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8课《竹影》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幽暗(yōu) 藤椅(téng) 惬意(xiá) 手痒(yǎng)
B.徘徊(huái) 参差(chā) 横幅(fú) 花瓣(bàn)
C.闪烁(shuò) 疏密(shū) 朱砂(shā) 蘸水(zhàn)
D.萧瑟(xiāo) 一缕(lǚ) 弥漫(mí) 立轴(zhú)
答案:C
解析:A项“惬”应读qiè,不要读成“xiá”。B项“差”应读cī,不要读成“chā”。D项“轴”应读zhóu,不要读成“zhú”。
点评:考查多音多义字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多音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就找出答案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幽(yōu)暗 藤(téng)椅 惬(xiá)意 手痒(yǎng)
B.徘徊(huái) 参(chā)差 横幅(fú) 花瓣(bàn)
C.闪烁(shuò) 疏(shū)密 朱砂(shā) 蘸(zhàn)水
D.乱撇(piē) 一缕(lǚ) 弥(mí)漫 立轴(zhú)
答案:C
解析:A项中,“惬”读作“qiè”,B项中,“参”读作“cēn”,D项中,“轴”读作
“zhú”。
点评:考查识记字音,此题从品翘舌音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品翘舌读音准确性。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完好的遗桥了。
B.在这里我们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
C.笑,是人们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
D.成熟的荔枝大多数都是深红色或紫色。
答案:C
解析:A项中,前面已说是“断桥”,后面却又说“完好”,前后矛盾;B项中,话语没说完,“十多年生活的”后缺少宾语;D项中,语义矛盾,“大多数”和“都是”必须删掉一个。
点评: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一题一定要注意划分句子结构成分,然后检查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前后是否矛盾,成分是否残缺,这样很容易就可以选出C。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B.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
C.益阳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答案: C
解析:“戛然而止”指的是声音突然中止,用在交通拥堵现象这里不恰当。
点评:考查望文生义,完成望文生义时一定要弄清成语适用的对象。
5.最后爸爸“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下面不属于“如此”的一项是( )
A.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的一样。
B.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C.中国画像符号。
D.画竹只要照真竹一描,就能成为竹的名画。
答案:D
解析:熟读课文便知错误的选项,根据课文内容对中国画的介绍可选出D选项不属于“如此”的内容。
点评:熟悉课文内容或对绘画有所了解都可以很容易找到答案。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B.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C.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D.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答案:C
解析:比喻修辞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相似性,该句没有用到任何修辞手法,绝不能因为出现“像”字就定其为比喻句。
点评:考查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把握好比喻的特点,此题找到准确性答案很简单了。
7.依次填人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_________________
①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
②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
③平生专门研究厕竹的画家也有。
④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A.③①④②
B.④②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①③
答案:D
解析:前两句的衔接很有逻辑,先提出画马的困难,由此引出画竹的难处,接下来将具体谈到画竹子的困难,“粗看竹画”很好地衔接了上句,引出对画竹问题的讨论,因此,应该选择②④①③的顺序。
点评:考查语句的逻辑顺序,抓住“粗看”“其实”“所以”等词就简单了。
8.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
(1)沃壤千里 (2)繁花似锦 (3)星光灿烂
A.(1)(3)(2)
B.(2)(3)(1)
C.(3)(2)(1)
D.(2)(1)(3)
答案:B
解析:结合文段中“破旧的花架”“漆黑的夜空”“贫瘠的土地”可知,只有“繁花似锦”“星光灿烂”“沃壤千里”才能与之相对应,所以应该用(2)(3)(1)的顺序。
点评:文中找到“破旧的花架”“漆黑的夜空”“贫瘠的土地”等词就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
9.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
B.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箫箫的声音来。
C.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D.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答案:B
解析:“箫箫”应为“萧萧”,不要将草头的“萧萧”写成竹头的“箫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风萧萧兮易水寒”中的“萧”都是草头旁。
点评:考查词形辨析,此题从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找出答案就不难了。
10.下列词语在课文中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幽暗:昏暗。
②坐不牢:坐不稳。
③惬意:心里很高兴。
④疏密:指距离不远不近。
⑤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⑥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不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坐不牢”的字面意思是坐不稳,但在文中并非指这个意思;“惬意”在文中指心里很放松,舒适,而非高兴;“疏密”在课文中并不是指距离。
点评:关注书本注解,多读多记,运用起来就简单。
11.下面对本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竹影》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B.华明的“怕爸爸责备”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爸爸是个严厉不苟言笑的人。
C.《竹影》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D.艺术殿堂的领路人—爸爸,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答案:B
解析:“爸爸”理解、尊重孩子,能够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并且会利用合适的契机把孩子们引入艺术教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著的作家作品记忆的准确性,只要不出现常识性错误就能回答准确。
12.下列有错别字的两项是( )
A.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B.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
C.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板的印刷。
D.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答案: C
解析: C项中,“描着”的“描”应该为“瞄”。
点评:考查词形辨析,此题从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找出答案就不难了。
1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A.这一枝很象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副呢!( )
B.一种幽暗的光迷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暮。( )
C.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部置。( )
答案:A象—像 副—幅 B迷—弥 暮—幕 C部—布
解析:象可以表一种哺乳动物大象及其身体部位牙,或者表示事物的样子如形象,景象,象征,
而像是表示相似、比照作用,如像.一样,想像,相像,好像.作名词时如头像,雕像等;副和幅都可作量词来用,不同的是前者一般是辅助词如副职等用义,如当量词一般都是成对或量多的表示.后者是多半用来作表示布/缎/绸等量词;“部”可作量词,而“布”是名词。
点评:考查词形辨析,此题从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找出答案就不难了。
二、同步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做父亲
丰子恺
①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②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③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④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⑤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⑥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盖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1]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⑦“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⑧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⑨“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⑩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11)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12)“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
(13)他说过便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14)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15)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
(16)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17)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有删改)
【注释】[1]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
14.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
段落 语句 孩子的心情
第②段 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 (1)
第④段 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 (2)
第⑧段 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 不舍
答案:(1)惊喜(欢喜) (2)急切(期望)
解析:第二段中“睁大眼睛”可以看出孩子的惊喜之情;第四段中“请愿”二字看出孩子们的急切心情。
点评:抓住语句中的“睁大眼睛”“包围”“请愿”等词来回答就简单了。
15.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⑥段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挑担的将盖子无情地盖上的时候,父亲觉得孩子与心爱的小鸡被活生生地隔开了,这是父亲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心情,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的爱。或:因为父亲深爱着孩子,他知道孩子想买小鸡,所以当挑担的将盖子无情地盖上时,父亲觉得孩子与心爱的小鸡之间的距离是“咫尺天涯”。
解析:题目明确要求阅读第六段作答,因此答案就在第六段中寻找,整段中,首尾句,关键词,描写人物内心感受的词语,以及一些列动作描写都是寻找原因的突破口。
点评:紧紧围绕“咫尺天涯”来回答,练习文章内容可知,“咫尺”是指小孩与小鸡的距离,“天涯”是指小鸡被盖子无情地盖上时小孩心里的感受。
16.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平美丽(安详、恰然)。这与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的痛苦心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或:衬托出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痛苦的心情。
解析:从“摇曳柔条”和“低徊软语”这两个词语中可见此时的春光非常的祥和美丽;联系上下文发现,孩子的心情是低落的,插在这里的美好环境描写肯定不是在显示孩子的心情好,那就只能是衬托他的痛苦之情。
点评:联系前后句,只要关注到了“环境描写的美”和“孩子心情的低落”便可知是取衬托作用。
17.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看法是“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简述理由。
我赞同第________种看法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赞同第一种看法,作为父亲就要教孩子们学一点生活的技巧(处事的本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生活。
示例二:我赞同第二种看法,作为父亲不能让孩子过早接触现实而变得世故,这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
示例三:我赞同第二种看法,因为说下去就是教孩子撒谎,这是对孩子的伤害。
解析:开放性试题选择哪一种都可以,关键是要从不同方面体现出父亲对孩子的爱。
点评:赞同与不赞同纯粹是看站在那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但都必须围绕教育孩子的方向上来作答。
三、综合性学习
18.近日,学校开展“走近‘海上丝绸之路”’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下面是陈教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学生:陈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想请您介绍一下“海上丝绸之路”。
陈教授:好的!“海上丝绸之路”指的是古代海上的重要贸易通道。当时我国的商人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将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物产通过船只运往海外,又带回了香料、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教授:这个问题提得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对当时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农业商品化的推进、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便利条件,更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宁波当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活动二:下列材料是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部分有利条件,请简要概括。
材料一:宁波位于东海之滨,它南通闽、粤,东临日本,北与朝鲜半岛遥遥相望。
材料二:宁波人历来活跃在国际商贸舞台,他们走南闯北,开拓新领域,创造了许多奇迹。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3000多宁波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宁波港已成为我国著名九大港口之一;唐朝时期,跻身四大名港行列;宋元年间,又是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清朝时,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宁波港拥有了“洋洋东方大港”的美誉。
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本次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请从下列三副对联中,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特色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A.七千年河姆渡骨哨鸣响 八百里四明山云茶飘香
B.三江竞帆,招揽九天日月 东海涌浪,吞吐五洲风云
C.香樟如盖,郁郁兮摇翠 山茶似焰,灼灼兮飞红
我选择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活动一:陈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的只是物质的流通吗?
示例二:陈教授,“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吗?
活动二:宁波地理条件优越,人们勤劳、勇敢,富有创新精神,宁波港的历史非常悠久。
活动三:此题为开放题。示例:选择A项,理由是这副对联选取了“河姆渡骨哨”“四明山云茶”,突出了宁波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的特色。选择B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三江竞帆”“东海涌浪”的壮美景象,而“招揽九天日月”“吞吐五洲风云”也紧扣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意蕴深厚,意味深长。
解析:活动一处:根据陈教授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问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做答时应围绕这方面发问;活动二处,根据材料三,讲的是宁波自古至今历史地理的优越条件,考生用一句简练的话复述即可;第三问是开放性试题,选哪一项都可以,关键是结合选项内容将宁波的特色表达清楚,切不可脱离选项内容谈其它原因。
点评:从解析中可知,三个问题都不能抛开材料来作答,否则将偏离中心。
19.同学们在“关注我们的社区”的活动中,看到自己所在的县同时在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县政府并为此成立了规模庞大的“同创”指挥部。
(1)同学们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市民的采访,了解到“创建”活动过多过滥,人民群众是很有意见的。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准备给县领导汇报的几条危害。请你将“助长形式主义”这一条恰当地插在下面的三条危害之间。
①损害群众利益。②有碍科学发展。③极易滋生腐败。
答:“助长形式主义”应插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2)关于“同创”指挥部的名称问题,在开始确定的阶段,有人想过用“统创指挥部”,也有人想过用“通创指挥部”,最后听取了语言专家的意见,才确定用“同创指挥部”这个名称。你觉得,语言专家的意见有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 ③
(2)示例一:有道理。“统创”和“通创”侧重于统一管理、全面管理,有一种自上而下强迫的意味;而“同创”侧重于共同创建,齐心协力,有一种鼓舞人心的意味,让人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示例二:有道理。“统创”是“统一创建”,意思是大家都一致行动,含有自上而下的意味;“通创”是“通通创建”,含有强硬、强制的意味;而“同创”是“共同创建”,显得平等、和谐。
解析:“助长形式主义”会走向腐败,是导致③的原因,所以应插在②与③之间
【试题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尽量还是回答“有道理”,在阐明原因时,首先要将这三个意思相近的词字面意思说清楚,再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最后要结合材料,根据作者的思想态度倾向确定最佳答案。
点评:分别对“统”“通”“同”三个字作出解释就能判断哪个名称更好。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回答问题。
三个浑身泥土的淘气小子抱住怀特太太的脖子,问:“妈妈,明天是你的生日,你要什么呢?”怀特太太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三个干干净净的乖孩子。”儿子们异口同声地嚷道:“真好,这样我们就有六兄弟了!”
20.怀特太太的话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怀特太太的意思是希望三个孩子干干净净。
解析:从怀特太太的话语内容可知,她的意思是“我不需要送我生日礼物,只希望你们三个孩子干干净净的就好”。
点评:考查语病题中的歧义现象,此题关键点在于“三个干净的孩子”所指问题。
21.孩子们说“我们就有六兄弟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孩子们却希望再有三个和他们一样的孩子。
解析:从孩子们的开心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误解了妈妈的意思。
点评:孩子理解错了妈妈的意思,归根结底还是“三个孩子”的所指问题。
22.《竹影》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本文写了“我”和小伙伴看________、看________、看________、看________等,充满童趣。
答案:丰子恺 丰润 天 月 人影 竹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作者及主要内容的了解,考生只要读懂文章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著的作家作品记忆的准确性,只要不出现常识性错误就能回答准确。
2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幸福不喜欢xuān( )嚣浮华,它常常在àn( )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朋友一张温xīn( )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点zhuì( )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答案:喧 黯 馨 缀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识记能力,注意笔画比较多的字,同时注意它们的读音,“喧”容易写成“宣”或“暄”,“黯”容易写成“暗”,“馨”容易写成“罄”,“缀”容易写成“辍”。
点评:考查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形似字的分辨主要就是抓住其偏旁部首,这类字大部分都是形声字,形旁表意,所以一定要围绕这一点来书写。
24.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竹影》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
(2)本文中,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写得真实恰当,语言通俗易懂。环境描写细致生动,意境清雅。全文于充满童趣的孩子的游戏中渗透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
(3)中国画中有“朱竹”,是因为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的竹子,它是红色的。( )
(4)“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这句话写出了黄昏时分光线渐弱的变化过程,“弥漫”一词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光的朦胧、富于变化,充满美感。( )
(5)“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把太阳落下去后天空慢慢变暗的情景表现得十分形象。( )
答案:(1)√ (2)√ (3)x (4)√ (5)√
解析:“朱竹”是指用朱笔画的竹,并不是红色的特殊竹子,故(3)错
点评:对课文内容一定要熟悉,结合语句的前后文还是很容易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25.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要求符合对象特点,恰当运用修辞。
语文教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亮丽;数学老师说,友谊是一个万能的公式,能解决百思不解的难题;物理老师说,友谊是一根巨大的杠杆,能撬开紧闭的心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化学老师说,友谊是一种化学反应,能起到酸碱平衡的作用;
政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的火花,能点燃生命的火把;
音乐老师说,友谊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能找到心灵的知音;
美术老师说,友谊是一幅绚丽的图画,能涂抹缤纷的色彩。(任写两句)
解析:仿写的句子要和所选的学科特点保持一致,注意要用上修辞,例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将“友谊”比作“美文”。
点评:句式、修辞是仿写的关键,明确是仿写的句式,造句时注意修辞的正确运用,仿写的句子就准确无误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