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恶(zèng) 遴选(lín)
苗圃(pǔ) 叱咤风云(zhà)
B.风靡(mǐ) 笨拙(zhuō)
分娩(wǎn) 芳草如茵(yīn)
C.解数(xiè) 吞噬(shì)
粗犷(guǎng) 呕心沥血(ǒu)
D.蕴含(yùn) 妖娆(láo)
袅娜(nà) 含辛茹苦(rú)
答案:C
解析:A.“憎”读zēng。B.“娩”读miǎn。D.“娆”读ráo,“娜”读nuó。
点评:考查形声字字音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形声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就能找出答案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颦蹙(cù) 静穆(mù) 解数(jié)
B.粲然(càn) 星宿(sù) 嗔视(chēn)
C.婉转(wǎn) 气氛(fèn) 妥帖(tiè)
D.蠕动(rú) 供养(gòng) 惆怅(chóu)
答案:C
解析:C项“氛”读fēn,“帖”读tiē。A项“解”读xiè。B项“宿”xiù。D项“供”读gōng。
点评:考查多音多义字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多音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B.通过观看赈灾义演晚会,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C.李老师工作很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D.不酒后驾车,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答案:A
解析:B项中,前有“通过”,后有“使”,这两个词不能放在一起;C项中,语意含糊不清,容易让人产生两种理解,其一:来访的家长很多,还有一部分来信,其二:来访和来信的学生家长都很多,所以排除此项;D项中,“重要标准”所衡量的对象是一个中性词,“不酒后驾车”已经表明态度,就不应该成为“标准”了。
点评:考查表意不明 成分残缺,这一题一定要注意划分句子结构成分,明确病句类型,记住滥用介词会造成主语残缺,检查表意是否明确。
4.下列对课文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B.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妍:美丽。
C.息息相通:比喻关系密切。息息:休息。
D.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答案:C
解析:“息息相通”中的“息息”是“呼吸”的意思。
点评:关注书本注解,多读多记,运用起来就简单,通过“相通”一词来推测“息息”的意思就不难了。
5.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离合悲欢 变换多姿 张目嗔视 静穆庄严
B.举手投足 尽态极妍 叱吒风云 息息相通
C.笑颊粲然 细腻妥贴 高视阔步 点额抚臂
D.浑身解数 本色当行 低回婉转 疾走惊跃
答案:D
解析:“变换多姿”的“换”应改为“幻”,“叱吒风云”的“吒”应改为“咤”,“细腻妥贴”的“贴”应改为“帖”。
点评:考查词形辨析,此题从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找出答案就不难了。
6.下列作家作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
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
答案:B
解析:希腊神话中的商业之神、旅者之神,主要为众神的使者、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点评:要求学生对教材要求的名著阅读部分吃透。
7.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B.《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康塞尔热衷于航海,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环球探险旅行,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重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楚蔑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对全世界的一代代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我们记住了那位具有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保尔。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名著情节的识记,要求学生对教材要求的名著阅读部分吃透。小人国、大人国是《格列佛游记》中的情节。
点评:世界名著的阅读需要学生的自觉,可以每个学期安排2本。
8.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1957年“物理学奖”获得者 。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奥本海默。
B.《音乐巨人贝多芬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作者何为。贝多芬,美国作曲家,代表作有《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
C.《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文中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D.《观舞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现当代女作家冰心先生,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答案:B
解析:作家作品关键在平时积累,作家作品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B错,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
点评:考查作家作品,注意从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方面去积累。
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嗔视(chēn) 雏凤(chú) 浑身解数(jiě)
B.咿哑(yǎ) 静穆(mù) 叱咤风云(zhà)
C.端凝(níng) 颦蹙(cù) 尽态极妍(yán)
D.惆怅(chóu) 蠕动(rú) 花鬘斗薮(màn)
答案:C
解析:A.解(xiè);B.哑(yā);D.鬘(mán)
点评:考查多音多义字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形声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
10.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3)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
答案:(1)排比(比喻) (2)夸张 (3)比喻
解析:比喻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必须具有相似性。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点评:抓住修辞手法的特点便可准确判断句子所用的修辞。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晶莹的瞬间
赵丽宏
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徐缓悠扬、如歌如诉的琴声,轻轻叩击着听者的心,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些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此刻,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便浮现在眼前。
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校门的我,告别父母,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火车开出不久,就下起了大雪。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里望出去,白茫茫一片。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了严峻而不祥的预兆。车窗外,看不到人,看不见路,只有雪花在灰色的天空中飞扬……车厢里一片抱怨声。在我周围烦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别人怨天尤人,她却欢天喜地;别人唉声叹气,她却又唱又笑。这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趴在车窗前,惊喜地看着窗外的大雪,嘴里大声地唱着:①“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单纯而滑稽。我看着这小姑娘,听着她的歌,竞忘记了面临的困境。小姑娘由她的母亲带着,她母亲是个三十来岁的少妇,穿着朴素,神态安详,微笑地注视着快乐的女儿,女儿的快乐也感染了她,她微笑着回答女儿提出的关于雪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她回答不上时,小姑娘就来问我,看着她天真活泼的脸庞,我尽自己所能,尽量回答她的疑问……我们的列车在原野
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兴致勃勃,用她的歌声和笑声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晚上,母女俩互相依偎着安然入睡。我凝视着她们,就像凝视一尊表现母爱和童真的美妙雕塑。她们对生活充满了美丽的期望,即便面对着使旅途中断的冰雪。回想起来,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孤独、忧虑和烦躁。第二天早晨,火车开动了,我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社会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此后,每当我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时,心里就会响起那单纯明朗的歌声:②“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
就在我沉浸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仿佛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美妙余韵。这早春的鹅毛大雪,尽管只是瞬间的闪现,但我很难忘记它们带给我的遐想。我想,在喧嚣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
(本文有删改)
11.第二段中写“雪花”,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容上:写洁白晶莹的雪花,表达了对自然精灵的赞美,与下文中小姑娘的童真美相映衬。结构上:引出对那年下雪天在列车上的往事的回忆;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解析:从内容上分析就是要抓住“雪花”的特点,文中已有交代“洁白晶莹”,与钢琴曲的协调相随给人一种自由、优美的气氛,这是作者重点要表达的;而结构上,首先第三段写回忆是由雪花引出来的,其次与最后一段是一种照应关系。
点评:内容上需要从文章的主题着手,结构上就需要看选段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如果是在中间,则要考虑承上启下,照应等作用。
12.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写小姑娘的歌声?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具体表现小姑娘的天真和乐观;第二次写小姑娘的歌声,是为了表现小姑娘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予我深远的影响。
解析:看清题目要求是关键,第一次写歌声是写当时的情景,意在表现“小姑娘”;而第二次则是表现“我”难以忘记的情形,从“难忘”的原因着手分析。
点评:写歌声,不是单纯的重复,二是有不同的用意,要结合前后文来回答。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并与仅凭文字构筑的诗作对比,突出了肖邦的钢琴曲梦幻般的美妙动人。
解析:从修辞角度可以看出是比喻、对比,按照基本思路,接下来应该答作用,注意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组织,情感主要是喜爱。
点评: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抓住比喻句来分析。
1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社会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第一行”“脚印”来暗示自己开始了新的社会生活,用“美好的憧憬”“深深”这些词语,表现自己在小女孩精神影响下的积极乐观和坚定自信。
解析:要理解“第一行深深的脚印”的含义及对“我”人生的意义。
点评:抓住“美好的憧憬”“深深”这些词语来分析可知是为了表现自己在小女孩精神影响下的积极乐观和坚定自信。
15.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晶莹”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含义:雪花和琴声的明朗洁净;小姑娘的单纯天真;自己向往的宁静的生活。
情感:在困境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喧嚣的生活面前,表现出对自由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晶莹”的含义比较容易看出来,文中提到了钢琴曲、雪花及小姑娘的歌声,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点“单纯”。至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文章中的第三段和第四段就有所体现,写小姑娘的歌声化解了“我”旅途的烦闷;再联系自己的人生,无非是强调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而最后写雪花晶莹的瞬间和钢琴曲的美妙则是追寻一种自由的境界。
点评:考查重要词语的丰富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来作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
材料一: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16.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传统文化让人担忧,希望回归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回答单纯的文化上来而不是陶醉在毫无意义的浪漫和狂欢之中
解析:分析两则材料,首先找出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第一则讲了传统节日中的“吃文化”,第二则讲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冲击等要点,谈及感受时,考生应将重点落脚于材料二,材料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担忧,希望回归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考生应围绕这个方面展开叙述。
点评: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内容,然后跟据中心内容来谈感受就简单了。
17.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②加大宣传力度;③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④学校加大对传统节日等知识的教育力度。(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需结合材料内容作答。
点评:可以从宣传和举行活动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6个字)。
世博会正式开园的两天时间,成都活水公园案例以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追求,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两天共接待观众4000人,其公共绿化演绎出的净水效果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地游客的赞赏。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活水公园”每天游人如织,两天共接待观众4000人,占城市最佳实践区参观人数的80%;此外,还接待了众多重要嘉宾,他们对此都作了高度评价。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部部长孙联生更是评价成都案例是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亮点中的亮点。
“活水公园”好像一座极具现代田园风格的“街心花园”。池塘里满是芦苇、浮萍、紫萍、睡莲和茭白等植物,还有可吸附有机物的鹅卵石,这些就是污水处理的“功臣”。案例将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雨(污)水进行有效收集,通过生物自洁功能的发掘,进行水处理和循环利用。人们在惊叹“污水变活水”奇观的同时,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成都用生态理念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世博园成都活水公园迎来众多参观者,其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受到广泛好评。
解析:这则新闻共计三个自然段,通读完后发现此文稿是总分结构,第一段开门见山,总说园博会因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后面两段具体介绍过程,因此主要内容在第一自然段就说的很明白了,第一句话提纲挈领,是整个文段的中心。
点评:新闻材料要把重点放在第一段,对第一段作概括答案就出来了
四、综合性学习
学完《观舞记》这篇文章,同学们对印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老师决定举行一次“走近印度”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
19.【收集资料】 老师让同学们搜集印度的有关资料,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收集印度的资料?(不少于三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印度的舞蹈 印度的宗教 印度人的生活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的科技
解析:选自己对印度文化艺术领域感兴趣的内容作答即可。
点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艺术、科技等等方面均可作答,难度较小
20.【中印交往】 印度很早就与我们中国产生了联系。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经西域至天竺(印度古称),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公元629年,唐朝的一个和尚再至天竺,取经回长安。请问,这个和尚的名字是________,后来明朝的吴承恩据此写了一本小说,这部小说名叫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玄奘 《西游记》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侧面考查名著知识的积累,只要读过《西游记》或是看过《西游记》电视剧都能作答。
点评:注重对历史名著的阅读,我国四大小说家喻户晓,此题难度较小。
五、走近冰心。
21.【冰心作品大搜集】 你读过的冰心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她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儿童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其作品语言________。
答案:《荷叶 母亲》 《纸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清新淡雅
解析:要识记作者及作品名称。
点评:对作家作品的介绍是学习一节新课的开始,所以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对这题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22.【冰心小诗大解读】 冰心的这首小诗告诉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繁星》(一三七)]
答案:(示例)要脚踏实地,丢掉幻想,勇敢面对现实,在现实中求进步。
解析:要整体感知整首诗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
点评:抓住“抛弃”“幻想”“ 虚无缥缈”“ 眼底春光”便可准确回答。
六、拓展:
23.中画线的句子①②③顺序不恰当,应调整为________。(只填序号)
乘车时希望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竞比站着舒服。但是也应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①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摇摇晃晃,②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③他们会不会因为体力不支而跌倒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不如古人?面对老弱病残,我们起身让个座,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答案:②①③
解析:语序调整要注意语句间的内在逻辑关系,②和①应为因果关系,“由于”某种原因,才会有①这样的结果。所以先②后①,又因①中的“站”,才可能出现③中的“因为体力不支而跌倒”,所以①在③前。
点评:根据因果关系来断定②①的顺序,③是衔接②①的,所以应该在最后。
24.下面这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
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
答案: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及作用
解析:内容上的分析中,“秀丽的面庞,一对长眉,一双眼睛”是典型的肖像描写。
点评:典型的外貌描写的词语和句子,根据这些词来作判断问题就简单了。
25. 下面这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
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
答案:动作描写
解析:“轻摇,微颤,蠕动,传到”等词语是一连串的动作描写。
点评:动作描写有明确的动词,如果有一连串的动词,这个句子就可以断定是运用了动作描写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