特点,第一段“能以所持犀牛却行”体现了他的力大无比,第二段他勇斗金兵体现了他的智勇双全。
点评:从文中叙述的事情去概括就可以准确得出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