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8 20: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初唐四杰之首)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
诗词诵读
què
huàn

到、往
体裁:五言律诗
送别诗
王勃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王勃善于创作五律和五绝,其诗词意境开阔,空间壮阔,气势雄伟。
王勃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王子安集注》卷三,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今四川崇州。杜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王勃赠送给杜少府这首送别诗。
王勃
理解诗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三秦辅卫着长安,在风烟迷蒙中遥望蜀州。
与君同怀离别情意,因为都是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如果存有知己,即使远隔天涯也近似比邻。
不必在分别的岔路口,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挥泪告别。
王勃
深入探究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景物:城阙、三秦、风烟、五津 。
①点明了送别地点和友人去向;
②为下文写的送别作铺垫。
王勃
深入探究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①“辅”,辅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意境开阔。
②“望”,写诗人从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空间广阔;
王勃
深入探究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诗人是如何宽慰友人的?
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
王勃
深入探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和苦闷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
王勃
深入探究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怎样理解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这首诗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王勃
诗歌主旨
1、诗中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的诗句是 , 。
2、诗中写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地的诗句: ,

3、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不要悲伤的诗句:
, 。
4、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为我们创造了种种美妙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送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不舍;王勃则打破空间界限,送出“ ,
。”的乐观豁达。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王勃
随堂练习
王勃
随堂练习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城阙辅三秦”以“辅”字写出送别之地的雄伟气势,营造开阔的诗境。
B.“同是”以两人处境相同、情感一致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
C.颈联运用对偶、夸张,写真挚的友谊可以克服空间的阻碍。
D、“歧路”“沾巾”道出面对分别,诗人与友人无所作为,只能伤心、落泪。
D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浩然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
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其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
浩然
写作背景
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引荐。
投赠诗,即作者写给具体的人的诗歌作品,或者说作者专门赋诗送给某个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浩然
诗词诵读

体裁:五言律诗
题材:山水诗,投赠诗
浩然
理解诗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洞庭水涨得与岸齐平,水映天空,与天空浑然一体。
水汽蒸腾笼罩着云梦泽,波涛汹涌似乎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看渔翁在那湖滨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平、涵、混”写出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静态
视觉
浩然
深入探究
1.思考:首联和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征?
运用了哪些手法?(修辞、感官、写作手法等角度)
动态
视觉、触觉
“蒸、撼”写出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夸张
对偶
浩然
深入探究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颈联和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比喻,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从政而无人引荐,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愿。
浩然
深入探究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用典:借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暗喻:隐喻自己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这是一首投赠诗,借写洞庭湖,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引荐的心愿。
浩然
诗歌主旨
1、诗中含蓄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

2、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 。
4、诗人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的句子是: ,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浩然
随堂练习
王勃
随堂练习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开篇以八月点明时令,生动写出洞庭湖水盛涨,似乎与天空相连的景象。
B.“平”“涵”“混”等词锤炼精妙,写出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
C.诗人求仕却以想要渡湖没有船只,向张丞相表明心迹,婉转而含蓄。
D、结尾化用“临渊羡鱼”的古语,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
王勃
随堂练习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诗人眺望洞庭湖水,望见了水岸齐平、水天含混的景象。
B.“欲济无舟楫”暗指诗人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无人举荐。
C.“徒”字意为“白白地”,充满惋惜之意,委婉表明诗人心愿。
D.全诗将写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构思新颖。
C