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五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试题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2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吐痰(tán) 疤痕(pā) 铸就(zhù)
B.捏住(niē) 冷绊子(bàn) 国子监(jiàn)
C.蘸水(zhān) 诈骗(zà) 揪住(jiū)
D.颧骨(qián) 揩眼泪(kāi) 露馅(xiàn)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我们半信半疑,相信这项任务真的是他独自完成的。
B.魔术师手疾眼快,我们根本看不清他的动作。
C.弟弟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趴在地上,摔了个仰面朝天。
D.这团乌云轰然倒去,天空一下子变得晴朗起来。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楼梯 背包 乖法 欧洲 B.相遇 知道 秘蜜 思绪
C.麻烦 船蒿 星空 浩翰 D.万物 担心 牛奶 排骨
4.下面信息对应的错误的是( )。
A.《小兵张嘎》——徐光耀 B.《骆驼祥子》——老舍
C.《两茎灯草》——施耐庵 D.《刷子李》——冯骥才
5.下面表述不规范的是( )。
A.写一个人,可以用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
B.写一个人,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C.文章《小兵张嘎》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
D.《骆驼祥子》主要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祥子的活力及生命力。
6.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是( )。
A.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
B.三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花草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C.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我的生日那天——1887年3月3日。
D.就是这个人——猫咪老师,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7.关于倡议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倡议书的标题要写明倡议的主要观点。
B.称呼应根据倡议的对象来写。
C.正文一般包含:一是现状及问题所在;二是鼓动性、呼吁性语言。
D.倡议书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
8.对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他一身青布长衫,洗得发了白,洁净中透着皂角的气味。连那双靴子的样式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朴素的穿着与他著名的身份仿佛丝毫不相符。
A.他的穿着很旧。 B.他的穿着很干净。
C.他的穿着很朴素。 D.他的穿着与身份不相符。
9.下列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一文写作特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
B.抓住人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
C.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D.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人物的表现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特点鲜明。10.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
①酒馆也分三六九等。②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
柜台不卖菜,单摆一缸酒。③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④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他在小说里是个穷人。( )
12.作者描写小嘎子时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
13.刷子李裤子上的白点是他为了教训徒弟,故意在裤子上落下的。( )
14.祥子的颧骨与右耳之间有块不小的疤,是因为他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所以落下了疤。( )
15.胖墩儿和小嘎子摔跤的结局,是胖墩儿被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8分)
16.请把下面表示“看”的词语填在合适的句子中。(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①扫一眼 ②瞟 ③打量 ④搜索
(1)奶奶走过来,上下细细地( )了一下我。
(2)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 )刷子李的全身。
(3)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 )。
(4)他傲慢地( )了我一眼,一句话都不回答。
17.选择下列语句中的心理变化,填序号。(本题共4小题,每小
题1分,本题共4分)
①佩服 ②深受震撼 ③失望 ④半信半疑
(1)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
(2)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
(3)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4)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
18.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4分)
(1)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
(2)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 )
(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
19.给下面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4分)
绝:A、断绝 B、完全没有 穷尽 C、走不通的,没有退路
死亡,消失 E、独一无二的 F、极、最 G、绝对
H、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1)刷子李有一手绝活。( )
(2)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 ( )
(3)现在这门手艺已经绝迹了。( )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 》中的主人公。作品讲述了小嘎子在 、 、
、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 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
(2)严监生是我国 小说《 》中的一个人物。在这部小说里,作家 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 的追求,以及他们的 状况。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3)“凤辣子”就是王熙凤,她是古典文学名著《 》里的一个主要人物。作家 呕尽心血,用了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1~31小题,共27分)
(一)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第21~26小题。(本题共14分)
苏七块/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 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儿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①。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 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 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地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21.(3分)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这句话说明苏七块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声音响亮。
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这两句话运用传神的动词和比喻的手
法,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C.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治伤,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D.小说富含浓厚的“津味”,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具有天津卫方言特色的词语,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22.(3分)苏七块一直不给车夫张四看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不愿意给张四这样身份低下的车夫看病。
B.因为张四拿不出七块银元,苏七块给他看病挣不到钱。
C.因为苏七块不想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
D.因为苏七块看准了华大夫心善,他想等华大夫替张四付钱。
23.(2分)下列对苏七块的人物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医术高明但唯利是图。 B.医术高明且坚持原则。
C.唯利是图但心地善良。 D.心地善良且坚持原则。
24.(2分)文中画“ ”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神态
25.(3分)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本文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26.(3分)人们为什么称苏大夫为“苏七块”
(二)课外短文阅读,完成第27~31小题。(本题共13分)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 么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他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
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
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 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
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27.(2分)第①自然段中说道:“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请你在原文中找出“精巧生动”所指的具体内容,画上“ ”
28.(4分)第①自然段中用了两个比喻句来描写冯兰瑞老人的眼睛,请你找出来画上“ ”。
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老人的( ),第二个比喻句写出了
老人的( )。
A.一本正经 B.全神贯注 C.粗中有细 D.精益求精
29.(2分)从“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这句话可以看出此刻冯兰瑞老人的心里
。
30.(2分)用“√”选出体现冯兰瑞老人技艺高超的句子。
(1)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
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 )
(2)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
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
(3)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
的泥活!( )
31.(3分)除了技艺高超之外,你认为冯兰瑞老人还是个怎样的人?
五、习作。(本大题第32小题,共20分)
32. 题目:我和汉字的故事
在你的学习经历中,你和汉字之间一定发生过一些故事吧,比如你写错字或读错字的尴尬事,认识一个生字后的喜悦……
要求:1.根据题目完成习作;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五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试题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2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吐痰(tán) 疤痕(pā) 铸就(zhù)
B.捏住(niē) 冷绊子(bàn) 国子监(jiàn)
C.蘸水(zhān) 诈骗(zà) 揪住(jiū)
D.颧骨(qián) 揩眼泪(kāi) 露馅(xiàn)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是哪一项?( C )。
A.我们半信半疑,相信这项任务真的是他独自完成的。
B.魔术师手疾眼快,我们根本看不清他的动作。
C.弟弟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趴在地上,摔了个仰面朝天。
D.这团乌云轰然倒去,天空一下子变得晴朗起来。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楼梯 背包 乖法 欧洲 B.相遇 知道 秘蜜 思绪
C.麻烦 船蒿 星空 浩翰 D.万物 担心 牛奶 排骨
4.下面信息对应的错误的是( C )。
A.《小兵张嘎》——徐光耀 B.《骆驼祥子》——老舍
C.《两茎灯草》——施耐庵 D.《刷子李》——冯骥才
5.下面表述不规范的是( D )。
A.写一个人,可以用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
B.写一个人,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C.文章《小兵张嘎》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
D.《骆驼祥子》主要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祥子的活力及生命力。
6.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是( B )。
A.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
B.三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花草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C.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我的生日那天——1887 年 3 月 3 日。
D.就是这个人——猫咪老师,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7.关于倡议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倡议书的标题要写明倡议的主要观点。
B.称呼应根据倡议的对象来写。
C.正文一般包含:一是现状及问题所在;二是鼓动性、呼吁性语言。
D.倡议书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
8.对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D )。
他一身青布长衫,洗得发了白,洁净中透着皂角的气味。连那双靴子的样式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朴素的穿着与他著名的身份仿佛丝毫不相符。
A.他的穿着很旧。 B.他的穿着很干净。
C.他的穿着很朴素。 D.他的穿着与身份不相符。
9.下列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一文写作特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
B.抓住人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
C.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D.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人物的表现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特点鲜明。10.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B )。
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
①酒馆也分三六九等。②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
柜台不卖菜,单摆一缸酒。③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④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他在小说里是个穷人。( × )
12.作者描写小嘎子时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 )
13.刷子李裤子上的白点是他为了教训徒弟,故意在裤子上落下的。( × )
14.祥子的颧骨与右耳之间有块不小的疤,是因为他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所以落下了疤。( √ )
15.胖墩儿和小嘎子摔跤的结局,是胖墩儿被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8分)
16.请把下面表示“看”的词语填在合适的句子中。(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①扫一眼 ②瞟 ③打量 ④搜索
(1)奶奶走过来,上下细细地( ③ )了一下我。
(2)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 ④ )刷子李的全身。
(3)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 ① )。
(4)他傲慢地( ② )了我一眼,一句话都不回答。
17.选择下列语句中的心理变化,填序号。(本题共4小题,每小
题1分,本题共4分)
①佩服 ②深受震撼 ③失望 ④半信半疑
(1)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④ )
(2)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①)
(3)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③ )
(4)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② )
18.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4分)
(1)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动作描写 )
(2)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神态描写 )( 动作描写 )
(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外貌描写)
19.给下面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本题共4分)
绝:A、断绝 B、完全没有 穷尽 C、走不通的,没有退路
死亡,消失 E、独一无二的 F、极、最 G、绝对
H、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1)刷子李有一手绝活。( E )
(2)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G ) ( F )
(3)现在这门手艺已经绝迹了。( D )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 小兵张嘎 》中的主人公。作品讲述了小嘎子在 老钟叔、区队长、钱队长 、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 机智勇敢 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
(2)严监生是我国 古典讽刺 小说《 儒林外史 》中的一个人物。在这部小说里,作家 严监生 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 功名利禄 的追求,以及他们的 精神 状况。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3)“凤辣子”就是王熙凤,她是古典文学名著《 红楼梦 》里的一个主要人物。作家 曹雪芹 呕尽心血,用了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1~31小题,共27分)
(一)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第21~26小题。(本题共14分)
苏七块/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 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儿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①。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 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 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地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21.(3分)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这句话说明苏七块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声音响亮。
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这两句话运用传神的动词和比喻的手
法,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C.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治伤,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D.小说富含浓厚的“津味”,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具有天津卫方言特色的词语,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22.(3分)苏七块一直不给车夫张四看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因为他不愿意给张四这样身份低下的车夫看病。
B.因为张四拿不出七块银元,苏七块给他看病挣不到钱。
C.因为苏七块不想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
D.因为苏七块看准了华大夫心善,他想等华大夫替张四付钱。
23.(2分)下列对苏七块的人物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B )。
A.医术高明但唯利是图。 B.医术高明且坚持原则。
C.唯利是图但心地善良。 D.心地善良且坚持原则。
24.(2分)文中画“ ”的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 B )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神态
25.(3分)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本文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苏七块的"奇"表现在他医术高超、动作迅速、坚持原则。他接骨时动作干净利落,病人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他坚持看病前必须付七块银元,即使面对急需治疗的病人也不破例。
26.(3分)人们为什么称苏大夫为“苏七块”
因为苏大夫有个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因此人们称他为"苏七块"。
(二)课外短文阅读,完成第27~31小题。(本题共13分)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 么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他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
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
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 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
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27.(2分)第①自然段中说道:“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请你在原文中找出“精巧生动”所指的具体内容,画上“ ”。
28.(4分)第①自然段中用了两个比喻句来描写冯兰瑞老人的眼睛,请你找出来画上“ ”。
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老人的( B ),第二个比喻句写出了老人的( D )。
A.一本正经 B.全神贯注 C.粗中有细 D.精益求精
29.(2分)从“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这句话可以看出此刻冯兰瑞老人的心里
满意 。
30.(2分)用“√”选出体现冯兰瑞老人技艺高超的句子。
(1)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
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 √ )
(2)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
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
(3)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
的泥活!( √ )
31.(3分)除了技艺高超之外,你认为冯兰瑞老人还是个怎样的人?
冯兰瑞老人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对作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五、习作。(本大题第32小题,共20分)答案:略
32. 题目:我和汉字的故事
在你的学习经历中,你和汉字之间一定发生过一些故事吧,比如你写错字或读错字的尴尬事,认识一个生字后的喜悦……
要求:1.根据题目完成习作;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