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厌恶(wù) 打扰(ráo) 惹人(ruó)
B.弹奏(tán) 纽扣(niǔ) 下颌(hē)
C.含蓄(xù) 凝重(nínɡ) 怜惜(lián)
D.深邃(suì) 女佣(yònɡ) 牛虻(ménɡ)
答案:C
解析:
分析:A项“惹”应读rě;B项“颌”应读hé;D项“佣”应读yōng。
点评: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门槛(kǎn) 下颏(ké) 杂乱无章(zhāng)
B.重荷( hé) 踌躇(chú) 惹人注目(rě)
C.含蓄( xù) 磐石(pán) 小心翼翼(yì)
D.深邃(suì) 喧嚣(xiāo) 无可比拟(nǐ)
答案:B
解析:
分析:B项中的“荷”应读hè。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门槛 无端 孤独 整理
B.徒劳 梳头 沉重 稍微
C.悲剧 坚韧 凝结 倒霉
D.篷勃 嗓子 耳聋 捏弄
答案:D
解析:
分析:D项中“篷”应为“蓬”。
点评: 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荷(背或扛) 惹人注目(招引)
B.深邃(这里指深) 杂乱无章(条理)
C.踌躇(犹豫) 凌乱不堪(能忍受)
D.含蓄(本文指包含) 小心翼翼(恭敬的样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中“荷”在这里应该理解为“负担”。
点评: 考查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痛苦简直无法比拟,让他差点喘不过气来。
B.我很久没整理房间了,有点杂乱无章。
C.他过于徒劳,以至于生病了。
D.风小心翼翼地吹过来,唯恐弄乱了她美丽的长发。
答案:C
解析:
分析: C项中“徒劳”应改为“操劳”、“劳累”等,“徒劳”的意思是白白地耗费劳力,用在此处不当。
点评: 考查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6.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____________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_________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________孤独,_________有“永恒”为伴。
A.既然 却 虽然 但是
B.虽然 可 固然 然而
C.虽然 却 诚然 可是
D.尽管 但 诚然 然而
答案:C
解析:
分析:C项中要注意理清分句之间的关系。
点评:考查学生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
7.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A.(他)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
B.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
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
答案:D
解析:
分析:要明确比喻句的特点 比喻句需有本体、喻体,明喻还须有比喻词。D 项中没有这三者。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的理解。
8.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中( )
①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 得起。
②深邃的眼睛里略带灰色,有一种__________不可逼视的光。
③一张_________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
④虽然严肃,但脸上_________出善良的微笑。
A.负担 凝重 含蓄 展现
B.负担 沉重 积蓄 浮现
C.担负 凝重 含蓄 浮现
D.担负 沉重 积蓄 展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考查词语的分类。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B.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
C.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答案:B
解析:
分析:A项逻辑错误:“教育工作者”包含“班主任”,二者不能并列;应删去“广大班主任老师”或把“和”改为“特别是”“尤其是”。 C项搭配不当:“水平”只有高低。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使”。所以只有B是最佳答案。
点评: 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您精通法律,讲的话也很有道理,您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
B.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C.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110米栏金牌,与他歇斯底里地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
D.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答案:A
解析:
分析:A项使用正确;B项中的“滔滔不绝”是指说话连续不断;C项中的“歇斯底里”指情绪激动,举止失常,是贬义词;D项中的“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点评: 考查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11.对“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来人胆大妄为,竟然无所顾忌。
B.作为音乐巨人很傲慢不愿让人来访。
C.这是一个比喻,一般人都以为贝多芬很可怕,很难接近,有人来访他很吃惊。
D.来访的人很勇敢。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比喻句的作用去解答。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作用的掌握。
二、填空题
12.音乐巨人贝多芬,__________国作曲家。1798年起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_______________为原型的。
答案:德|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解析:
分析: 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 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3.根据拼音写汉字。
头lú_______ pán_______石 xuān_______嚣 小心yì yì_______ _______
踌chú_______ 深suì_______ bā_______望 含xù_______
答案:颅|磐|喧|翼翼|躇|邃|巴|蓄
解析:
分析:略。
点评: 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1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__________
②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__________
③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__________
④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__________
答案: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解析:
分析:略。
点评: 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掌握。
15. 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 ; 。
答案:(示例):如果你是一缕清风,就吹走一阵炎热。(或:如果你是一束阳光,就撒下一片温暖。)
解析:
分析:首先从整体上看,例句的结构是:如果你是……,就……;其次分析例句的内容,从例句可知:“是”的都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大树、清泉),“就”的内容都是由“是”所表示的事物得出;这一步是做仿写题的关键所在。从内容上看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依照例句,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从形式上看,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点评:考查综合性学习能力。
16.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现象也有增多的趋势。为增强节约意识,近日,校学生会在全校发起了一场“节约伴我行”活动。请你担任活动的宣传员,为活动拟写一条倡导节约的宣传用语。
答: 。
答案:示例:①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②节约就是环保。③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④节约用电,节省能源。
解析:
分析:略。
点评: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17.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
一天,有位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1)想让他认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旅行结束后,父亲问:(2)“你知道这回穷人是怎样过日子了吧?”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3)我们的花园仅有几盏灯,可他们才有漫天的星星;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儿子接着说:(4)“感谢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穷!”
答:(1) ;(2) ;(3) ;(4) 。
答案:词语误用,将“认识”改为“见识、了解”。|语序不当,“这回”应放在句子前面。|关联词搭配不当,“才”改为“却”。|成分残缺,在“感谢”后加上“父亲”,或者加上“他”、“他们”、“生活”均可。
解析:
分析:只要修改正确,符合文意就行。
点评: 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18.贝多芬在1808年写给朋友韦格勒的信中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给你怎样的启迪?
答: 。
答案:示例:坚强地战胜命运,顽强地生活下去,乐观地迎接挑战。
解析:
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 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19.阅读全文,说说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答案:示例:贝多芬是一个常人,他也有喜怒哀乐;他是一个超人,他有坚强的意志,不向厄运低头;他是一个伟人,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是心的英雄。
解析:
分析: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
点评: 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阅读理解
20.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完成下题。
①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②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③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④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⑤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这是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听众看到贝多芬指挥不正常而表现出惊讶。
解析:
分析:从课文中不难理解,观众是因为贝多芬指挥的失常而感到惊讶。
点评: 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2)第②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段末加点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使事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永恒”指做指挥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解析:
分析:抓住重难点句子进行导析。
点评: 考查比喻以及比喻的用法。
(3)“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答: 。
答案:《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际遇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穿在小说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罗曼·罗兰完成于此前的《贝多芬传》是最著名的贝多芬传记,《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
解析:
分析:建议读一读这部小说,以增进自己的文化文学知识。
点评: 本题考查重难点句子导析。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 。
答案:贝多芬以他的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扣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解析:
分析:对人物形象展开分析。
点评: 本题考查重难点句子导析。
(5)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那场音乐会的听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写出来。
答: 。
答案:略
解析:
分析:可以把自己设想成贝多芬的崇拜者,想象合理即可。
点评: 考查学生阅读以及写作能力。
(6)像贝多芬这样顽强地向命运抗争的人很多,试举一例并介绍他(她)的主要事迹。
答: 。
答案:示例:张海迪身体残疾,自学成才,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解析:
分析:略。
点评: 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