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农耕文明:奴隶制帝国的基础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①均位于北纬20-40度之间
②均因大河流域而发源
③起源多元、区域分散、发展独立
农耕文明
①人地矛盾尖锐
②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③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④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中国
古代印度
古巴比伦
古埃及
1、扩展的条件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农业文明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
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人口激增,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向四周迁徙。
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族所了解、所模仿。
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上)
2.农耕文明的扩展
思考:古代农耕文明的扩展方式及特点
扩展方式:武力征服
特点:以自身领土为基础,呈面状扩展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3.海洋文明的扩展——古希腊
◎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柏拉图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扩展方式:移民(殖民)
结合示意图,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有什么特点?
特点:分布广泛,一般都建立在海岸;殖民城邦一般都沿袭母邦的制度和习惯,但又是独立的,不依附母邦。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
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罗马帝国在1—2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
实战演练
1、1900年在巴比伦古城遗址出土了一枚公元前9世纪的青金石滚印。据考古发现,滚印的青金石原料采自于阿富汗东北部,滚印上刻有楔形文字的铭文,图案所采用的浮雕技法与亚述帝国的浮雕一脉相承。该青金石滚印可以用来说明( )
A.早期区域文明的交流 B.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东传
C.中古亚洲的多元文明 D.波斯帝国征服两河流域
A
实战演练
1、下图是古代克里特文明发展示意图。这主要反映出( )
A.区域文化的统一性
B.文明中心的多元性
C.文明发展的交融性
D.西方文明的连续性
C
“薪火相传”:三大奴隶制帝国
公元前6世纪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
马
帝
国
古代世界大帝国的时间定位
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
公元前
476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
206年
公元前
202年
公元
220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4世纪
公元前27年——公元4世纪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早期帝国——赫梯帝国、埃及新王国、亚述帝国
赫梯帝国:小亚细亚地区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7世纪拉巴尔纳斯始建。约公元前14世纪发展成赫梯帝国。首都先在库萨尔,后迁至汉土沙。公元前12世纪灭亡于亚述帝国。
埃及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公元前11世纪至前7世纪,断断续续被亚述、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4—7世纪并入东罗马帝国古埃及文明灭亡。
亚述帝国:分为古亚述时期(约前2500~前1500)、中亚述时期(约前1400~前1078)、新亚述时期(前935~前605)。灭亡于新巴比伦。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
欧
亚
非
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探究一:波斯君主如何使人民
信服他的权威?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
……靠阿胡拉马兹达(代表光明与幸福的最高之神)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
1.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30年)
(2)制度:
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王权至上;君权神授。(古埃及、西亚)。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亚述创立),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③经济:从中央到地方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古埃及、西亚)和税收系统。
大流士一世
探究二:波斯文明为什么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继承者?
1.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30年)
大流士的改革,有助于权力的集中和对地方的控制,因此这一时期专制统治日益强化,国力臻于鼎盛,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奴隶制大帝国;修筑驿道、统一货币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帝国境内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商贸往来。辽阔的版图和相对稳定的政局还为广泛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沈坚等《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探究三:波斯采取的制度有何影响?
政治上,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
经济上,为波斯帝国的发展打下了经济基础。
文化上,促进了波斯帝国内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促进了中亚、西亚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和文化交流。
1.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30年)
实战演练
3、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让王室成员担任皇室法官、宰相和财务官等重要官职,并通过严格的皇室仪式,使贵族圈融入到中央政府或王室体系中来。此举旨在( )
A.变革中央机构 B.凝聚内部力量 C.规范礼仪制度 D.扩大统治基础
B
实战演练
4、波斯帝国兴建了道路里程长、覆盖地域广的御道,并完善了邮驿体系。通过御道和邮驿体系,国王能较为及时地了解并干预地方事务;快速的集结帝国各地的兵力;汇聚整个帝国的税收盈余和礼物贡品,掌握赖以生存的核心物资。这说明波斯帝国的御道和邮驿体系( )
A.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 B.扩大了帝国统治疆域
C.推动了文明交流融合 D.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
D
实战演练
5、公元前518年,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规定:中央铸造的金币称为“大流克”,可通行全国;行省铸造银币,一般只能在省内流通;自治城市铸造铜币,限城内使用。此外,大流士一世也对货币成色、重量进行了统一规定。这一改革( )
A.旨在改善货币的质量 B.便利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地方财富严重流失
B
2.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168年)
他对一无所有的欧洲没有丝毫兴趣,那里没有城市、没有文化、没有尊严,没有利益。同所有古希腊人一样,对亚历山大来说,文化、思想和机遇,同样还有威胁,统统都来自东方。于是,他最终将目光落在了实力最强大的帝国:波斯。
——彼得·弗兰科潘 《丝绸之路》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成功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2.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168年)
亚历山大所建立的帝国,在许多方面都沿袭波斯帝国的旧规。他继承波斯的专制政体,采用波斯的服饰和朝仪。他保留波斯行省的制度,起用不埃及的宗教习惯少波斯旧臣担任行省的总督。他也保留,并且自居为神,要臣民把他当做神来崇拜。他在军事上征服了波斯,在政治上却为波斯的制度所溶化。从这一点说他的帝国应当视为波斯帝国历史的继续。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探究四:亚历山大大帝统治初期如何治理如此大的疆域呢?
亚历山大大帝
1、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
(中央)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2、创新——推广希腊文化。
2.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168年)
2.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168年)
▲波斯浮雕上图反映了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尽管波斯发行了官 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和各种土特产。
希腊化: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公元前 334 -前 323 年)后的三个世纪里, 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 、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 、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
材料一: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同时,东方文化中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等不断在对希腊文化进行着反向渗透。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第49-50页
材料二:罗马希腊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从各个领域表现出来。尤其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至帝国早期,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诸领域,如建筑、雕塑、服饰、语言、宗教、丧葬习俗等方面均出现了“希腊化”的趋势。
——赫聪聪《罗马希腊化》
希腊化与东方文化交融
罗马希腊化:继承与创新
2.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168年)
3.罗马帝国
3.罗马帝国
王政时代:君主制
罗马城邦
罗马帝国
BC27-476
贵族制——元老院
罗马共和国
BC509-BC27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分裂395-476
1
2
3
4
①古罗马帝国发展历程
帝制——
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
不断的武力征服
日益完善的法律
基督教成为国教
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惟一将地中海世界和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罗马帝国将各个文明汇聚成大河。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促进罗马帝国的强盛。同时使原来隔绝的地区开始有了交流,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罗马帝国与东方各国接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明不断交融的过程。
②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①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②传播了基督教,使基督教传出欧洲大陆,为基督教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制定法律,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3.罗马帝国
③衰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内因:
外因: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政治、经济大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
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
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3.罗马帝国
实战演练
6、古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婚姻法》规定:禁止独身者接受遗产和遗赠;那些有遗产可继承的育龄期公民须在百日内成婚;将婚后无子的夫妻可继承的遗产份额减半;无子女夫妇只能继承彼此财产的1/10。这些规定旨在( )
A.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C.促进公民人口增长 D.防止财富过度集中
C
实战演练
7、121年,罗马帝国的皇帝哈德良自罗马动身巡游了整个帝国,随行的不是皇家的华贵行列,而是专家、建筑家、营造者、工程师和艺术家。史家曾评论哈德良:“他喜欢统治世界,也喜欢环游世界。”由此可知,哈德良的“环游”( )
A.显示出其对外征服的野心 B.使得罗马疆域地跨欧亚非三洲
C.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 D.推动了罗马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
实战演练
8、戴克里先是奴隶的儿子,从军后逐步晋升禁卫军长官,284年被士兵拥立为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宣称自己与朱庇特神有血缘关系,仿效波斯君主,要求所有觐见的人必须行跪拜之礼,增加军队并直接控制。这显示罗马帝国( )
A.社会阶层流动现象频繁 B.君权神授观念开始出现
C.与西亚各国的联系紧密 D.军人对国家影响力较大
D
实战演练
9、4世纪之前,罗马帝国教会与皇帝始终保持距离;4世纪中后期,以教会为首的基督徒要求捍卫自君士坦丁以来所得的种种权利,特别是特权和财产。这佐证了罗马帝国( )
A.面临政治危机 B.政教关系缓和 C.法律意识加强 D.教会统治式微
A
10、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执政官具有王制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公民大会则具有平民政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这体现出古罗马政治( )
A.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 B.具有早期的共和精神
C.真正实现了君民平等 D.崇尚以法治国的理念
B
实战演练
3.罗马帝国
▲波斯浮雕上图反映了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尽管波斯发行了官 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和各种土特产。
波斯帝国
前6C
前4C末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前27年
三大奴隶制帝国制度文化的“薪火相传”,体现了农耕文明的扩展促进区域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薪火相传”:三大奴隶制帝国
文明交流:帝国扩展的影响
亚述帝国时期的征服战争及其对被征服地区的政策以野蛮和残暴而闻名于世。亚述军队所到之处,城镇被会为废墟,财物被掠夺、居民或被杀戮,或被掳走,大片土地荒芜,许多地方赤地千里、人口锐减、产生衰退。
……亚历山大的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买为奴,财富遭洗劫一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编》
左图为贵霜国王威玛·伽德菲塞斯(阎膏珍,105-127年在位)时期的铜币,正面中间是国王的站立像,他头戴贵霜式的圆顶皇冠,身穿伊朗式长袍,周圈是希腊文“威玛·伽德菲塞斯国王”。背面中心位置是印度教的湿婆神和公牛。
文明的扩张(扩展)既带来充满血腥暴力的战争,造成深刻的灾难;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推动文明的发展。
探究五:如何看待文明的扩张(扩展)?
文明交流的多种方式
军事冲突
和平方式
罗马军事扩张
亚述军事扩张
文字、技术、贸易等多个方面
三、文明的交流
领 域 传 播 途 径
农耕技术 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中亚(伊朗高原)——向西传入欧洲(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 ——向南传入北非(埃及、利比亚等)
冶铁技术 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神话故事 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雕刻艺术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字母文字
古代西亚字母
古代埃及字母
古代印度字母
……
东
西
总趋势: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三、文明的交流
希腊式建筑见证着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交流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农耕文明:
古代奴隶制帝国的基础
农耕文明扩展的原因
文明扩展的方式:武力征服VS海外殖民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薪火相传”:奴隶制三大帝国
文明交流:
帝国扩展的影响
文明的多领域传播:农耕技术、冶铁技术、
神话故事、雕刻艺术、字母文字
丝绸之路
课堂小结
促进了
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