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第五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6页。试题卷(试题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4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西湖“曲院风荷”景区的波香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野翠生松竹”,根据对联对仗工整的特点推测,下联是( )。
A.徐拂荷风凉 B.夹岸香满径
C.浅翠堆山色 D.潭香闻芰荷
2.关于写游记,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
B.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
C.地点发生转变时,不能直接写出目的地。
D.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3.下列短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高高的石顶 深黑的石洞 B.滑过湖面 欢快地跳跃
C.古老的城楼 缓缓地流动 D.增添生命 昏暗的亮光
4.下面是关于张家界奇峰的一段介绍,其中四字词语填写顺序正确的是( )。
到了张家界,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 。四十多座石峰 ,很有气势。如石笋,似盆景,像宝剑 ,如群仙开宴 ,如神兵聚会,难怪绝美张家界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
A.点睛之笔 千姿百态 挨挨挤挤 密密麻麻 闻名世界
B.变化多端 突兀森郁 千姿百态 雄壮威武 名扬四海
C.鬼斧神工 突兀森郁 千姿百态 气势磅礴 名扬四海
D.鬼斧神工 突兀森郁 千姿百态 气势磅礴 闻名世界
5.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海上日出》描写了天气晴好和乌云蔽日两种自然条件下的日出奇观。
B.我们可以用“亮”“大”“奇”三个字来概括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C.《记金华的双龙洞》双线并行,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一条线,泉水的流经路线是另一条线。
D.《七月的天山》以空间变化顺序记叙了天山美景
6.“循着水声来到溪前,溪水很清,鱼戏水中。”这一句插入下面语段中哪个位置最合适 ( )。
①进入樱桃沟,便可听见溪水潺潺。②溪边怪石林立,抚奇石,观游鱼,其乐无穷。③沿溪向前行,山间有野花,溪边有野草,真是美不胜收啊!
A.第①句之前 B.第①②句中间
C.第②③句中间 D.第③句之后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校长在开学仪式上的讲话,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
B.在我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随时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C.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D.看着四年级(9)班同学的精彩表演,我异口同声地说:“精彩极了!”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寒来暑往,冬去春来,转眼间,孩子们都长成大人了。
B.刚才还风和日丽的,忽然狂风大作,下起雨来。
C.一刹那间,一颗美丽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从夜空划过,消失不见了。
D.火烧云慢慢消失了,我不舍地看着最后一丝云朵散去,心中不住地赞叹大自然的奇特。
9.下面句子中,与其他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B.宁静的夜晚,只有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C.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D.皎洁的月光似静水一般,向地面洒去。
10.下列对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么漂亮的房屋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 它们是用各种各样的塑料,轻质、高强度的钢丝,玻璃纤维和轻金属建造的。而房屋主体结构的材料则是用“新世纪混凝土”轧制成的。“新世纪混凝土”的强度比钢材还要大,重量却比木材还要轻。
A.介绍了房屋的漂亮外观。 B.介绍了房屋的建造材料。
C.介绍了房屋的建造过程。 D.介绍了房屋的内部构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游览顺序为: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内洞--孔隙--外洞--出洞。( )
12.《海上日出》依次描写了晴天、多云和天边有黑云时的日出,表达了对这一景观的喜爱之情。( )
13.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要把所有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
14.“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吃力。( )
15.写游记时,每一处景物都需要详写。(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1分)
16.用恰当的四字词语替换句中画“ ”的部分。(本题共4小题,
每小题1分,共4分)
(1)公路盘绕着,弯弯曲曲地向上。( )
(2)走进长白山原始森林,只见古松参天,巨石错落,山中愈发显得山势高峻,树木茂盛了。( )
(3)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
(4)下面的一排排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
17.选词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光亮 光芒 亮光
(1)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 ),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2)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 )的了。
因为……所以…… 即使……也…… 虽然……但是……
(3)( )工人提着汽油灯,( )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4)( )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 )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8.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精神:①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②宗旨,主要的意义;③活跃,有生气;④英俊,相貌、身材好。
(1)山上的映山红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
(2)我们不但要有雄心、有胆识,还要有实干精神。( )
(3)这次会议的精神要迅速传达下去。( )
(4)这个人长得真精神。( )
19.请你按照景物变化顺序重新将语句排序。(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5分)
( )六点二十八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天边开始出现道道金光,给云层镀上了一道金边。
( )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到山顶等待日出,这时天空还是一片灰暗。
( )到了最后,太阳终于变成了一个火红的“大皮球”,发出耀眼的光芒。
( )过了一会儿,金边下出现了一条红边,那红边迅速扩大着,太阳也探出了小半边脸。太阳像刚从睡梦中醒来似的,慢慢地往上升。
( )一眨眼工夫,灰暗的天空开始发白。接着东方出现了五彩的云,层层叠叠的,美丽极了。
20.语句拓展。(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
(2)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仿照句子,补写句子〕
怎样重的石头呢?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4小题,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8分)
晓日
天初晓,鸟啼树间。披衣下床,推窗一望,东方已白,红日上升,流霞成彩。未几霞散,日光射入室中,鸟声渐少。
21.(1分)题目《晓日》的意思是( )。
A.清晨 B.夜晚 C.中午 D.傍晚
22.(2分)根据小古文的内容选出正确的日出过程( )。
A.鸟啼树间→红日上升→流霞成彩→鸟声渐少
B.鸟啼树间→红日上升→流霞成彩→霞散光射
C.东方已白→红日上升→流霞成彩一鸟声渐少
D.东方已白→红日上升→流霞成彩→霞散光射
23.(2分)以下哪两句诗特别应《晓日》之景 ( )
A.烂锦飞千丈,金波涌万棱。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4.(3分)读了小古文,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5~29小题。(本题共15分)
中华奇观黄龙洞
①走进黄龙洞,就看见两个天然形成的洞门,一个叫作“幸福门”,一个叫作“长寿门”。游人面临选择,身边大多数的人都从幸福门穿过,看样子人们还是喜欢幸福的感觉。不过,要两全其美也可以,等游览完毕返回的时候,就从另一道门出来,在这里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②迎面而来的龙舞厅,如同一个美妙的神话世界。千奇百怪的石笋、石帘、石琴、石花、石钟乳等, ,似在起舞。一根根石笋诉说着自己的美丽,一处处景点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最矮最小的石钟乳,至少都已存在了十几万年。
③走过龙舞厅,听到“哗哗”的流水声。眼前的这条地下河名叫“响水河”,河面宽 3~4米,据说平均深度为6米,河面长 1300 多米。洞内乘舟曲曲弯弯,要行800多米,两岸溶岩石柱接踵而来。披着凉意,凝望脚下轻旋起的点点光涡,注视着从岩缝里生出的石笋、倒挂的石柱,让人仿佛融入山水中。沿途水光山色浑然一体,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幻的童话世界,久久不忍离去。
④船靠岸的对面,有条被石壁遮住半边的小瀑布。水的冲击声很大,不知是不是响水河名字的来源。
⑤天仙水大厅面积为 5400 多平方米。三股鸡蛋粗的水流从洞顶直泻而下,落差达 27 米, ,如烟如雾。这样的景观在溶洞里是非常罕见的,它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洞顶上是高山,高山上的地表水聚集成溪之后,沿洞顶缝隙渗透了下来。这里出现了疑问:溶洞里是滴水长石的,天仙水长流不竭,为何没长
石笋 导游的解释简洁明了:一是落差太大,二是水的流速太快。
⑥天仙水下,是一片 的“田园风光”,有天长日久不断被水冲洗、沉淀而形成的一块块“梯田”。这是由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科学名叫“流石坝”,又名“酸田”。酸田凸出的方向是当时水流的方向。眼前的“田"水光盈盈,精巧自然,令人叹服。
⑦这些千姿百态的凸起,苍茫,尖峭,仿佛是招待我们的视觉盛宴。是谁将这些凸起堆垒得如此绝妙,然后飘然而去 把这一切留下来,让我们惊叹得无以言语。
25.(3分)联系上下文,把下面三个词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A.飞珠溅玉 B.如浪起伏 C.身姿曼妙
26.(2分)“从响水河上岸,蜿蜒行进,就到了黄龙洞第二层的'天仙水’。”这句话应该放在第 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之间。
27.(4分)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把游黄龙洞的经过写得很清楚。请填写下图。
→→→→
28.(3分)画“ ”的句子中,作者由“披着”“ ”
“ ”三个动词引出看到的,再由“ ”一词引出想到的,让人浮想联翩。
29.(3分)乐乐想邀请同学结伴去黄龙洞旅游,请结合本文帮他写一份“邀请帖”向同学介绍黄龙洞的“奇”。
亲爱的同学,我想邀请你共游黄龙洞。那里
(三)课外阅读,完成第30~34小题。(本题共11分)
月夜的松泉
①我沿着幽幽的曲径往前走,不一会儿就走出了讳莫如深的松林,来到隐逸在松林中间一片狭窄山坡的松泉。这泉没有悬崖挂瀑和起伏跌宕的雄姿,却显一派朴抽静穆、优娴贞清的风度。泉眼被水泥砌成的圆形泉井围护起来,泉水在山体深层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推动下,无休止地从石缝涌出来,经过千万重沙石的过滤,清澈得无一点儿杂质和尘盾,泉水夏日清凉,冬天温热,就是大早年景也“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无穷无尽。圆圆的泉井像一块明镜,映着月和树的影子。偶尔,一颗小小的松果被风吹落下来,打碎了井中银黄色的月影和婆娑的松影,细细碎碎地波动了一阵,又恢复了原形,泉更孤寂了。
②沁凉而宁馥的泉水是多情的。它在夜幕下悄悄地汇成淙淙的细流往山下淌,却曲曲折折地迁回着不愿直流而下,让更多的水渗入山体和植被,滋润着溪边的松树、野蒿草和紫的、黄的、白的小山花。我觉得它的自然神韵里隐着一种灵性,泛出精诚的爱闪着温柔的光。
③我在泉旁站得累了,就坐在一块阴凉的岩石上,沐浴着墨色的夜光,呼吸着树与花草融混在一起的芬芳空气,用宁静淡泊的心欣赏着夜空上的悬月和斑斑点点的银星欣赏着朝朝蒜暮奏鸣流韵的一池清纯泉水,人沉在澄明如水的气氛中,心也在泉水的流动中,将尘世的万般积垢和一切烦扰洗涤得干干净净。此刻,我已溶入大自然中,产生了一种物我两忘的超脱之感。
30.(2分)用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31.(4分)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题目。
(1)这两个句子采用了( )的写法。
A.总-分 B.详写与略写相结合 C.动静结合 D.分--总
(2)第一句话属于 描写,第二句话属于 描写,妙趣横生。
32.(2分)坐在泉边,“我”为什么产生了“一种物我两忘的超脱之感"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泉边芬芳的空气令人沉醉。
B.天上的月光明亮,让“我”产生了一种幻觉。
C.月光迷离,心境淡泊,听着流水的鸣奏曲,“我”忘却了时间的烦恼和污垢,身心融入自然,有一种超脱世俗之感。
33.(3分)作者笔下的松泉有什么特点 (至少写出三点)
五、习作。(本大题第34小题,共20分)
34. 题目:大自然是奇妙的,你一定也去过一些地方,领略过它的美丽与神奇。把你某一次游览的景点(或学校、家边、上学路上的一处景色)描绘出来吧,让我们通过你的作品,也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它的奇妙。注意要按照游览顺序(或观察顺序)写出来哦!
要求:1.题目自拟;
2.注意习作的内容要具体,写要生动,感情要真挚;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第五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6页。试题卷(试题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4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西湖“曲院风荷”景区的波香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野翠生松竹”,根据对联对仗工整的特点推测,下联是( D )。
A.徐拂荷风凉 B.夹岸香满径
C.浅翠堆山色 D.潭香闻芰荷
2.关于写游记,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写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
B.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
C.地点发生转变时,不能直接写出目的地。
D.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3.下列短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高高的石顶 深黑的石洞 B.滑过湖面 欢快地跳跃
C.古老的城楼 缓缓地流动 D.增添生命 昏暗的亮光
4.下面是关于张家界奇峰的一段介绍,其中四字词语填写顺序正确的是( D )。
到了张家界,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 。四十多座石峰 ,很有气势。如石笋,似盆景,像宝剑 ,如群仙开宴 ,如神兵聚会,难怪绝美张家界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
A.点睛之笔 千姿百态 挨挨挤挤 密密麻麻 闻名世界
B.变化多端 突兀森郁 千姿百态 雄壮威武 名扬四海
C.鬼斧神工 突兀森郁 千姿百态 气势磅礴 名扬四海
D.鬼斧神工 突兀森郁 千姿百态 气势磅礴 闻名世界
5.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海上日出》描写了天气晴好和乌云蔽日两种自然条件下的日出奇观。
B.我们可以用“亮”“大”“奇”三个字来概括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C.《记金华的双龙洞》双线并行,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一条线,泉水的流经路线是另一条线。
D.《七月的天山》以空间变化顺序记叙了天山美景
6.“循着水声来到溪前,溪水很清,鱼戏水中。”这一句插入下面语段中哪个位置最合适 ( B )。
①进入樱桃沟,便可听见溪水潺潺。②溪边怪石林立,抚奇石,观游鱼,其乐无穷。③沿溪向前行,山间有野花,溪边有野草,真是美不胜收啊!
A.第①句之前 B.第①②句中间
C.第②③句中间 D.第③句之后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经过校长在开学仪式上的讲话,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
B.在我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随时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C.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D.看着四年级(9)班同学的精彩表演,我异口同声地说:“精彩极了!”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
A.寒来暑往,冬去春来,转眼间,孩子们都长成大人了。
B.刚才还风和日丽的,忽然狂风大作,下起雨来。
C.一刹那间,一颗美丽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从夜空划过,消失不见了。
D.火烧云慢慢消失了,我不舍地看着最后一丝云朵散去,心中不住地赞叹大自然的奇特。
9.下面句子中,与其他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B.宁静的夜晚,只有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C.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D.皎洁的月光似静水一般,向地面洒去。
10.下列对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这么漂亮的房屋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 它们是用各种各样的塑料,轻质、高强度的钢丝,玻璃纤维和轻金属建造的。而房屋主体结构的材料则是用“新世纪混凝土”轧制成的。“新世纪混凝土”的强度比钢材还要大,重量却比木材还要轻。
A.介绍了房屋的漂亮外观。 B.介绍了房屋的建造材料。
C.介绍了房屋的建造过程。 D.介绍了房屋的内部构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游览顺序为: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内洞--孔隙--外洞--出洞。( × )
12.《海上日出》依次描写了晴天、多云和天边有黑云时的日出,表达了对这一景观的喜爱之情。( √ )
13.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要把所有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 )
14.“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吃力。( × )
15.写游记时,每一处景物都需要详写。( × )
三、填空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1分)
16.用恰当的四字词语替换句中画“ ”的部分。(本题共4小题,
每小题1分,共4分)
(1)公路盘绕着,弯弯曲曲地向上。( 蜿蜒盘旋 )
(2)走进长白山原始森林,只见古松参天,巨石错落,山中愈发显得山势高峻,树木茂盛了。( 峰峦叠翠 )
(3)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神清气爽 )
(4)下面的一排排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金碧辉煌 )
17.选词填空。(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光亮 光芒 亮光
(1)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 光芒 ),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2)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 亮光 )的了。
因为……所以…… 即使……也…… 虽然……但是……
(3)( 即使 )工人提着汽油灯,( 也 )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4)( 虽然 )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 但是 )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8.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4分)
精神:①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②宗旨,主要的意义;③活跃,有生气;④英俊,相貌、身材好。
(1)山上的映山红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③ )
(2)我们不但要有雄心、有胆识,还要有实干精神。( ① )
(3)这次会议的精神要迅速传达下去。( ② )
(4)这个人长得真精神。( ④ )
19.请你按照景物变化顺序重新将语句排序。(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5分)
( 2 )六点二十八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天边开始出现道道金光,给云层镀上了一道金边。
( 1 )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到山顶等待日出,这时天空还是一片灰暗。
( 5 )到了最后,太阳终于变成了一个火红的“大皮球”,发出耀眼的光芒。
( 3 )过了一会儿,金边下出现了一条红边,那红边迅速扩大着,太阳也探出了小半边脸。太阳像刚从睡梦中醒来似的,慢慢地往上升。
( 4 )一眨眼工夫,灰暗的天空开始发白。接着东方出现了五彩的云,层层叠叠的,美丽极了。
20.语句拓展。(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
一道红霞出现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2)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仿照句子,补写句子〕
怎样重的石头呢? 怎样重的石头呢?两个人合力抬,刚能挪动,再无法举起,是这样重的石头。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4小题,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第21~24小题。(本题共8分)
晓日
天初晓,鸟啼树间。披衣下床,推窗一望,东方已白,红日上升,流霞成彩。未几霞散,日光射入室中,鸟声渐少。
21.(1分)题目《晓日》的意思是( A )。
A.清晨 B.夜晚 C.中午 D.傍晚
22.(2分)根据小古文的内容选出正确的日出过程( D )。
A.鸟啼树间→红日上升→流霞成彩→鸟声渐少
B.鸟啼树间→红日上升→流霞成彩→霞散光射
C.东方已白→红日上升→流霞成彩一鸟声渐少
D.东方已白→红日上升→流霞成彩→霞散光射
23.(2分)以下哪两句诗特别应《晓日》之景 ( A )
A.烂锦飞千丈,金波涌万棱。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4.(3分)读了小古文,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听到鸟鸣声,看到红日初升、流霞成彩,随后霞光消散、阳光射入的画面。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5~29小题。(本题共15分)
中华奇观黄龙洞
①走进黄龙洞,就看见两个天然形成的洞门,一个叫作“幸福门”,一个叫作“长寿门”。游人面临选择,身边大多数的人都从幸福门穿过,看样子人们还是喜欢幸福的感觉。不过,要两全其美也可以,等游览完毕返回的时候,就从另一道门出来,在这里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②迎面而来的龙舞厅,如同一个美妙的神话世界。千奇百怪的石笋、石帘、石琴、石花、石钟乳等, C ,似在起舞。一根根石笋诉说着自己的美丽,一处处景点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最矮最小的石钟乳,至少都已存在了十几万年。
③走过龙舞厅,听到“哗哗”的流水声。眼前的这条地下河名叫“响水河”,河面宽 3~4米,据说平均深度为6米,河面长 1300 多米。洞内乘舟曲曲弯弯,要行800多米,两岸溶岩石柱接踵而来。披着凉意,凝望脚下轻旋起的点点光涡,注视着从岩缝里生出的石笋、倒挂的石柱,让人仿佛融入山水中。沿途水光山色浑然一体,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幻的童话世界,久久不忍离去。
④船靠岸的对面,有条被石壁遮住半边的小瀑布。水的冲击声很大,不知是不是响水河名字的来源。
⑤天仙水大厅面积为 5400 多平方米。三股鸡蛋粗的水流从洞顶直泻而下,落差达 27 米, A ,如烟如雾。这样的景观在溶洞里是非常罕见的,它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洞顶上是高山,高山上的地表水聚集成溪之后,沿洞顶缝隙渗透了下来。这里出现了疑问:溶洞里是滴水长石的,天仙水长流不竭,为何没长
石笋 导游的解释简洁明了:一是落差太大,二是水的流速太快。
⑥天仙水下,是一片 B 的“田园风光”,有天长日久不断被水冲洗、沉淀而形成的一块块“梯田”。这是由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科学名叫“流石坝”,又名“酸田”。酸田凸出的方向是当时水流的方向。眼前的“田"水光盈盈,精巧自然,令人叹服。
⑦这些千姿百态的凸起,苍茫,尖峭,仿佛是招待我们的视觉盛宴。是谁将这些凸起堆垒得如此绝妙,然后飘然而去 把这一切留下来,让我们惊叹得无以言语。
25.(3分)联系上下文,把下面三个词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A.飞珠溅玉 B.如浪起伏 C.身姿曼妙
26.(2分)“从响水河上岸,蜿蜒行进,就到了黄龙洞第二层的'天仙水’。”这句话应该放在第 ③ 自然段和第 ④ 自然段之间。
27.(4分)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把游黄龙洞的经过写得很清楚。请填写下图。
幸福门/长寿门 → 龙舞厅 → 响水河 → 天仙水大厅 → 梯田28.(3分)画“ ”的句子中,作者由“披着”“ 凝望 ”
“ 注视 ”三个动词引出看到的,再由“ 融入 ”一词引出想到的,让人浮想联翩。
29.(3分)乐乐想邀请同学结伴去黄龙洞旅游,请结合本文帮他写一份“邀请帖”向同学介绍黄龙洞的“奇”。
亲爱的同学,我想邀请你共游黄龙洞。那里 有千姿百态的石笋、神秘的地下河和罕见的“天仙水”景观,还有壮丽的“梯田”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三)课外阅读,完成第30~34小题。(本题共11分)
月夜的松泉
①我沿着幽幽的曲径往前走,不一会儿就走出了讳莫如深的松林,来到隐逸在松林中间一片狭窄山坡的松泉。这泉没有悬崖挂瀑和起伏跌宕的雄姿,却显一派朴抽静穆、优娴贞清的风度。泉眼被水泥砌成的圆形泉井围护起来,泉水在山体深层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推动下,无休止地从石缝涌出来,经过千万重沙石的过滤,清澈得无一点儿杂质和尘盾,泉水夏日清凉,冬天温热,就是大早年景也“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无穷无尽。圆圆的泉井像一块明镜,映着月和树的影子。偶尔,一颗小小的松果被风吹落下来,打碎了井中银黄色的月影和婆娑的松影,细细碎碎地波动了一阵,又恢复了原形,泉更孤寂了。
②沁凉而宁馥的泉水是多情的。它在夜幕下悄悄地汇成淙淙的细流往山下淌,却曲曲折折地迁回着不愿直流而下,让更多的水渗入山体和植被,滋润着溪边的松树、野蒿草和紫的、黄的、白的小山花。我觉得它的自然神韵里隐着一种灵性,泛出精诚的爱闪着温柔的光。
③我在泉旁站得累了,就坐在一块阴凉的岩石上,沐浴着墨色的夜光,呼吸着树与花草融混在一起的芬芳空气,用宁静淡泊的心欣赏着夜空上的悬月和斑斑点点的银星欣赏着朝朝蒜暮奏鸣流韵的一池清纯泉水,人沉在澄明如水的气氛中,心也在泉水的流动中,将尘世的万般积垢和一切烦扰洗涤得干干净净。此刻,我已溶入大自然中,产生了一种物我两忘的超脱之感。
30.(2分)用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31.(4分)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题目。
(1)这两个句子采用了( C )的写法。
A.总-分 B.详写与略写相结合 C.动静结合 D.分--总
(2)第一句话属于 静态 描写,第二句话属于 动态 描写,妙趣横生。
32.(2分)坐在泉边,“我”为什么产生了“一种物我两忘的超脱之感"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泉边芬芳的空气令人沉醉。
B.天上的月光明亮,让“我”产生了一种幻觉。
C.月光迷离,心境淡泊,听着流水的鸣奏曲,“我”忘却了时间的烦恼和污垢,身心融入自然,有一种超脱世俗之感。
33.(3分)作者笔下的松泉有什么特点 (至少写出三点)
清澈无杂质、静穆优雅、源源不断
五、习作。(本大题第34小题,共20分)答案:略
34. 题目:大自然是奇妙的,你一定也去过一些地方,领略过它的美丽与神奇。把你某一次游览的景点(或学校、家边、上学路上的一处景色)描绘出来吧,让我们通过你的作品,也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它的奇妙。注意要按照游览顺序(或观察顺序)写出来哦!
要求:1.题目自拟;
2.注意习作的内容要具体,写要生动,感情要真挚;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