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选必三·第二单元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时空脉络
目标一、古代印度文化
1、地理位置:
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回顾1:结合纲要下回顾古印度地区时代更替:
达罗彼荼人哈拉帕文化:(前2350年-前1700年) 雅利安人 吠陀时代(前1500-前600)雅利安人入侵
列国时代(前600-前400)列国分立、逐渐统一
孔雀王朝时期(前324-前188)第一个统一奴隶制帝国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
外族入侵时代(前200-200)文明中断 笈多王朝(320-540)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王朝 分裂时期(541-1205) 德里苏丹国(1206-1526) 莫卧儿帝国(1526-1857) 英国殖民地(1858—1947) 2、文化成就
领域 文 化 成 就
文字
宗教
文学
艺术
数学
①婆罗门教②佛教③印度教
归纳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①印章文字
②梵文
③巴利文
回顾2: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2)特点:
①贵贱分明;
②职业世袭;
③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④种姓内部通婚。
(3)理论和宗教基础: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生而不平等
(1)内容:
(4)目的:
维护奴隶制贵族的统治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拓展完善:佛教
(1)时间:
(2)背景:
(3)主张:
公元前6世纪。
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①冲击了种姓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②也消磨了反抗意识。
社会等级 宗教主体 作用
婆罗门教
佛教
(4)影响:
婆罗门至上
众生平等
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
维护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特权
维护奴隶主特权,麻痹人民
思考1:结合地图说说佛教的传播及影响?
①两汉之际,北传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②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与当地文化相融合,10世纪后形成了藏传佛教。
③南传佛教传入东南亚,渗透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经典主要用古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产生重要影响。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拓展完善:印度教: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要经典有《吠陀》《摩诃婆罗多》《摩罗衍那》等。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的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
印度第一大宗教
2、文化成就
领域 文 化 成 就
文字
宗教
文学
艺术
数学
①婆罗门教②佛教③印度教
归纳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①印章文字
②梵文
③巴利文
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佛塔、石柱、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桑奇大塔)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2、文化成就
领域 文 化 成 就
文字
宗教
文学
艺术
数学
①婆罗门教②佛教③印度教
①印章文字
②梵文
③巴利文
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佛塔、石柱、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桑奇大塔)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思考1:依据下表及教材所学分析印度文化的特点及世界的影响?
③宗教性
①多样性
②创新性
④辐射性
(1)对东南亚:
①总体: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建筑、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产生广泛影响。
②社会生活: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文字: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对西方:印度的十个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
(2)对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
影响:
目标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一)古代朝鲜的文化
1、文化成就
冶炼
天文
史学
艺术
文字
问题1:阅读教材总结朝鲜文化成就。
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
稍后有了铁器
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东亚现存最古天文台
《三国史记》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高丽史》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
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谚文”
问题2:根据朝鲜的文化成就与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中国与朝鲜存在“文明互鉴”。
制度、文字、佛教、道教、儒学、
风俗习惯、史学等
乐舞等
互相影响
中国
朝鲜
交流互鉴
2、与中华文化交流互鉴
秦汉之际
中国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传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6-7世纪
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646年
孝德天皇孝开始“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10世纪
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形成庄园;贵族、庄园主豢养武士,武士集团日益重要。
12世纪末
镰仓幕府建立,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7 世纪
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回顾1:回顾纲要下,梳理古代日本历史发展历程
(二)古代日本文化
(二)古代日本文化
领域 成 就
思想
文学
建筑
绘画
文字
制度、宗教、思想、风俗等
诗歌集《万叶集》
小说《源氏物语》
法隆寺: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大和绘、浮世绘
②12世纪以后,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
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①神道(天皇制度与太阳神的后裔)
汉字传入,创制片假名(楷)、平假名(草)
受中国影响
问题3:阅读教材总结古代日本文化成就。
1、政治:日本、朝鲜模仿中国的制度,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2、文化: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3、思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贯彻和恪守儒家思想,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尊奉孔子的教导,建立孔庙,按时祭祀孔子。
4、宗教:中国佛教、道教等的传入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拓展1:儒家(中华)文化圈: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影响?
目标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回顾1:回忆纲要下美洲印第安文化?
知识拓展: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
目标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1、时空
新航路开辟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以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有代表性。
2、文化成就:
角度 玛雅文化 印加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宗教 (多神 崇拜) 文字
历法
其他
图画文字
无文字,结绳记事
建筑:驿道、太阳庙;
医学:使用麻醉剂、人体解剖
天然铜锻造铜器;陶器、石雕、木雕和金银首饰
阿兹特克历法
太阳历与太阴历
总结1:据教材归纳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成就,并简要概括印第安文化的特点。
崇拜自然神
崇拜太阳神
建造金字塔: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创造独特的文字
玛雅历
数学:知道“零”的概念,创造20进制
特点:
①历史悠久②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③文明程度高 ④相对封闭:
消极【史纲下】:
①中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独立发展)
②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毁灭印第安文化。
③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④传染病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⑤美洲居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黑奴输入)
积极:①欧洲殖民者带来了欧洲文化
②使欧美文化在交融中发展
③打破了美洲的孤立局面
思考2: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思之窗】
材料1: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3卷
材料2: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上)》
原因:
启示: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应主动开放,学习外界先进文化与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合作1:结合材料和分析,说明美洲文化消失的原因及启示。
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②疾病、瘟疫等灾害;③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
①文化交流有利于相互借鉴,促进文化的发展进步。
②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强不同文化圈的相互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谐世界。
目标四、大洋洲文化
课堂总结
1.考古学家在印度河谷的摩亨佐·达罗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棉织品。而与此同时,南美的秘鲁也有类似发现。最新的基因技术证实,不同地域的人类可能早在8000年前,就同时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这一发现说明
A.早期世界文明具有一体化特征 B.区域文明演进具有一定相似性
C.现代科技决定历史研究进展 D.技术传播与人类迁徙存在关联
B
小试牛刀:
2.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隋唐统治者重视佛教
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D.佛教遭受毁灭性打击
C
3.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下列关于史诗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吉尔伽美什》叙述乌鲁克国王的活动,反映两河流域居民对生命的态度
B.《伊戈尔远征记》反映斯拉夫民族的历史,是拜占庭帝国杰出的文学作品
C.《罗摩衍那》源自民间文献创作,集中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生活和文化成就
D.《荷马史诗》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其创作于希腊的“古典时代”
A
4.(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