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课《登下地球之巅》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课《登下地球之巅》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1 17:2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给加点字注音。
①砭( )骨 ②崔巍( ) ③匍匐( ) ④缭( )绕
答案:biān wēi fú liáo
解析:“砭”字要注意声调是第一声,不要注成第三声,“巍” 字要注意声调是第一声,不要注成第三声,“匐”字要注意声母是“f”,“缭”的声母是“l”不是“r”。
点评:考查识记字音,注意形似字不能完成从偏旁去断定它的读音。
2.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耸立(sǒng) 缭绕(liáo) 冰镐(ɡǎo)
B.石膏(ɡāo) 摄影(shè) 陡滑(dǒu)
C.海滨(bīn) 呼啸(xiāo) 窒息(zhì)
D.匍匐(pú) 匍匐(fú) 巉岩(chán)
答案:C
解析:呼啸(xiào)
点评:考查识记字音,注意形似字不能完成从偏旁去断定它的读音。
3.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查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
C.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
D.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答案:B
解析:“侦查”应为“侦察”
点评:考查字形,“侦察”是为获取敌方与军事斗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有关的情况而采取的行动。其主要手段有观察、窃听、刺探、搜索、暗杀、截获、捕获战俘、谍报侦察、战斗侦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照相侦察、雷达侦察、无线电侦听与测向、调查询问、搜集文件资料等。“侦查”是指刑事诉讼中的检察院、公安等机关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用有关强制性措施的活动。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半年来的养精蓄锐,国足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B.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持点攀登上去。
C.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D.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
答案:B
解析: “支持”应改为“支撑”。
点评:支撑点:1.军事上指对巩固防御阵地起支撑作用的扼守要点。2.引申指事物的关键所在。根据文意应为“支撑点”而不是“支持点”。
5.下列说法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B.1960年的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C.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队员王连满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以便留给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D.“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这些景物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答案:C
解析:在“战友”后加“使用”,在“牺牲”前加“为此” 。
点评:句子表述一定要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要顺畅。
6. 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 )
A. 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 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C.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答案:C
解析: ABD都是叙述,只有C才是描写。
点评:考查描写手法,C选项属于典型的景物描写。
7. 按照时间顺序,将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
①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②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③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④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⑤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答案:3-2-1-5-4.
解析: 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清晨----开始黑下来----夜色浓重----夜更深沉----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点评:把每句点名时间的词语找出来,然后按从早到晚的顺序进行排序就能准确完成了。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8. 履践( ) 窒( )息 养精蓄锐( ) 斩钉截( )铁
答案:(lǚ)踩、踏。(zhì)呼吸困难甚至停止。(ruì)养足精神,积蓄力量。(jié)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解析:结合课本注解,多读多记。
点评:考查字音字义,都是文章的字词,课堂一定要过关。
三、仔细体味下列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9、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答案:这是作者发表的议论。表现了突击珠峰的顶峰的巨大困难,也突出了登山队员们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
解析:从“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 摸黑进行高山行军”“ 相当危险”寻找突破口。
点评:将困难凸显得月明显,越能突出了登山队员们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
10、(刘连满)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边的氧气筒,……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毅然把氧气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答案:这是刘连满独自呆在“第二台阶”时的一段心理活动,通过他放弃氧气筒,而将之留给战友的行为,表现其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解析:从“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可看出刘连满对胜利的渴望和对队员的记挂。
点评:“毅然把氧气放回原来的地方”就是“自我牺牲”的表现
11、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答案:这句话突出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又暗示他们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解析:“夜更深沉”“ 到处是一片漆黑” 突出他们所面对的困难,“星光在空中闪耀”“ 低矮” 又暗示他们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点评:抓住句中的词语来作答,不要凭空想象。
三、阅读题。
(一)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 )。王富洲、屈银化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我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 )了。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 )而( )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历程。
  现在,他们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由于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地朝顶峰走去。
  在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
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12.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
A.外形 高大 大胆 果断 B、轮廓 低矮 果断 大胆
C.轮廓 低矮 大胆 果断 D、外形 高大 果断 大胆
答案:C
解析:第一空填“轮廓”是因为此时队员离峰顶还较远,第二空填“低矮”是因为队员离顶峰越来越近, “大胆而果断”更能显示出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为最后一步登顶而抛弃氧气筒的行为。
点评:根据课文内容填词,只要熟悉文章语段就可以很快写出答案。
13.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中都有环境描写,其作用一样吗?
答案:作用不一样。第一段主要描写他们面对的困难,可第二段不但写了面对的困难还描写了他们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
解析: 第一段更多的是突出队员们攀登时眼前面对的困难,第二段除了要表现困难外,还透露出马上就要登顶时内心对胜利的渴望。
点评:第二段的描写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之上进行描写的,越往上攀登,离胜利就越近,面对的困难也就越大,队员们的心也会变得更复杂。
14.“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你能猜一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吗?请你写一段心理描写,模拟他们的心理活动。
答案:如果继续前进,就可能因缺氧而死亡;如果不继续前进,就半途而废,也对不起牺牲的同伴。
解析:“沉默”是因为两对两种抉择,在进和退之间,他们犹豫了片刻。
点评:对于他们的心里所想,可以从后文语句得到信息,尤其王富洲开口说的那句话。
15.段中加点的词语“斩钉截铁”和“异口同声”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案:“斩钉截铁”表明了说话语气的果断坚决。“异口同声”表明两人的说法完全一致。用这两个词,强调了屈银华和贡布向主峰发起进攻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定。
解析:“斩钉截铁”和“异口同声”都是毫不犹豫,非常肯定的态度,由此可见登山队员的决心。
点评: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便能很快答出表达的作用。
16.你认为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这些登山运动员具有怎样的精神、意志?
答案:坚强的意志、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从登山运动员面对的困难和登山的出发点去作答。
点评:概括一定要全面,要在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来作答。
(二)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biān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对于扬赫斯班的同事们来说,他的这番话确实颇有道理。然而,对于坚强的中国登山队员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zhì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17.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biān( )骨 zhì( )留
答案:砭 滞
解析:“砭”字的书写要注意偏旁,“滞”字的书写要记牢,容易写成同音字。
点评:考查生字词,课文字词一定过关,要多读多记。
18.解释画横线的两个词语。
(1)履践:
(2)崔巍:
答案:(1)踩踏; (2)形容山高大雄伟。
解析:释义时从偏旁部首出发,如“践”,“足”旁,跟“足”有关,“崔巍”,“山”头,与“山”有关。
点评:考查字义,书本注释部分由明确的解释,学生课堂上一定过关,课后就可以轻松很多。
19.根据文段总结一下队员们登山的困难。
答案:①身体虚弱;②山高,严重缺氧;③摸黑登山。
解析:对队员身体的描写可看出“身体虚弱”,对环境的描写和设备的介绍可看出“摸黑登山”和“严重缺氧”。
点评:抓住“环境的描写”“ 队员身体的描写”“ 设备的介绍”等方面作答。
20.文段引用扬赫斯班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进一步说明登山的困难。
解析:扬赫斯班的话概括起来就是说“登山的困难”,登山需要面对许多困难和挫折,哪怕只剩最后一步都有可能失败。
点评:概括扬赫斯班话的内容便可得到答案。
21.登山队员们登山的力量源泉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案: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
解析: 通过后文的叙述可以准确找出答案。
点评:细读文章便可准确找出答案。
课外拓展:
自强不息,迈出“壮行中华”第一步
①余纯顺生于1951年12月5日。他同所有的“老三届”一样,经受了无数的风雨坎坷。他曾在安huī军kěn农场干了10年,1979年返城后当过临时工,后来顶替父亲进厂工作。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自学考试的招生启shì,第二天就去报名,决心要把以前失去的受教育的机会夺回来。他自强不息,利用业余时间拼命苦学,硬是自修完初中到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以优异成绩获得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四个毕业证书。
②余纯顺从小就崇敬张骞等中国古代的探险家。他常常坐在山顶上忘我地遐想,感到远天的底下有许多他迟早要去的地方。1985年,尧茂书只身漂流长江,不幸翻船落水遇难的故事鼓励了许多热血青年,曾掀起了一股连续数年的漂流长江、黄河的热潮,还有人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环行中国。住在长江之尾的余纯顺,他的心也被尧茂书打动了,他很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但他不想重复前人的行动。
③一天,他偶然从杂志上看到一位美国人为了一扫当时流行于欧美的颓废的嬉皮士风气,孤身徒步走过美国西海岸的事迹,他受到启发。他想,我为什么不能成为第一个徒步环行中国的人呢?他想给处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华民族多注入一些阳刚之气,展示中国人生命价值的崇高与博大。他想以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大家,社会不但需要政治家、企业家,还需要奋发向上的、勇敢的探险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渴望创一番事业的念头,使他果敢地迈出了“壮行中华”的第一步。
22.依照拼音写出汉字。
安huī( ) 军kěn( ) 启shì( )
答案:徽 垦 事
解析:“徽”的声母是“h”不是“w”,“垦”没有后鼻音,“事”不能写成“示”。
点评:常用字的识记办法就是多读多写。
23.给加点的字注音。
遐想( ) 掀起( ) 颓废( )
答案:. xiá xiān tuí
解析:“遐”的声母是“x”不是“j”,“掀”字不是圆唇,“颓”字要注意韵母。
点评: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识记办法就是多读多写。
24.文段①讲述余纯顺的经历有何作用?
答案:在于突出他自强不息的个性。
解析:概括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的经历,经历越多,往往形象会越丰富。从“崇敬张骞等中国古代的探险家”“ 只身漂流长江”等语句可以得出答案。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的经历,经历越多,往往形象会越丰富。
25.什么原因使余纯顺迈出了“壮行中华”第一步?
答案:(1)他想给处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华民族多注入一些阳刚之气,展示中国人生命价值的崇高与博大;(2)他想以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大家,社会不但需要政治家、企业家,还需要奋发向上的、勇敢的探险家;(3)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渴望创一番事业的念头,使他果敢地迈出了“壮行中华”的第一步。
解析:从“中华民族”“ 社会”“ 民族自尊心”三个角度来阐释。
点评: 结合余纯顺的经历来作答,往往原因不止一个,所以作答时最好能分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