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单元卷】第三单元(二)——部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单元卷】第三单元(二)——部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9 11: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核心素养卷(二)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观察下面的几幅图片,完成练习。(5分)
1、“勤”是_____结构的字,除去部首有___画。上面的几幅图是“勤”的不同字体,有楷书、小篆、金文和隶书,可以辨认出这几个“勤”字的字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根据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给这几幅图排序:__、__、__、__。(2分)
二、写同音词。(6分)
【qīng cuì】
1、我漫步在( )的竹林中,倾听着( )的鸟鸣。
【jīng yíng】
2、李老板( )的珠宝店生意甚好,他卖的水晶( )剔透,质量上乘。
【tàn xī】
3、“唉——”父亲这一声长长的( ),是在为一个著名人物的离世而( )。
三、选择题。(16分)
1、“秉”字的基本义是拿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秉”字的意义与其基本义相同的是( )。(2分)
A.他勤奋刻苦,常在夜里秉烛苦读。
B.包青天秉公办事,颇受百姓称道。
C.我们要秉承革命烈士们的优良品质。
D.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下列汉字起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门 尖 必 为 B.月 光 长 丸
C.丑 民 中 君 D.玫 革 在 成
3、下面的古文字,依次是( )。(2分)
A.禾 丛 北 日 B.秉 并 北 月
C.草 坐 从 月 D.秉 从 坐 日
4、明明想了解“凤”字的演化,咨询时比较合适的人选是( )。(2分)
A.英语老师 B.司机 C.语言专家 D.翻译
5、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并于次日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对接成功。近年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捷报频传,这些科技成果被世界瞩目,真是( )。(2分)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C.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D.霜后的萝卜——动(冻)了心
6、猜年龄。
有两位老爷爷,头发全白了,他们在树下下象棋。小青好奇地问他们各自高寿,两位老爷爷没有直接回答,一位在地上写了个“本”字,一位写了个“白”字。他们的年龄分别是( )。 (2分)
A.八十九、一百 B.八十三、九十九
C.八十一、九十九 D.九十九、一百
7、如果需要到图书馆查阅图书,下列方式中不能很快查阅到的是( )。(2分)
A.利用图书馆电脑搜索 B.直接向图书管理员咨询
C.按照书的类别分类查找 D.随机地查找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B.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
C.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D.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部分内容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村民在田间劳作时,总是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修改病句)
2、他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缩句)
3、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仿
写句子)
母爱是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9分)
1、根据本单元的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4分)
①随着汉字的发展,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声符或形符,创造出了形声字。 ( )
②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金文,它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
③我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有南朝智永、唐代怀素、明代文征明等。( )
④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 )
2、把句子补充完整,体会歇后语的短小精妙。 (5分)
①爷爷刚说完可以动筷了,我们几个小家伙就像“四月的冰河——
”。
②中国瓷器十分有名,很多外国人也知道,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
”啊!
③桑桑生病了,爸爸带着他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的医生,但都是“梁山泊的军师—— ” 。
④开始下棋之前,爸爸说:“‘咸菜烧豆腐—— ’,无论输赢如何可不许悔棋哟!”
⑤红红很调皮,总是喜欢把屋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地往外拿,尽管奶奶有时会怪她,但她仍然是“外甥打灯笼—— ”,乐此不疲地玩着。
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汉字的使用
材料一:右图是一则倡导环保的公益广告。作者巧妙地利用“活”的结构
特征,对其部件要素进行了“肢解”——一个偌大的“活”字,绝大部分被“污”占据。
它黑白分明,触目惊心,向人们发出无言的警示:再不注意保护环境,再不进行污染控制,人类将无处容身,无以生存。
材料二:【材料二】 左图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部设计
的“森”字进行拆分删减,将“森→林→木→十”这一变化过程呈现在人们面前,表达了“对森林的毁灭,将给地球带来严重的伤害,人类必将自食其果”这一深层含义。设计者机智地利用了“森”到“林”、“林”到“木”、“木”到“十”笔画越来越少这一字形特征,逐步推进,把乱砍滥伐最终导致资源匮乏、地球植被惨遭破坏、人类社会必将濒临危境的严重后果真实地反映出来,“于无声处听惊雷”,其警示意义、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1、这两则公益广告向读者传达的信息是( )。(2分)
A.要巧妙利用汉字 B.要精心设计公益广告
C.要注意保护环境 D.汉字的宣传效果最好
2、“于无声处听惊雷”表达了设计者怎样的情感 ( )(2分)
A.欣喜 B.害怕 C.愧疚 D.担心
3、请将材料二中的公益广告的含义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4、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综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生活中规范使用汉字的观点和理由。(3分)
【阅读链接】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不知从几时起,被篡改的成语屡
屡见诸广告宣传中,如服装店的“衣衣不舍”,驱蚊器的
“默默无蚊”,发动机的“码到成功”等。
在调查中,小记者看到一块巨型广告牌上赫然写着“3
周年庆宾宾有礼”粉红色大字的广告语。其中“宾宾有礼”就是篡改了成语“彬彬有礼”。
在道路上,小记者发现一些货车上喷着“领鲜一步”“食全食美”来为某海鲜楼打广告。这些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成语,叫人啼笑皆非。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8分)
甲骨文的发现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1899年,一次(偶然 忽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视 注意)。王懿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1、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打“√”。(2分)
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含义。(2分)
(1)酷爱:
(2)精通: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龙骨”就是带有刻痕的龟甲和兽骨。
B.王懿荣是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人。
C.王懿荣将甲骨文研究发展成了一门新学科———甲骨学。
4、小明不理解“载入史册”中“册”的意思,老师指着一幅甲骨文图片说:“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片上,卷起来捆好,就是一‘册’。”你认为老师是指着哪幅图说的。( )(2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
一字千金
王勃是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因其文学成就,居“初唐四杰”之首。
相传,诗人王勃于公元667年从京都来到南昌。 当时,诗人的生活比较困窘,迫于无奈,常为生计而奔波。这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 自流。
这首诗概括了《滕王阁序》文章的内容,写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宴会的情景,又对滕王阁的高峻进行描写,转入对风物变换、斗转星移的感慨。但是,在诗中最后一句,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最后一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 最后,都不能定论。
阎大人听了觉得都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后,王勃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 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阎大人,阎大人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 ”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 ”王勃笑道:“空者,空也。 阁中帝子今何在 楹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1、下列与“晚生”一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邀请 B.告辞 C.海涵 D.愚见
2、短文中的阎大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因为他 。(2分)
3、从短文中王勃的“笑”,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 的人。(1分)
4、读短文,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4分)
5、阎大人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是因为( )。(2分)
A.王勃的字很贵。 B.王勃的诗很贵。
C.王勃空的字就是“空”字。 D.王勃敲诈阎大人。
综合实践
九、请你参加“关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类原创节目,节目掀起收视热潮,更引起了全社会对于国学、文化的思考。“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雨绸缪”是节目的宣传语。
1、【活动一:写字】请你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用正楷字书写“未雨绸缪”四个字。(2分)
2、【活动二:悟理】“未雨凋缪”的本义是天还没有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后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请结合节目宣传语,谈谈你对“民族的未雨绸缪”的理解。(2分)
【活动三:宣传】“提笔忘字”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针对此现状,请你拟一条让人们热爱汉字并正确使用汉字的宣传广告语。(要求:必须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在本单元的综合学习中,我们自由组成小组,采取多样的形式一起遨游了汉字王国。请选择你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学校或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等,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要说清楚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结论。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注意书写规范,表达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1、左右 十一 隶书 楷书 小篆 金文
2、④③①②
二、青翠 清脆 经营 晶莹 叹息 叹惜
三、1、A
2、D
3、B
4、C
5、B
6、C
7、D
8、C
四、1、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展的龟甲。
2、他讲述了经过。
3、示例:一泓清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干涸的漠也能感到清凉爽快。
五、1、(1)√(2)×(3)√(4)√
2、(1)开动(冻)了 (2)名(鸣)声在外 (3)无(吴)用 (4)有言(盐)在先(5)照旧(舅)
六、1、A
2、D
3、对森林的毁灭,将给地球带来严重的伤害,人类必将自食其果
七、1、偶然 注意
2、(1)非常爱好。 (2)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
3、C
4、D
八、1、D
2、礼贤下士 亲自上门向王勃求字
3、自信从容
4、写作时故意空出一个字 备好纹银千两, 亲自上门求字 说出答案
赞叹不已
5、C
九、1、未雨绸缪
2、保护本土文化,让本土文化更加得到尊重。
3、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十、 关于学校用字不规范情况的研究报告
《关于学校用字不规范情况的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的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使用汉字对于传承文化、交流信息等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想通过此次研究,了解学校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探究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校汉字使用的规范化。
二、研究方法
1.实地考察法
对校园内的宣传栏、教室黑板报、指示牌等进行仔细观察,记录下发现的用字不规范之处。
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是否注意到学校用字不规范现象、对用字不规范的看法等,在不同年级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调查。
3.访谈法
对学校的老师、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汉字使用规范的重视程度以及可能导致用字不规范的原因。
三、研究结果
1.用字不规范现象
-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宣传栏中的个别标语存在错别字,如“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黑板报上的艺术字有时为了追求美观而出现笔画增减,导致字形错误。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学生表示偶尔会注意到用字不规范现象,但仅有30%的学生会主动纠正。
-访谈中了解到,一些老师在制作宣传资料时,由于粗心或者依赖输入法联想功能而没有仔细校对,从而出现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2.结论
-学校用字不规范情况确实存在,虽然不是非常普遍,但仍需引起重视。
-主要原因包括使用者的粗心大意、对汉字规范重视不足以及受一些不规范的网络文化影响等。
-建议学校加强对汉字规范使用的宣传教育,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活动,如汉字书写比赛、规范用字讲座等;同时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对校内的文字资料进行仔细校对,确保用字规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