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处女作《棋王》在文学史的地位。? 2.把握人物形象,学会从描写中归纳人物性格。? 3.赏析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掌握点面结合的写法及其效果。?二、教学重点:认识王一生高超的棋艺。三、教学难点:理解阿成小说的语言特色。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知识链接:1.寻根文学 所谓“寻根”大体有两种意思:其一,指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其二,指中华民族延续至今而又可能断裂的生命根基。这两种意思都可能有正反两方面的含意,正面的即是肯定性价值,反面的即所谓民族劣根性。2.?作者作品介绍阿城,原名钟阿城,出生于1949年清明节,北京人,中国当代作家。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时,与著名画家范曾结识,两人超过“代沟”而成为莫逆之交。“文革”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辑部破格录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回城后曾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东方造型艺术中心、中华国际技术开发总公司工作。1979年后,阿城曾协助父亲撰写《电影美学》。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的《美学》到中国的《易经》、儒学、道家、禅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与父亲的切磋探讨、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为其此后创作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20世纪90年代后定居美国,阿城今年来小说作品渐少,但却一直是海内外汉学家关注的对象,时有随笔发表。《棋王》写于1984年,是阿城的处女作,小说一发表,便震惊文坛,先后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3.《棋王》的写作背景 《棋王》的主要魅力来自于主人公王一生,棋王这部作品发表于1984年,是阿城酝酿了十五年,据他自己说写成这部小说只用了三四天,阿城出生于1949年的清明节,有点不是很吉利,但是又很有意义,半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阿城原名钟阿城,父亲是我国著名电影理论家钟惦裴,中学未读完,文革开始,在1956年底《文汇报》发起的“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讨论中,以《文艺报》评论员的名义发表著名的《电影的锣鼓》一文,并因此罹难,被错误定为“右派”;阿城也因为父亲的原因,1968年去了山西农村插队,当时就是所谓的知青,知青下乡,期间还学习画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与著名画家范曾结识,两人超过“代沟”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辑部破格录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1979年,阿城协助父亲钟惦裴先生撰写《电影美学》(范曾)这段知青生涯为他的写作积累了很多素材,之前说他十五年酝酿这个作品,我们算一下,1984发表,减去十五年,恰恰是1969年,而阿城是1968年下乡,可以看出,作品的内容肯定与那段生活有关,有很大的关系,那段时间呢,他结识了何连生,陈凯歌,何连生是我国的著名的象棋大师,而陈凯歌是著名的电影导演,何连生曾经是阿城和陈凯歌的老大,其实有人也说过,何大师的经历是阿城写作的很多素材,待会会讲到,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故事,那些故事,曾经成就了两个名人:文学界的阿城,演艺界的谢园。谢圆,1987年饰演了陈凯歌指导,阿城的《孩子王》,相继的1988年主演了大陆版《棋王》。
六、教学过程: 【导入语】 ?????师:“琴棋书画”在中国古代历来是个人学识修养的标志,传统文人情趣素养讲求“琴 棋书画”兼通,“棋”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个体对智慧素养的要求,这种素养和文学素养是相辅相成的。棋与语文也是有联系的比如跟棋有关的成语—— ????生:举棋不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棋逢对手;人生如棋;世事如棋;落棋无悔。 生:还有诗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还有王菲的歌《棋子》。 师:今天我们讲一个与“棋”有关的故事《棋王》。这是一位怎样的棋王?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有怎样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看课文。 【作者作品介绍】 阿城,原名钟阿城,出生于1949年清明节,北京人,中国当代作家。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时,与著名画家范曾结识,两人超过“代沟”而成为莫逆之交。“文革”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辑部破格录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回城后曾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东方造型艺术中心、中华国际技术开发总公司工作。 1979年后,阿城曾协助父亲撰写《电影美学》。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的《美学》到中国的《易经》、儒学、道家、禅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与父亲的切磋探讨、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为其此后创作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20世纪90年代后定居美国,阿城今年来小说作品渐少,但却一直是海内外汉学家关注的对象,时有随笔发表。 《棋王》写于1984年,是阿城的处女作,小说一发表,便震惊文坛,先后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棋王》故事补充】(具体情节教师讲述) ?????《棋王》原文共四部分,本课节选自第四部分。第一部分,写“我”在开往农场的火车上认识了王一生,通过我与王一生的谈话,介绍了王一生迷恋象棋和提高棋艺的经过,介绍了王一生的“专注于吃”。第二部分,写我到农场后,王一生来看望我,通过王一生的口吻介绍王一生的家境生平以及和脚卵对弈的情况,脚卵与王一生相约参加象棋比赛。第三部分,王一生由于在农场时(和“我”不是同一个农场的)经常请假出去赛棋,表现不好,农场领导不让他比赛,直到比赛都已经开始了,他才找借口请假到了赛区,遇到了“我”和脚卵。同时,脚卵为了调到城里,把祖传的明朝乌木象棋送给了文教区书记,并且要求书记帮忙除了调工作外,让王一生比赛,书记答应了,但王一生不愿意这样做。第四部分,写王一生虽然没参加比赛,但为了提高棋艺,以个人形式同比赛冠亚季军等九人比赛,并取得胜利的经过。 【生字词】(见课本) 【人物形象赏析】 师:既然题目叫“棋王”,那这个人物肯定与“棋”有关了,王一生对中国象棋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生:喜爱象棋,沉迷于象棋,象棋是他精神的追求与寄托。 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一东西有兴趣而去学习它时,这是最容易出成绩的。王一生正是因为沉迷象棋,爱好象棋,所以他在棋艺上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棋艺那么高,那么,他有没有把象棋当作谋生的手段,当作赢得更高层物质生活的条件呢? 生:没有。 师:这说明他仅仅是为了精神寄托为了精神食粮而下棋,他不仅仅棋艺高超,而且有棋品,有棋道。大家思考,他的棋品和棋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爱棋、迷棋之人,“精神上自有追求”。? 精神上:爱棋——迷棋——成棋王,得棋魂。(王一生没有参赛资格也坚持与比赛的赢家对弈;为下棋不惜同时与九人鏖战,并力克群雄。)? ②有棋品、讲棋道之人。? A.不为名利,不做交易,捍卫棋道“纯洁”,不玩物丧志,“为棋不为生”。(不贪图参赛名次,无所谓输赢,绝不用棋艺为自己换取更好的生活,仅仅为了棋艺而下棋。)? B.讲求“中华棋道”,讲求“大道”与“小技”的结合,即道德、人格、哲学、智慧、经验、技巧的融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我看了,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 C.竞争与和谐。(王一生与多人对弈,不仅在于提高技艺,还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冠军老者提出言和,他便毫不犹豫地就说“和”了,既体现出王一生的淡泊名利,又体现出中国文化追求和谐统一的宗旨。)? ③课文中的王一生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雅人,但小说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相反,他是一个非常看重生存前提的人。“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王一生就是这样一个大俗与大雅的自然统一体,从而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形象。? 【体味场面描写及其作用】(结合课后练习二) ?????1、用言语概括场面,并体味场面的气氛。(一人单挑象棋大赛冠、亚、季军等人,这场闻所未闻的鏖战必然引起轰动,人们巴望着一睹这样的奇观。作者通过这个场面营造出既紧张又热闹的氛围。)? ????2、这个场面的气氛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通过几个方面的动态画面来营造这一场面气氛的:a?个体与群体——?一个傻子;众人、行人、百十人、上千人、店员和顾客、乘客们、一街人。b?人与物——众人、行人、百十人、店员和顾客、乘客、傻子;长途车、尘土、乱纸、四五条狗。c?无声与有声——跑来跑去,站出来张望,探出头来,窜来窜去;纷纷问,乱纸踏得嚓嚓响,咿咿呀呀地唱,汪汪地叫。) ?????3、了解并掌握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手法,找一找哪些是面上描写,哪些是点上描写。? (面上:众人都轰动了,拥着往棋场走去。到了街上,百十人走成一片。……上千人跟着跑来跑去……一街人头攒动,尘土飞起多高,轰轰的……? 点上:行人见了,纷纷问怎么回事……店员和顾客也都站出来张望……乘客们纷纷探出头来……傻子呆呆地在街心,咿咿呀呀地唱,有人发了善心,把他拖开……四五条狗窜来窜去……汪汪地叫着。)? ????4、分析此处场面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作者用浓墨叙写“众人都轰动了”,都“拥着往棋场走去”,写行人的惊讶,傻子的起哄,甚至狗的忙乱,层层蓄势将整个事件的氛围造得很浓,预示着这场车轮大战必是一场鏖战,其结局也必将惨烈。) ?【写作目的】 ??????师:思考作者通过王一生这一人物形象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人活着要适应环境、知足常乐,但又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才不会迷失自我。)
七、课文延伸????????曾经有人评价阿城小说的语言特色是“说的少,说的淡、说的轻”,你怎样理解这九个字?????????提示:这九个字相对何而言?八、布置作业片断作文:介绍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要求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九、板书设计棋?????王?阿城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侧面描写:“我”的心理活动??观?众?的?表?现????????????????棋艺高超,棋术非凡(衬托)??地区冠军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